追憶死去親人的文章

  對親人追憶的方式有很多種,寫文章,是其中一種,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追憶親人

  昨晚再一次夢見了外公外婆,原來是清明將至。長這麼大,冥冥之中,總認為清明節是與我無關的,類似的話題也一向漠不關心,“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種感傷的心境更是無從體會。自打去年清明節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後,這個節日開始對我顯得尤為重要,外公成為我一生中第一個追憶的親人!而今,外婆也去陪外公了。一年之內相繼失去兩位至親的痛苦,讓我切身體會到了親情的可貴,生命的可貴。

  記得外公外婆在世的時候,每每與朋友們談及老人的話題,我總是洋洋自得,驕傲的告訴大家,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還健在並活得有聲有色,不僅德高望重且即將享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看著大家羨慕的目光,心裡甭提有多美。他們四個人在我心目中就像是一幅美麗的拼圖,缺了哪一個都顯得不完整,是一種遺憾。這種美妙的感受,被外公的突然離世徹底打亂,親眼目睹外公在一月之內從病重直至離開我們。在他病重期間我一直在默默的為他祈禱,為他守護,為他端茶倒水,卻始終敵不過病魔的魔爪。至今回想起來,仍是揪心的的疼,生平第一次失去親人的心痛,實在是無又言表。事隔一年,外婆的病危同樣讓我深刻領悟到了生命轉瞬即逝的事實,帶著對人間的眷念和親人的不捨,外婆最終與我們天地兩隔。外婆的努力堅持和與人為善的品格,將影響我的一生。 生命是如此的寶貴。我們有好好珍惜生活,珍惜周圍的一切!

  對我來說,清明不僅僅是單純的掃墓,更多的是一種緬懷的形式使自己內心的思念得以釋放,再多的文字也無以表達我對親人的哀思,不想讓自己過分感傷,只希望自己常懷一顆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心來對待生活,對待家人,對待朋友!

  值此清明之際,謹以此文,追憶我親愛的外婆和外公。願你們在天堂一切都好!

  :追憶親人

  三十過半,多少有了人生苦短,歲月催人的感慨。身邊有的親人已經離去,與他們的相處,當時不太明確,平淡無奇。懷念時多是肆虐的淚水,淚光中他們的身影是模糊的,常懷疑,那麼真切的人,怎麼就去了,而自己努力記住的模樣如何漸漸淡了。甚至隨著日子更迭,看著照片上故去的他們,竟有種似曾相識的陌生感。每當那時,我有份歉疚,愛過我,呵護過我的人,我卻漸漸淡忘了他們的模樣。

  疼愛我的姥爺,在記憶中,是梨樹下被舉過頭頂的眩暈,是他粗糙的手摩挲我的頭時,那種粗礪的感覺,是他寡言的稀缺的笑意,嗓音沙啞,呼喚“吃飯了,看誰搶了椅子坐!”家裡只一把竹編的小椅子,是舅舅從外地帶回來的。為了催促我吃飯,他會“奢侈”地說句逗我的話,每每激勵我踴躍地奔向飯桌,頗有成就地佔據了椅子。期待地望著飯桌上的紅薯、韭菜卷、小蒜辣椒……菜是家常菜,但心情卻是雀躍的。

  姑姑去世十年有餘,回憶時,她彷彿還在漆了紅地板的家裡忙碌。姑姑個子不高,中年發福,屬於沒身材的那種。但她手很綿軟,喜歡握著她的手說話的感覺。上學時,週末偶爾會去她家,睡在她對面的小床上,聽她說話,總覺得很親切,沒有拘束,連代溝都不存在。她那時就有肝炎,吃飯要分餐,自己特注意,碗筷每頓自己洗了,用開水燙過。“用肥皂洗手,別偷懶。”她不斷提醒,說得俏皮響亮,我便懷著好心情,站在水池邊洗了又洗,隔了窗玻璃對她扮鬼臉。我的父母家人,多嚴肅正統,缺少幽默細胞。在姑姑家,她的樂觀年輕的心態真讓我舒服。

  20年前的冬天,一場重感冒擊倒了我本來就弱不禁風的身體。那時正上學,姑姑在醫院工作,就近便去她家,檢查的結果——肺結核。我很怕很緊張,通訊不方便,無法通知父母,姑姑是我惟一的依靠。睡在她對面的小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姑姑就坐在旁邊,安慰說:“是人都會生病,再說休養幾個月,鈣化了就和健康人一樣,一樣結婚生孩子……”她說的語氣那麼輕鬆,反倒讓我不好意思。是啊,“休養”“鈣化”“結婚”,就這麼簡單。我還有那麼多喜歡的事情沒有做,怎麼可能被擊倒?

  帶了姑姑給開的藥,帶了她的安慰,我踏上回家的路。餘下的半年,我主要的任務是休養,雖然,吐血的情形令人心悸,下午四點以後是最難熬的,咳嗽、疲憊、盜汗一齊襲來。當我每天早晨醒來,對著窗簾外明媚的陽光,心裡想:還不錯,離痊癒不遠了。不就是鈣化,有什麼大不了的。那是令人驚心的一段時光,也是我一生中最輕鬆享受的時刻,看書、交友、晒太陽……最難的時候,一直想著姑姑的話。

  人有記憶真好,可以將曾經的快樂儲存起來,思念時、寂寥時悲痛時都可以重新來過,在回味中體驗別樣的感受。

  :追憶逝去的親人

  離我記憶最近的一次遺體告別儀式是外公的。再之前最親近的人是奶奶,在奶奶的前一年是外婆。爺爺過世得很早,在爸爸六歲的時候就告別了我們,我也只能憑藉他留在世上的惟一一張遺照來紀念他,甚至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外婆和奶奶分別是在我六歲和七歲的時候離開我的,都是因為年紀大了,身體有疾病,相繼的去到另外一個世界了。那個時候的我還不能理解什麼是死什麼是生,印象中只是傷心難過了好長時間,為的是再也見不到她們,不能在她們膝下承歡了。也是因為年紀太小,不夠了解人情冷暖,對於親人的逝去並沒有父母表現的那麼悲傷。

  等我長到22歲的時候,父母的父母們中的最後一位也是我的外公也因為食道癌不治而離開了我們,當時的我正在準備研究生的入學考試。電話裡爸爸先是關切的詢問了備考的情況,然後試探性的問我是否可以抽空回家一趟,我當時有種莫名的預感,只是順應性的答應了,似乎已經知道了發生了什麼事情。晚上整理行李的時候收到爸爸發來的簡訊,告訴我外公已經走了,家人希望我能回家參加葬禮。第二天一下車就直奔舅舅家***靈堂設在舅舅家***,一種悲涼的氣憤籠罩在我周身。爸爸早早的在巷子口等我,他似乎一夜間蒼老了很多,胳膊上的袖章赫然印入我的眼簾,一陣酸楚湧上眼眶,雙腿已經不知道怎麼來到靈堂前的。所有的親戚看到我,都很傷心的哭訴著,說可惜我沒能見到外公最後一面,讓我好好的給外公燒紙。我移到靈堂前,對著照片裡的外公,卻怎麼也哭不出來,牙齒咬著嘴脣,默默的叫著外公,希望他能原諒我的“遲到”,可是卻淚流滿面。6歲的表妹事後問過我當時怎麼都沒聽見我哭,她倒是哭得很傷心,可是幾個小時之後卻又纏著姐姐們給她買糖。想我當年也許也是這樣的不懂事吧!後來,我知道人在傷心到極點的時候甚至是沒有眼淚的,我想我當時也許就是這樣的。真的是第一次痛徹心扉的意識到失去一個親人對我來說是多麼的不可思議,多麼的傷心欲絕。

  對外公的印象一直也很平淡,舅舅姨娘們對他的評價不高,從他們口中得到的資訊,外公雖然是老幹部但是卻不識多少字,一輩子沒存過錢,卻有著提前消費的時尚觀念。記得我那年考上大學準備前往合肥的時候,外公還跟我回憶起他當年當廠長去合肥開會的情景,那個時候他還很健康。一別幾年,外公的身體每況愈下,每次回去探望他的時候都讓我很心酸,我暗暗下決心以後有了自己的家一定要把外公接來,讓他享享福,可惜這樣的機會永遠都不再有了,惟一的補償是今後對他的子女也就是我的媽媽和舅舅姨娘們儘儘孝心。

  突然想到逝去的親人的時候,讓我有一種對生死的深度探究。外公離開我們已經快兩年了,在沒有他的日子裡偶爾想到他的音容笑貌也會讓我淚流滿面。今晚翻看老照片的時候,也輕輕的抹去了滿臉的淚水。我知道此時此刻,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很想念我,有他們的庇佑,今後的路我一定會走好的!

  願他們在那裡永遠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