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主機板損壞原因

  在有些時候我們的筆記本會出現主機板損壞的情況,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下面就由小編來為你們簡單的介紹吧!

  分析:

  1、元器件原因:主機板上的晶片和其他元器件質量不好,造成主機板老化損壞,從而導致主機板故障。

  2、人為原因:在使用電腦時,隨意熱插拔硬體或亂用金屬物觸碰各種接頭從而導致主機板故障。

  3、灰塵、靜電原因:由於灰塵或靜電導致主機板接觸不良、短路或燒燬主機板上的晶片,而導致主機板故障。

  接觸不良原因:由於鏽蝕、氧化、彈性減弱、引腳脫焊、折斷等原因導致主機板中各種晶片、插座、介面接觸不良,而導致主機板故障。

  針對主機板的特點及故障原因,當主機板出現故障時,主機板故障的診斷方法如下。

  第1步:首先仔細觀查主機板的各個插槽、風扇、晶片等有沒有損壞的跡象:主機板上有無燒糊、燒斷、起泡、板面斷線、插口鏽蝕、電容爆漿的地方:BIOS電池是否有電。如果有明顯損壞的地方要進行鍼對性的維修。

  第2步:如果主機板上沒有明顯損壞的痕跡,接著用軟毛刷清理主機板的灰塵,清理後檢查主機板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則是灰塵造成的故障。

  第3步:如果清理灰塵後,還是不正常,接著用萬用表測量主機板的各個供電電壓是否正常***+5V、+12V、+3.3V等***。如果有不正常的電壓,檢查電源及其主機板電電路是否存在故障。

  第4步:如果主機板電電壓正常,接著給主機板通電檢查,看主機板中有無發熱的晶片。如果有發熱的晶片,首先檢查發熱的晶片的輸入、輸出端是否有訊號***看波形***。如果有輸入訊號,無輸出訊號,再檢查發熱晶片是否有時鐘訊號。如果有,則此晶片損壞,更換即可;如果無時鐘訊號,順著晶片連線的線路檢查該晶片的前一級,直到找到故障元器件。

  第5步:找到故障元器件後,暫時不要從主機板上取下,可選用同一型號的晶片接在它上面,然後開機觀察是否正常。如果主機板故障消失,則該晶片損壞,更換此晶片。

  第6步:如果主機板故障依舊,接著用切線、借線法尋找短路線。如果發現有的訊號線與地線或+5V電壓線等短路,可切斷該線再測量,以判斷是晶片問題還是主機板電路板走線問題。

  第7步:如果上述方法不行,用對照法找一塊相同型號的主機板對照測量相應晶片引腳的波形及其引數,來確認晶片是否損壞。

  主機板故障往往表現為系統啟動失敗、螢幕無顯示等難以直觀判斷的故障現象。下面列舉的維修方法各有優勢和侷限性,往往結合使用。

  1.清潔法

  可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機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機板上一些插卡、晶片採用插腳形式,常會因為引腳氧化而接觸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層,重新插接。

  2.觀察法

  反覆檢視待修的板子,看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晶片表面是否開裂,主機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檢視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機板的元器件之間。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藉助萬用表量一下。觸控一些晶片的表面,如果異常發燙,可換一塊晶片試試。

  3.電阻、電壓測量法

  為防止出現意外,在加電之前應測量一下主機板上電源+5V與地***GND***之間的電阻值。最簡捷的方法是測晶片的電源引腳與地之間的電阻。未插入電源插頭時,該電阻一般應為300Ω,最低也不應低於100Ω。再測一下反向電阻值,略有差異,但不能相差過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導通,就說明有短路發生,應檢查短的原因。產生這類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系統板上有被擊穿的晶片。一般說此類故障較難排除。例如TTL晶片***LS系列***的+5V連在一起,可吸去+5V引腳上的焊錫,使其懸浮,逐個測量,從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採用割線的方法,勢必會影響主機板的壽命。

  ***2***板子上有損壞的電阻電容。

  ***3***板子上存有導電雜物。

  當排除短路故障後,插上所有的I/O卡,測量+5V,+12V與地是否短路。特別是+12V與周圍訊號是否相碰。當手頭上有一塊好的同樣型號的主機板時,也可以用測量電阻值的方法測板上的疑點,通過對比,可以較快地發現晶片故障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