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小用的歷史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曆史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由祖父撫養成人。辛棄疾曾拜當時著名的田園詩人劉瞻為師,並和党懷英兩人是劉瞻最得意的學生。有一次,劉瞻問他們兩人道:“孔子曾經要學生談各人的志向,我也問問你們將來準備幹什麼。”党懷英回答說:“讀書為了做官,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裡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隱居,學老師的樣子寫田園詩。”

  劉瞻聽了很高興,連連稱好,認為他的志向很高潔。辛棄疾卻回答說:“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詞寫盡天下的賊,用劍殺盡天下的賊!”劉瞻聽了大吃一驚,要辛棄疾今後不要再說這樣荒唐的話。此後,辛、黨兩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棄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戰場上去,以愛國詞人著稱於世;而党懷英則混跡於金人統治集團,為金人作了一些幫閒乃至幫凶的事情。

  金人南侵後,辛棄疾組織了兩千多人的隊伍在故鄉起義。後來,又率領隊伍投奔濟南府耿京組織的農民起義軍。不久,起義軍接受朝廷任命,與朝廷的軍隊配合作戰,打擊南侵的金軍。但由於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辛棄疾後來曾長期閒居在江西上饒一帶。1203年春,才被任命為紹興府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這一年,辛棄疾已經六十四歲了。

  紹興西郊有一處地方叫三山,當時著名的愛國詩人陸游就在那裡閒居。陸游比辛棄疾大十五歲,當時快八十歲了,他的愛國詩句早已為辛棄疾所景仰,因此辛棄疾到任不久,就去拜訪了這位前輩,兩人一起議論國家大事,相見恨晚。陸游聽了辛棄疾對形勢的分析和統一全國的設想,覺得他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希望他在事業上取得成功。

  次年春天,宋寧宗降旨,要辛棄疾到京城臨安去,徵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辛棄疾把這件事告訴陸游,陸游覺得這是辛棄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機會,為他感到高興。

  為了鼓勵辛棄疾發揮自己的才能,陸游特地寫了一首長詩贈給他。詩中說:“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意思是說,辛棄疾是古代大政治家、軍事家管仲、蕭何一流的人物,現在當浙江東路安撫使,實在是把大的材料用在小處,太可惜了。鼓勵他為恢復中原而努力,千萬不要因為受到排擠不得志而介意。六十六歲那年,這位始終被大材小用的愛國英雄,終於在憂憤中離世。——《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相關人物介紹: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佔領。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汙豪強,注意***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人,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韓侂冑當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情懷,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

  辛棄疾善於詩文,但以詞明世。其《稼軒詞》六百二十餘首,無論數量之富,質量之優,皆冠兩宋。乃人中之傑,詞中之龍。辛棄疾罷官閒居,其詞創作思想內容之深廣,藝術技巧之傑出,兩宋詞壇無人可及。辛詞現存620多首,其中有500多首是在上饒、鉛山、廣豐一帶寫成的。在濟南稼軒紀念堂展出的辛詞大多出自上饒。

  稼軒詞向來被人稱為「英雄之詞」。這些詞主要表現了詞人以英雄自許,以恢復中原為己任的壯志豪情。他時常回憶起少年時突入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的英雄事蹟。如《鷓鴣天》上片道「壯歲旌旗湧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騄,漢箭朝飛金僕姑。」辛詞還表現了壯志難酬,報國無路的悲憤心情。如《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上片﹕「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詞中通過看吳鉤寶劍,拍遍欄杆的典型動作,生動表現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心情。辛棄疾這類「英雄之詞」,大都使氣岑才而作,情感激昂悲壯,風格沉鬱雄放。此外,辛棄疾也有寫一些鄉村景物和田園情趣的詞﹕《清平樂.村居》「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的詞也不乏風格婉約,又寓意深曲的作品。如《青玉案.元夕》,上片鋪敘元宵夜的歡樂場面,下片轉寫一位幽居自處,不同凡響的女子﹕「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實際上表現詞人「自憐幽獨」的情懷。

  辛棄疾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美芹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採納和施行。在各地上任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閒居。光復故國的偉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為詞,其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為“稼軒體”。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冑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在江西上饒鉛山,終因憂憤而卒。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