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免費踏青好去處

  風雨!穿透廣州之夏。等待!浸潤生命之秋。窗臺樓閣,灰牆瓦礫,幽幽青石板路……如果你已厭倦城市的熱鬧喧囂,不妨到這些老街走走,聽聽它們跟你細說廣州的前世今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1:西華路

  在清初,西華路東段以前的路名為“移民市”,因為很多人都是移民而來,做生意買賣為生,使現在西門口、人民北路那一帶逐漸就成了一個集市,所以就稱之為“移民市”。後來被清政府命名為“宜民市”,立碑於集市口,該石碑現在已經永久收藏在廣州博物館。

  掃街攻略: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從廣州到波士頓的距離,而是在西華路上,你永遠無法一次從這頭吃到那頭。”

  西華路絕對是一條低調的美食街,這裡雖算不上是美食天堂,而且主打的都是粥粉面飯甜品小吃,但在這裡,你卻能找到廣州最地道的本土美食。值得一提的是,西華路上的美食店做的都是“街坊生意”,平價實惠,據說只要懷揣50元,就能從街頭吃到街尾,前提是你的胃口足夠大!

  美食推薦:騰元生煎、沙灣甜品食館、林師傅食雜店、芝麻糊世家、食盈碗仔翅

  交通:4路、134路、夜16路……

  2:南華西街

  作為廣州海珠區最早城區與發祥地的街道,南華西街在百多年前便是廣州商業文化的典範,十三行的商賈們在“河***珠江***北”做生意,在“河***珠江***南”建房子、宗祠,也因十三行四大家族曾落戶於此,南華西街也曾被喻為"中華第一街"。

  掃街攻略:

  南華西街開基於清代中葉的1776年,兩百多年來,她積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現存的著名歷史建築有:海幢寺、雙清樓、波樓與波臺、潘家大院等。而位於敬和裡、德和新等社群裡,還具有中西合璧風格的民居青磚屋群,巷內幾十間南北相向的屋宇,仍舊保留著清代建築的風格。

  以南華西路-洪德路-同福西路這三條互相聯絡的騎樓街上,彙集了眾多從明、清到現代多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被譽為“清末民初廣州建築博物館”。走在騎樓街上,撲面而來都是濃厚的嶺南生活氣息,剃頭的、補鞋的、珠子的,甚至自家門口打麻將的……這些景象在當今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到了。

  交通: ***寶崗大道北站***5路、53路、113路、243路、244a路、244路、250路、270路、273路、527路……

  3:寺貝通津

  這條老街的名字,讀起來拗口之餘,街名也很令人費解,對於外地人來講,簡直就是一頭霧水。其實說到寺貝通津的歷史,據說要追溯到明代,“津”在舊時的廣州特指珠江旁的碼頭,不少在江邊的小路都被冠以“通津”的名字。而“寺”則是指東山原有的一座寺廟——東山寺,“貝”就是“背”,實際上就是指東山寺背後通往海邊碼頭的那條路。

  掃街攻略:

  逛寺貝通津,必須要做兩件事:一是要看看舊時廣州富豪們居住的“東山小洋樓”別墅群,二是要在名校林立的道路上中憶起青蔥歲月,回味屬於自己的那些年。

  寺貝通津上集中了廣州早期的很多中西合璧的小洋樓,鮮豔的滿州窗,圓拱門,紅磚牆或青石牆,與古老的西關大屋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另外還可以與附近的新河浦共同聯遊,那裡也集中了大部分以清水紅磚牆、民國水刷石的為主要特色的仿西洋古典式建築。

  而在寺貝通津道上,還藏著一所名校——廣州市第七中學,學校創辦於1888年,至今已有百年曆史。與七中鄰近的還有培正中學、培正小學和署前路小學,這裡名校林立,誠然也承載了一代又一代老廣們的青春回憶。

  #交通:地鐵1、6號線東山口站; ***東山口站***16路、102路、107路、108路、112路、183路、192路、221路、222路、223路、243路……

  4:文明路

  文明路位於越秀區,東起越秀中路和越秀南路交會處,並接東華西路,西至北京路,並與大南路相連。清朝時,這兒為廣州城南邊城牆,1922年拆城牆建路時,因位於文明門旁而得名。1967年曾改名“延安二路”,至1981年複名。文明路上主要建築有: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魯迅紀念館、國民黨“一大”舊址等,是一條頗有人文氣息的路,而且也是老城區最有名的“糖水一條街”。

  掃街攻略:

  文明路也是廣州一條典型的騎樓老街,走在騎樓底下,飲食老店、字畫裝裱店、銅器舊攤……滿滿都是老廣州情懷和濃郁的市井氣息。同時這也是一條傳統與潮流相互交融的特色街,無論是傳統老字號小吃,還是新派創新美食,吃貨們總會找到屬於自己口味的那一家。

  文明路的美食店,以文德路為中線,分為了傳統派和新潮派。在東側靠近越秀南路一帶,聚集了眾多老字號,如全廣州首屈一指的燉品店——達楊原味燉品店,一年到頭都是排長龍的百花甜品店,伴隨一帶老廣們成長的玫瑰甜品店等。而在西側靠近北京路一帶,則集中了不少新派潮流美食,如越潮棧、泰趣、星州大椰等。

  美食推薦:百花甜品店、玫瑰甜品店、九爺雞、老西關瀨粉、西關婆婆面

  交通: ***文明路站***101路,104路,106路,125路,183路,215路,215路長線,236路,35路,3路,42路,541路,91路,B8路,廣12路

  5:高第街

  關於高第街名稱的由來,有個傳說:古時這條街上有個財主的女兒與一名叫高弟的小夥子相愛,被揭發後兩人私奔出走。後來高弟夫妻在外發達回到這裡,見到財主已家道中落,便買下這一整條街並取名“高弟街”。後有一秀才路經此地,認為“高弟”街名太俗,遂改一字,取高中及第之意,“高第街”一名便流傳至今。

  掃街攻略:

  高第街是廣州鼎鼎有名的街巷,這裡曾經誕生了多位文化名人。高第街許地,就是著名的許氏家族的發祥地,這裡也是魯迅夫人許廣平童年生活的地方。這裡曾經建有家廟、家廟、戲臺、書室、花園等,遺憾的是,由於年代久遠失修,沒能得到保育,僅存外圍少有的騎樓風格建築。

  值得一提的是,高第街曾是80-90年代廣州著名商業中心之一,在一里長街中,成衣批發店鋪林立,日用百貨商品琳琅滿目,在當時有一個說法:外地人來廣州,不到高第街不算到過廣州。然而隨著城市商業的發展,如今大部分商戶已遷到了更大的商場,現在的高第街已沒有了往時的喧囂,可商業氣息依然濃厚,說不定還能扒到不少經濟實惠的小貨。

  交通:地鐵6號線北京路站

  6:恩寧路

  恩寧路位於廣州荔灣區,東起寶華路,西北至多寶路與龍津西路相接,舊時的路面據說可以並排行八頂大轎,是昔日西關最繁華之地。這條路是西關騎樓建築的精髓,街上分佈了十幾處文物古蹟。至於為何取名“恩寧”?據考究,過去恩寧路的一頭有一條恩洲村,另一頭是一條寧溪村。修建這條路時,必須穿過這兩條村。後經協議,各取兩村名字首字,最終就命名為“恩寧”。

  關於恩寧路,還有另一段古:據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恩寧路,晚上的路面比較暗,並非燈火通明,談戀愛的人想偷偷拉手,就要來恩寧路走走,所以老一輩也叫恩寧路為姻緣路。

  掃街攻略:

  說到廣州老街,絕對不能不提恩寧路,從拆卸到保育,這條老街,承載了太多老廣的集體回憶。從恩寧路一直往東走,就是第十甫路和上下九步行街。這條超過1500米的騎樓街,道路兩邊都有始建於上世紀20~30年代的原生騎樓,立面儲存非常完整。這片商業騎樓街巷內,還有很多同時期建成的西關大屋等傳統民居,也有泰華樓、李小龍故居、詹天佑故居等名人故居。

  恩寧路也被稱為“粵劇發源地”,因為這裡還屹立著粵劇的“祖屋”——八和會館,不但聚居著粵劇名伶,每年還有粵劇名伶從世界各地趕來這裡尋根。

  交通:乘坐2路、3路、82路至“恩寧路”站下。

  7:逢源大街

  逢源街位於荔灣區中部,前身是清朝康熙年間建成的逢源區的逢源東街,因有逢源橋,故名。隨著清末西關的商業進一步發展,便逐漸擴建為逢源街。這裡曾是古西關富賈豪商居住最為集中之處,由此也產生了後來的西關大屋群。

  掃街攻略

  逢源街最為人所熟悉的,便是西關大屋。木趟櫳、青磚、滿洲窗……行走在這些西關民居之中,滿眼盡是西關風情的縮影。若想全面詳盡地瞭解西關大屋的建築特點,就不得不去位於逢源路的西關民俗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是一座典型的西關大屋佈局,樓房是仿原貌修建,裡面除了以看到許多有關西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外,還有諸如傢俱和家居用品等許多實物,大部分是市民捐獻的。

  交通:2路、15路、25路、55路、74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