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歷史名勝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這次由小編當導遊,給大家介紹。
***一***皇藏峪
皇藏峪,原黃桑峪,因峪中長滿黃桑樹而得名。其峪位於蕭縣城東南60華里的龍岡山中。《大清一統志》載:“黃桑峪在蕭縣東南,與龍駒咀相連。相傳漢高祖曾藏於此,亦名皇藏峪”。峪中有3000多畝天然林木,140餘種,七八百種草藥,四季常青,風景分外秀麗,為遊人嚮往之地。
在皇藏峪,有座依山構築的寺廟——瑞雲寺。寺周圍眾山環抱,威嚴似座城堡。其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年間***535年***,初稱“登雲寺”。宋太宗端拱二年***9******,更名“瑞雲寺”。瑞雲寺的建築佈局頗具匠心,它揹負懸崖,面臨深淵。明崇禎年間,增建殿堂樓閣至99間,是三進三階式院。步入山門,先登“藏經樓”。樓上藏經、樓下齋堂。中院為大雄寶殿,飛簷拱壁,氣勢雄偉。後院為方丈室,高大軒敞,清雅宜人。整個寺院石級層迭,迴廊交錯,門楣多變。前院的一株銀杏樹,是歷經1 000多個春秋,但依然綠蔭如蓋,碩果累累。後院還有一株同根異芽,人稱“子母樹”,或曰“攜子抱孫”,饒富天趣。
皇藏洞則為峪中一勝景。在瑞雲寺西南百餘步,有一天然崖洞,一塊一丈多高的“飛來石”不偏不倚地落在洞口前,石壁上刻有“洞天飛來”四個大字,這便是皇藏洞,相傳漢高祖劉邦稱帝前,曾被秦兵追趕而藏於此。洞呈圓形,深六丈許,四壁油光,自然似屋頂。洞底平坦,內望漆黑,洞口立一巨石,洞的右下方數十步,有一天然井,井口為多邊形,俯視深不見底,傳為劉邦避難時尋水解渴,久尋不得,怒拔寶劍,猛力穿石,劍拔泉出,故名拔劍泉。
峪內還有“果老洞”、“洗缽池”、“觀景峰”和“霧豬泉”、“美人洞”、“龍駒咀”、“仙人床”等自然奇觀。
皇藏峪因環境優美,資源豐富,己被省人民政府列為自然保護區,峪中“瑞雲寺”是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車牛返
車牛返位於蕭城西南16裡許,因閔損故事而得名。閔子,名損字子騫,春秋時魯國人,後居宋相邑之東***今宿縣閔賢村***。孔子弟子,德與顏淵齊名,少失母,父續絃。繼母孤恩虐騫。某歲冬,騫隨父驅車外出,行至半途,天驟雪,騫衣厚而慄,其兩弟反之。父震怒,鞭撻出蘆花,遂悟,速返出其妻。騫哀告:“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父感其孝行可嘉,遂罷。母已感悟待騫如己出。孔子贊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與其父母昆弟之間”。子騫一生從事教育,後世歷代皇帝賜匾封公,褒為“幾聖”。並樹碑紀念,銘文曰“鞭打蘆花處”。當地現改名為蘆花鄉,使其懿行美德,千古流芳。
***三***化龍潭
蕭城西南五里許,虎山腳下,徐林村前山溝中,有一潭,深丈餘,曰“化龍潭”。相傳該村昔有一孀婦,生一子體膚鐵黑,取名小黑龍,母子家道小康,相依為命。一日攜子上潭洗衣,洗畢告子:“天大旱,速回澆園”。龍虛諾而去,薄暮,母往視子,見子偷閒,怒斥之,龍佯灌不力,母去復停。至夜間,龍座井上,身微動,泉猛出,少頃,滿園皆水。次日,母出見疑甚,匿茅庵窺視,驚見黑龍躍出。遂氣絕。龍葬母子潭,植鬆四株,哭墳數月,其孝行廣聞鄉里。娶一妻,同耕作,某日忽大雨驟至,妻誤入深淵,龍乘雲而去。每年夏秋返鄉探母,必有大雨成災,天公不允再歸。後值旱年,鄉民常聚眾祈雨,每求輒應,後建龍王廟永作紀念。
***四***汴河故道
汴河故道流經我區的宿州市、宿縣、靈璧、泗縣。沿宿***宿縣***永***永城縣***、宿***宿縣***洪***江蘇泗洪***公路的方向向西向東伸延,河床遺蹟仍清晰可見。泗縣城西門偏北15米處,現遺存明代汴河入城的水關。1972年深挖河床時,在泗縣鹿鳴山北兩華里處挖出木船一艘,長約10米,分前後兩倉,初步鑑定為宋以前的木船,部分船板現藏於泗縣文物管理處。隋大業元年***605年***開鑿通濟渠,全長1 300公里,是時河堤築御道,兩岸植柳,為連線南北的一條交通命脈。唐、宋時江淮漕運皆由汴水而達京師。自南宋與金和議,劃淮河為界,汴河即漸淤塞,不久即廢。
這條通濟渠,上游自滎陽北板渚引黃河水入汴河,中游至開封折向東南流經今杞縣、睢陽、寧陵至商丘引蘄水古道,又經夏邑、永城、濉溪流入我區,出我區而東流至江蘇省泗洪縣的馬公店,與謝家溝***老濉河***匯合,至青陽鎮折向東南經石集、城頭至臨淮頭入洪澤湖,下游自江都宮入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