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上君子讀書筆記

  樑上君子告訴我們做人要有原則和底線。讀了樑上君子,大家的筆記都有些什麼內容?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後漢書*陳寔傳》說:“……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樑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顙歸罪。寔徐譬之曰:‘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當由貧困。’令遺絹二匹。……”

  這段文字的譯意是:有一個盜賊深夜潛入陳寔的家,躲在樑子上,陳寔看見了,並不做聲。於是起身披衣,叫來子孫家人聚集於樑下,正色地訓示說:“做人當要自勉。不善良的人未必本來就是惡人,他們之所以成為不善良的人,是有其原因的。他們因為不能剋制自己,在生活中不斷養成一種壞習慣,長期以往才會變成這樣的。那躲在樑上的君子就是這樣的人。”陳寔把話說完,子孫們紛紛點頭稱是。那盜賊聽了之後,嚇得趕緊從樑上爬下來,跪倒在地上伏罪說:“感謝老先生的教誨,我也是因為鬧饑荒才會出來偷盜的,並不是真正的壞人……”陳寔看著他,慢慢地說道:“是啊!我看你也不象是個壞人,肯定是饑荒所逼。今後你一定要善心自律,奮發向上,只要能改正過來的,就是一個好人!”小偷被感動得哭了起來,跟陳寔表示自己一定會悔改,重新做人。於是,陳寔叫人過來,送給他兩匹布,讓他回家去好好過日子!

  這個故事流傳至今併成為成語,主要有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借鑑:其一,陳寔是站在“性本善”的觀點上來教育別人的。他看見小偷,非但不叫人把小偷抓下來痛打一頓,還叫來他的子孫家人,旁敲側擊地進行一番教育。並把他的教育觀點體現在,“性本善”之上,說人要自律,“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讓家人和小偷同時都得到深刻的教育。其二,當小偷自我認知之後,他從樑上下來投案自首,陳寔非但不責怪他,還誇他說:“視君狀貌,不似惡人,宜深克己反善”。並且為他的行為辯解,說是因為貧窮才會做賊的。話說至此,或許我們覺得陳寔的為人,已經是很好了。他不但不抓小偷,還要教育他併為他不端的行為進行辯解,按常理說,接下來他把小偷放走了不就得了。可是陳寔的為人大善之心遠不至於此,他還考慮到小偷將來的生活問題。他覺得光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小偷沒有辦法生存下去,他們還是很有可能繼續做賊的。於是,第三,陳寔還叫來家人“令遺絹二匹”,幫助小偷解決他將來生活上的困難。至此,這才真正做到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的功德!

  這個故事最先我們覺得只是教育方面的故事。可事實上,在今天,我們卻認為它的精神已經遠遠超過了“教育”這兩個字了,而是做到“幫助”和“挽救”之上了。

  在我們很多人的眼光裡,可能覺得這個社會已經完全被金錢量化了。經濟價值觀的產生,讓我們一下子感覺無所適從,覺得這個社會只有“金錢”才是好東西,只有金錢才能衡定一個人的真實價值。當一個小女孩出了車禍之後,從她身邊默然走過的十幾個人都沒有停下腳步,這已經反映了這個社會的冷漠。說實話,我不理解是因為遇上老人跌倒不敢扶的事例作祟,還是因為在金錢的遮隱下,人們把這樣一條小生命當做小貓小狗?這樣的問題,我們無法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

  篇二

  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陳寔***音:實***。每次別人遇到什麼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為大家都知道陳寔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聽他的話!有一年陳寔的家鄉鬧饑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為沒有工作可以做,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偷溜進陳寔的家,準備等陳寔睡覺以後偷東西,這個小偷不知道陳寔發現他躲在屋樑上面,不過陳寔卻假裝沒看到,安靜地坐在客廳裡喝茶。過了一會兒,陳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廳,對著大家說:「你們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幾十年,如果我們不好好把握時間去努力,等我們老了以後再努力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應該從小就要養成努力向上的好習慣,長大以後才能對社會、家庭,還有自己有好的貢獻!當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歡享受,這些人的本性並不壞,只是他們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才會做出一些危害社會的壞事情,你們現在把頭往上看,在我們屋樑上的這位先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篇三

  今天我讀了《樑上君子》這則成語故事,故事是說,東漢時期,有個人叫陳寔,曾當過下級官職,有一年他的家鄉遇到災荒,老百姓生活很艱苦,有許多人都當了小偷。

  有一天,一個小偷進到了陳寔家裡,躲在屋樑上,想偷東西,陳寔發現了,馬上叫他的兒子們過來,對他們說:“一個一定要自珍、自愛、努力上進。壞人並不是本來就壞,而是被不良的行為逐漸的養成了壞習慣。”

  陳寔說到這裡,抬起頭指著屋樑上的小偷說:“你們看,樑上那位君子就落到這個地步。”

  我從這個故事中知道,要做好事,不做壞事,約束自己的行為,回到正道上來。不辜負老師和父母的期望,做個好人。在當今的社會裡也有這些人,只要大家互相幫助,社會才能變得平安、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