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漢文化景區旅遊攻略

  徐州漢文化景區位於徐州市雲龍區三環兵馬俑路1號,整個景區東起三環路,南至隴海線,西接京滬線,北迄駱駝山,是集歷史博覽、園林景觀、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漢文化保護基地和精品旅遊景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徐州漢文化景區旅遊資訊

  景點級別:AAAA

  門票價格:90.00元

  開放時間:08:30——17:00

  地址:徐州市東三環兵馬俑路1號

  徐州漢文化景區旅遊主要景點

  漢文化廣場

  景區的主***——漢文化廣場,廣場東西長約280米,南北寬約90米,佔地18000平方米,採取規整莊嚴的中軸對稱格局。其空間定位以東西為走向,依次佈置了***廣場、司南、兩漢大事年表、歷史文化展廊、辟雍廣場等景點,終點矗立漢高祖劉邦的銅鑄雕像,構成完整的空間序列。廣場的鋪裝以仿製的漢磚為主要材料,圖案取漢代畫像中常見的勾連雲紋等裝飾圖形。兩漢大事年表四周設計了少量的水景。水的使用,不僅可以與石材形成一剛一柔的對比,更成為兩漢文化廣場中將各個景點聯絡起來的手段,而且水體在園林廣場設計中更具有獨特的功效。遊客可以從中感受到“一勺則江湖萬里”的恢弘氣魄,領略兩漢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廣場的設計猶如一段立體空間化的漢賦,通過“起”、“承”、“轉”、“合”四個章節,抑揚頓挫、弛張有度,將漢風古韻自然呈現出來。

  雕塑廣場

  文化景區雕塑廣場位於漢文化景區南門外,佔地19000平方米。群雕長50米、寬20米、高12米。雕塑以花崗岩為基座,採用銅像與花崗岩像相結合的表現方式。

  雕塑創作依據歷史資料,以區域性節選的方式作為雕塑創作的基本元素,同時定位於楚王作為諸侯王出行的等級規格,與楚王陵呼應。群雕主要描述漢畫像石《車馬出行圖》的場景,由8匹銅馬、3匹石馬、9個銅人、2個石人組成。3個騎馬武士在前開道,楚王坐著由4匹馬拉的馬車居中,宰相乘馬車、2個騎馬武士護衛在後。整組群雕,坐落在廣場正中心,坐西朝東。

  徐州作為兩漢文化發源地,創作“車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顯了漢文化的深厚底蘊和歷史地位,在深化漢文化景區內涵的同時,又成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標誌之一。

  漢文化景區雕塑廣場共栽植大規格朴樹、香樟等喬木300餘株,同時還栽種了櫻花、紅楓等花灌木。

  楚王陵

  處於漢文化景區核心區的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位於其西側的300米遠的漢兵馬俑則象徵著衛戍楚王陵的部隊。這座楚王陵鑿山為葬,結構奇特,工程浩大,鑿石量高達5100立方米。墓中出土金、銀、銅、鐵、玉、陶等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其中包括目前國內出土的一件玉片數量最多、質量最好的金縷玉衣、鑲玉漆棺、玉卮、金腰帶扣等,工藝精絕、令人歎為觀止。該墓的發掘被評為199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位於楚王陵南側的羊龜山,據推斷為楚王王后之陵墓。由於色彩保護技術的複雜性,暫未正式發掘。建有王后陵展示亭,展示相關漢代諸侯王墓與王后墓的形制結構。[2]

  漢兵馬俑博物館

  徐州漢兵馬俑是繼西安秦兵馬俑後的又一重大發現。作為楚王的陪葬品,四千多件漢俑是用寫意的手法,將漢代軍旅中士兵們的思想、神態和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漢兵馬俑館北側100米***獅子潭內***新建有目前國內唯一的水下兵馬俑博物館。該館為兩個方形桷鬥狀建築,借鑑漢代屋頂建築形式,呈四坡面。展出的是復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復的兵馬俑。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是在原址上就地建館,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由漢兵馬俑主館和水下兵馬俑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形態各異的兵俑整齊的排列在六條俑坑中,是一支威武雄壯的地下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