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耳機是什麼

  入耳式耳機,又名耳道式耳機、入耳式耳塞、或者入耳式***,入耳式耳機在普通耳機的基礎上,以膠質塞頭插入耳道內,獲得更好的密閉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入耳式耳機的相關資訊。

  入耳式耳機的基本組成

  入耳式耳機有些時候人們也泛稱為耳塞。它指代那些小的足以塞進耳朵裡的耳機。耳機有兩個主要型別:earbud***非入耳式***和canalphone***入耳式***。Earbuds是戴在耳朵的開放處的,通常在耳道之外。他們可以通“頭箍”或者“耳掛”的形式來增加佩戴的舒適度,但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深入耳道,所以自然的也不會形成那種密封的聽力環境。

  相對而言,canalphones/IEM則部分的插入到耳道內,從而創造了密封的聽力環境。之所以很多網站誤會將IEM標為earbud,是因為他們並沒不知道這一層差異。

  入耳式耳機的工作原理

  和入耳式耳機相比,儘管主動降噪耳機在體積上更大,但還是沒有提供更好的降噪效果。而且人們通常認為很多降噪耳機的聲音素質頂多算二流***和你為之支付的價格相比***。與之相對,入耳式耳機在體積更小的同時並不會犧牲音質。

  發音單元

  入耳式耳機主要有兩種形式的發音單元:動圈式和動鐵式。

  動圈單元常常用於入門級的入耳式耳機,因為他們簡單實用且價格較低***相對於動鐵單元***。單元直徑一般為8mm-16mm。眾所周知,動圈式發音單元在發音過程中能帶動較多空氣振動,因此他們能發出更多的低頻。更多的空氣振動意味著更有力的低頻,而我們實際“感覺”到而非聽到的卻往往是更多的“低檔”的低頻。動圈單元最大缺點在於體積過大。對於許多著名的耳機廠商來說,他們並不在意這個缺點,照樣採用動圈式發音單元製作入耳式耳機,因此,如果音質是你的首選,還是儘量不要購買這些耳機***譯者注:這篇文章完成於08年3月,當時IE8,EX700還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為Head-Fi裡的一些老燒接受,作者這樣的言論也是有原由的,不過還望大家批判性的對待***。當然,也有一些入耳式耳機廠商專注於生產高檔的動圈入耳式耳機。其中最耀眼的恐怕要數“FutureSonics”了,這家公司也是最早的入耳式耳機生產商之一。

  動鐵式發音單元

  得益於動鐵單元嬌小的身材,你很容易發現很多入耳式耳機生產商會在每一邊耳機裡整合2到3個發音單元。通過多整合至少一個低頻發音單元,多單元的入耳式耳機往往會比單單元的入耳式耳機提供更好的低頻***當然不是絕對的***。在比動圈單元***通常是劣質的低頻***發音帶動的空氣振動少的情況下,多動鐵單元分頻技術的使用部分解決了低音的問題。而動鐵單元的缺點就是其較高的價格。

  還有一些“混血”入耳式耳機***比如UESuper.fi5EB***,為了同時擁有兩者的優點,同時集成了動圈單元和動鐵單元。然而,對這種入耳式耳機的評價通常是眾口不一的。

  入耳式耳機的功能

  入耳式耳機在普通耳機的基礎上,以膠質塞頭插入耳道內,獲得更好的密閉性。極大的增加了耳機的表現效果、這種密封性大體上提供了兩種功能:

  ***1***降低外界噪音對音樂的干擾。

  ***2***提供的一個封閉的環境,大大減少了漏音。從實用角度來說即--在嘈雜的環境下;可以用比較低的音量不受影響的欣賞音樂。

  ***2***a:加大低頻的質感和量感;b:增加對音樂細節的表現這些耳機的導管將會與耳套相連插入耳道的前半區,從而創造一種密封的聽力環境。而許多高檔的入耳式耳機甚至會為顧客定製耳膜,以提供最佳的舒適度和完美的隔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