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小的行星是哪顆

  水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跟著小編一起來揭開水星的神祕面紗。

  世界上最小的行星

  水星***英語:Mercury,拉丁語:Mercurius***是太陽系八大行星最內側也是最小的一顆行星,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符號為☿, 中國稱為辰星,有著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軌道偏心率。它每87.968個地球日繞行太陽一週,而每公轉2.01周同時也自轉3圈。水星有著太陽系行星中最小的軌道傾角。水星軌道的近日點每世紀比牛頓力學的預測多出43弧秒***角秒***的進動,這種現象直到20世紀才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得到解釋。水星是一顆類地行星,由於其非常靠近太陽,所以只會出現在凌晨成為晨星,或是黃昏出現作為昏星。除非有日食,否則在陽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見水星的。

  1.內部構造

  水星是太陽系內與地球相似的4顆類地行星之一,有著與地球一樣的岩石個體。它是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在赤道的半徑是2,439.7公里。水星甚至比一些巨大的天然衛星,比如甘尼米德***木衛三***和泰坦***土衛六***還要小 ——雖然質量較大。水星由大約70%的金屬和30%的矽酸鹽材料組成,水星的密度是5.427克/cm³,在太陽系中是第二高的,僅次於地球的5.515克/cm³。如果不考慮重力壓縮對物質密度的影響,水星物質的密度將

  太陽系八大行星及冥王星是最高的——未經重力壓縮的水星物質密度是5.3克/cm³,相較之下的地球物質只有4.4克/cm³。從水星的密度可以推測其內部結構的詳細資料。地球的高密度,特別是核心的高密度是由重力壓縮所導致的。水星是如此的小,因此它的內部不會被強力的擠壓。所以它要有如此高的密度,它的核心必然很大且含有許多的鐵。

  2.地形地貌

  美國發射的“水手10號”在1974年3月、9月和1975年3月探測了水星,並向地面發回5000多張照片,為我們瞭解水星提供了珍貴的資訊。從照片上我們看出,水星的外貌酷似月球,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環形山,還有輻射紋、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水星的表面很像月球,滿布著環形山、大平原、盆地、輻射紋和斷崖。197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開始為水星上的環形山命名。水星表面上有著星羅棋佈的大大小小的環形山,既有高山,也有平原,還有令人膽寒的懸崖峭壁。據統計,水星上的環形山有上千個,這些環形山比月亮上的環形山的坡度平緩些。

  3.星體運動

  公轉:水星的執行軌道是偏心的,半徑從4600萬-7000萬公里變化。圍繞太陽的緩慢歲差不能完全地被牛頓經典力學所解釋,以致於在一段時間內很多人用設想的另外一個更靠近太陽的行星***有時被稱為火神星***來解釋這個混亂。這稱為“水星近日點進動”。無論如何,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後來提供了一種可以消除這個小誤差的解釋。

  自轉:在一些時候,在水星的表面上的一些地方,在同一個水星日裡,當一個觀測者***在太陽升起時***時觀測,可以看見太陽先上升,然後倒退最後落下,然後再一次的上升。這是因為大約四天的近日點週期,水星軌道速度完全地等於它的自轉速度,以致於太陽的視運動停止,在近日點時,水星的軌道速度超過自轉速度;因此,太陽看起來會逆行性運動,在近日點後的四天,太陽恢復正常的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