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足跡

  科學課上我們觀察過蝸牛,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串白色的粘液足跡,那麼?小編在此整理了蝸牛爬過的地留下的足跡,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蝸牛爬過的地留下的足跡

  蝸牛能夠帶著自身的重量在豎直的牆上攀爬。這需要兩個條件,一是不掉下來,二是能往上爬。蝸牛的偽足與牆壁之間有一層它分泌的粘液。如果蝸牛不掉下來是靠這層粘液的粘附力,那蝸牛要向上移移動反而就要克服這一粘力,花費比自身重量更多的力氣;如果蝸牛能向上爬,靠的是這層粘液的潤滑作用,那這種潤滑作用首先就會使蝸牛往下滑,無法固定在豎直的牆壁上。這是兩個無法調和的矛盾,或者說最適合的妥協就是既不往下掉也爬不上去,有等於無。但事實上這個粘液並不是像闌尾那樣的自然選擇選漏了的多餘物,而是既有粘附作用又有潤滑作用。

  蝸牛爬行時,是通過偽足的蠕動,對粘液層的區域性進行剪下,這一小部分的粘液的粘度就會降低,方便偽足移位,但剩餘的部分的粘度仍然很高,起固定作用,使蝸牛不至於下滑。如果觀察蝸牛在行進中偽足的蠕動,可發現是從前到後呈波浪式變化,這就是受剪下的區域性不斷往後推,身子不斷往前移的過程。這除了要求粘液在屈服前後的粘度差要非常大之外,還需要粘液粘度的恢復時機要剛剛好。屈服後能保持一段時間的低粘度,但又要及時恢復到高粘度。具體調節,要看蝸牛偽足蠕動的節律。因此,對於一隻蝸牛來說,它的肌肉控制能力,跟它所分泌的粘液的觸變性,在時間尺度上一定是恰好匹配了的。

  食肉蝸牛

  這種食肉主義的蝸牛則主要以自己的近親為食。它們生活在新南威爾士州納拉布裡附近***大約位於悉尼西南520千米***的卡帕塔山***Mount Kaputar***。

  食肉蝸牛被一度認為為新南威爾士州卡帕塔山區所獨有,它只以當地素食的陸生蝸牛為食。被認為起源於曾佈滿潮溼熱帶雨林的澳大利亞東部。1700萬年前一場火山爆發後該地區變得乾燥,只有少數類似熱帶雨林的環境被保留下來。正是在這些限制區裡生存著這些無脊椎動物。做了20年國家公園管理員的邁克爾·墨菲 ***Michael Murphy***表示:“這是阿爾卑斯山森林的小島,距離下一個這樣的小島至少有幾百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