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古玩拍賣收藏技巧

  很多朋友的古董收藏了許多年,收藏了很多東西,但是如何拍賣收才是最安全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首先應該對古玩收藏活動持有清醒客觀的認識,消除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誤解,擺正心態。為什麼古玩收藏會產生這麼大的魅力?除了收藏活動給人們帶來文化精神享受和藝術薰陶的原因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們看重它的投資賺錢,使資本保值增值的功能。在收藏界的確盛傳著不少依靠投機或投資買賣,拾漏撿遺而一本萬利,獲益豐厚的佳話美談。不幸的是人們只看到這些表面賺錢的熱鬧現象,而沒有去深入探究為什麼他們能成功賺錢。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正是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成功賺錢案例,不僅引起了人們來參與古玩買賣的興趣,並且使人們對古玩收藏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片面認識,錯誤地以為買賣古玩可以獲利保值,從而盲目地,在沒有了解掌握必備知識的情況下草率購買。要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有許多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因為輕率購買而上當受騙、血本無歸。古玩收藏是對專業知識要求很高的活動。

  這些專業知識的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過程。它沒有捷徑可走。真正有心從事收藏活動的人士,只有潛心研究鑑賞知識,瞭解市場動態、行情,才能懂得對繁雜的古舊物品有所甄別取棄,才能僥倖少花冤枉的學費。所以搞收藏切忌短視盲目,唯利是圖,應該以豐富業餘文化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為主要目的,個人投資理財僅為其次。這樣心態平和心理健康地從事收藏活動或許在經濟回報上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其次應該注意到進行古玩收藏活動與任何投資活動一樣存在著相應的風險。其中最基本的包括政策法規的風險,操作失誤的風險和套利的風險。政策法規的風險。文物商品是特殊商品,我國現行《文物保護法》是1982年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頒佈實施的。雖然它制定距今20年,有些具體相關內容已不適合當前的社會發展***人大也正在加緊進行文物法的修正工作***,但它畢竟是國家現行的法典。它對館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都有具體的界定,尤其是對文物的收藏和流通所作出的相關具體規定,應引起市場參與者的重視。

  例如《文物保護法》明令禁止買賣出土文物,地下出土文物歸國家所有。但這一條被許多人視而不見。儘管有的出土文物經濟價值不大,買賣價錢相當低廉,但這事情的嚴肅性不屬於經濟範疇。操作失誤的風險。就一般的古玩收藏愛好者而言,操作失誤是指以真品的價格買了仿造品,或是以高出市場的價格買了真品。二者的區別在於後者有可能隨著需求的變化,獲得某些補償、回報。而前者卻只能使你虧損,回本無望。

  古玩收藏作為理財手段,具體由專業人士操作,在操作正確無誤的情況下,尚且難免受到社會經濟環境和供需要求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回報預期無法兌現,更何況不具有專業鑑賞知識,對市場操作認識膚淺的愛好者,參與買賣古玩操作失誤的風險就尤其明顯了。套利的風險。客觀地講,古玩市場畢竟是一個不健全、有待完善的交易市場。買與賣者之間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地交易較大程度上都要看參與者對市場的參與和認知程度。

  再就是怎樣儘量避免少犯錯誤。人們在市場經濟的歷練下,操作行為不得不謹小慎微。然而為什麼不論經驗豐富的行家,還是初入門檻的愛好者,都難免買錯物件呢?緣皆因於“信”字。這裡既有專業鑑賞能力的原因,又有鑑賞能力之外的原因。行家往往因為知識和經驗豐富而過於自信,跟著感覺走,偶有閃失。

  愛好者鑑於鑑賞能力的不夠,求“專家、朋友”幫助為其掌眼,因而輕信“專家朋友”的意見。或輕信售物人講的誘惑故事,甚至輕信某些店堂的招牌。須知“專家”也有不在狀態的時候,“朋友”也會礙於情面需要,需做人際應酬。某些國營店堂在市場經濟的衝擊擠壓下,“誠信待客、信譽為本”的經營宗旨也有扭曲變味的時候。另一個鑑賞能力之外的誘因是拾漏 撿遺的心理。試想每個人都夢想能遇到以低廉的價錢,買到高價值的物品,進而獲利的機遇。這種事情現實嗎?尤其是在全民藏寶收 寶 致富意識日益普及的當今社會,某天當一位農民裝扮的人向你訴說手中能值好多錢的某朝代物件,而他寧願把能賺大錢的機會便宜地轉讓給你時;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傾說自己多年收藏的喜悅,苦於兒女不喜好、不願繼承,如今願意優惠轉讓多年珍藏給你這位知音時,你會相信有這樣的幸事眷顧嗎?

  最後就是做一個精明的現代消費者,應做好索賠的準備。買錯了物件怎麼辦?有人認為古玩圈玩就是“估玩”,考的是鑑別的眼力。東西買錯了就自認倒黴。甚至有人列舉歷史上個別名人***販假的事例,試圖說明古玩收藏***販假存在的合理性,使不少人對古玩行製假販假的行為熟視無睹。其實不然。古玩行不是不打假。買錯東西對任何人都是痛。這種痛對追獵奇收藏的人來說不僅只是意味金錢的損失,這種痛曾知名收藏家喪失名譽,丟盡顏面,落下心病,最後抑鬱而終。

  這種痛也曾使無數興致勃勃的愛好者初涉門檻就被滅殺興致。作為製假販假的受害者,古玩收藏界對任何製假販假的行為都深惡痛絕。既然是這樣,為什麼這些製假販假的行為在古玩行業沒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呢?除了利益的驅動,使製假販假延續不絕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消費者姑息縱容。過去的歲月裡,行家們買貨走了眼是羞於顏面,歸咎於術業不精,不敢張揚,祕而不宣,自動放棄了追究賠償的權利。當今社會,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在買賣過程中,只要經營者提供虛假不誠實的陳述、允諾,以欺瞞手段,造成了購買人的經濟損失,購買了假貨贗品,購買人就有索賠的權利,古玩行也沒有例外。

  所以,對惡意欺騙行為就應該積極採取索賠行動。一方面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淨化市場行為出一份力量,讓蓄意坑蒙欺騙不誠實者有所顧忌,無地容身。因此,購買者在交易完成之後,要索取註明相關承諾內容的交易憑證。國營文物店等經營單位通常有古籍文物銷售統一發票給顧客。私人間的交易如果銷售人曾作出承諾,穩重起見就應該向其取得相應承諾的憑據或交易記錄以備日後不測之需。

  古董古玩交易的方法

  權威機構:首先我們選擇交易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權威的機構,一般的古玩店根本就沒有資質,所以大家在選擇兌現平臺的時候這點是至關重要。

  拍賣機構:如果藏友們的藏品需要做拍賣的話,不妨選擇世界七大拍賣行。這類拍賣行的成交率成交額都很高。如果藏品真的不錯,做拍賣絕對是最合適的方法。

  回收單位:現在有很多古玩資質單位可以融資,只要藏友的古董能夠達到回收的標準,都是可以直接兌現的,大家在選擇這一部分的時候,不妨多可能看他們的回收合同。要注意合同的合法性好公平性!

  私下交易:大家在做私下交易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對方的資訊。古玩的私下交易講究的是眼力和精力。大家要注意防託和調包。有效的方法就是藏品上按指紋。

  鑑寶活動:大家請注意,很多鑑寶活動舉行的時候,都有很多古董商人彙集。如果這時候您的藏品夠好,正好又入了他們的法眼,那麼就可以坐下來談價格了。大家要注意防止藏品安全性和防止損壞。

  網路交易:大家在做網路交易的時候,一定要將自己的藏品來歷,真實性以及具體的器型都述說清楚,在網上交易,一定要找官方的網站。這類網站即安全又有保障。

  圈子交流:玩收藏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很多朋友一起玩。在自己的圈子裡,大家可以和朋友們相互交流,如果藏品很好,那麼轉手給朋友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