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臺灣小朋友的一封信怎麼寫

  我們與臺灣的朋友同在一個祖國,同樣在享受著祖國媽媽的溫暖,讓我們給臺灣的朋友捎去書信一封,問候一份。下面小編整理了給臺灣小朋友的一封信範文,歡迎閱讀。

  給臺灣小朋友的一封信範文篇一

  臺灣的朋友:

  你好!

  臺灣的朋友我很想跟你見見面,朋友,我叫顏劍超是個男孩,我有一頭烏黑的短髮,一雙不大不小的眼睛,一張大大的嘴,長得一般,不過令我驕傲的還是我高大的身材,你呢?

  朋友,有機會你一定要來我的家鄉玩玩啊!廈門可美了!要不這樣,你要是來了我願意為你做導遊。我們這兒很美,特別是那篔簹湖,篔簹湖上有許多白鷺可好玩了,還有,篔簹湖旁的湖畔上開著美麗的三角梅稍矮,不過很美,不只如此,樹蔭下還自由開放著紅、黃、白等個色鮮花,五彩繽紛,美麗極了!你覺得呢?美嗎?不滿意的話我們這兒還有鼓浪嶼、世界上最美的馬拉松賽道……你可一定要來啊!

  我在公辦的學校讀書,我讀五年級了,在一班,你呢?我的校園很美,到處是樹木,到處是鮮花,到處是綠草,像一座美麗的花園,我最喜歡旗臺旁那一排鮮豔的花,它是那麼的美麗,那麼堅強,從我入校到現在它總是一直開放著,像永不枯萎的神花一樣。

  朋友,讓我們隔海相望,等待我們團聚的那一天,如果你願意做我的朋友請你回信,和我一起創做21世紀的藍圖。

  祝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你的朋友顏劍超

  2月26日

  給臺灣小朋友的一封信範文篇二

  親愛的臺灣小朋友:

  你們好!我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朋友。你們知道,香港、澳門分別於1977、1999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可是,我們就相隔一條小小的海峽,卻只能遙遙相望,不能團聚!我相信你們也很希望回到祖國大陸吧!我也一樣。好了,讓我給你們介紹如今祖國大陸燦爛的景象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尤其是農村,變化可大了!一條條嶄新的大道取代了從前泥濘的小路;一座座高樓大廈代替了以前的小木屋。公路上車水馬龍,像一條彩色的小河在流動;商店的商品琳琅滿目,使人眼花繚亂;過去的“垃圾城”現在成了綠化帶,花壇裡種著花草樹木,散發出陣陣清香,使人心情愉快,流連忘返。到了節日就更熱鬧了!文化廣場里人流如織,人們閒耍著,充分享受著這閒暇時光;人們的歡笑聲、小販的叫賣聲,汽車的嘟嘟聲,混合在一起,像在奏一首美妙動聽的進行曲。人們家裡換上了彩色電視機、電冰箱、VCD、電飯鍋……閒著的時候,青年人們去唱卡拉OK呀、打棒球呀……老人們散步,下下棋,聊聊天。我們的日子呀真像是,芝麻開花——節節高。除了這翻天覆地的變化外,我們的祖國研製的“神州六號”載人火箭成功昇天,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承辦,旅遊專案的開發也非常有特色……現在,人們已過上日新月異的小康生活啦!聽說,你們的家鄉是祖國的第一寶島,等以後有機會,我一定去臺灣看看的。

  臺灣的小朋友們,讓我們建起一座心靈之橋,一起為兩岸的統一大業攜手共進,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我們堅信溝通兩岸的和平橋一定會早日建造起來!到那時,讓我們一起手拉手遊長城,手挽手觀日月潭……我堅信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的!

  祝

  幸福快樂、學習進步!

  你們的同胞:李佳樂

  12月11日

  給臺灣小朋友的一封信範文篇三

  親愛的臺灣小朋友:

  你們好!

  我是浙江省金華市環城小學三***1***班的麻晉源同學。我們這兒的學習環境和學校條件都非常好,我們每天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寫作業,還有和藹可親的教師給我們上課,那你們怎麼樣啊?我們的生活條件也很不錯,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呀?

  我們這裡有美麗的婺江、純淨的沙畈水庫,婺江可是我們的母親河。清晨,有很多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在婺江邊的公園裡鍛鍊身體;晚上,我們常常沿著婺江邊悠閒地散步。到了陽光明媚的春天,江邊綠油油的草地上到處有大人小孩在興高采烈地放風箏。我在書上看見過你們那兒有美麗的日月潭,聽說它的名字是因一個美麗的傳說而起的,在潭的中央也有兩座山:一座叫大尖山,另一座叫水社山,可為什麼叫日月潭呢?是不是潭的形狀像太陽和月亮嗎?

  我們這兒還有一座美麗的山叫尖峰山,春天的時候山上開滿了豔麗的映山紅,可漂亮啦!還有一個聞名中外的風景區――雙龍洞,它可是避暑的好地方。到了炎炎夏日,人們剛到洞口,就可以感到陣陣涼意、神清氣爽,這兒的水也特別清澈,光著腳丫站在淺水中嬉水真是一種享受。如果你們有機會到我們這兒來的話一定要去雙龍洞去遊覽一番。另外,你們別忘了品嚐我們金華香噴噴的酥餅和遐邇聞名的金華火腿。不然你們可只能算白來金華一趟噢!

  香港、澳門都已經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回來的!到時候我們就可以手拉手一起去遊覽美景了!讓我們一起期盼、一起努力使這一天早一點到來!

  此致

  敬禮

  你們大陸的小朋友:麻晉源

  3月27日
 

給臺灣小朋友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