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旅遊導遊詞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

  篇1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們的汽車現在已經進入了嶗山的風景區內,從這到我們今天要參觀遊覽的太清宮景區還有20多分鐘的車程,接下來小蔣利用這段時間給大家先就嶗山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18000海岸線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因而嶗山又被稱為“近海名山”。嶗山有"海上名山第一”, “神仙窟宅”“靈異之府”。之美稱,同時,嶗山也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1982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

  那麼我們今天要參觀遊覽的太清宮呢,他是屬於嶗山南線上的一個著名景點,同時也是嶗山內規模最大的一座道觀。嶗山太清宮它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其創始人是江西才子張廉夫,當張廉夫年從終南山雲遊嶗山,在此修建了一所廟,稱“三官廟”,又建起了“三清殿”,兩殿合成“太清宮”。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來到嶗山,續建了“三皇殿”。到了宋朝時期,道士劉若拙又重修了太清宮,從此太清宮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後又經過了丘處機、張三丰的發揚光大,到了今天才聞名天下。

  好了,說著呢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太清宮門前,我們待會呢會從東門進,西門出,全程不走回頭路,由於正值旅遊旺季景區大,遊人多,所以,請大家待會互相提醒,跟著小蔣,以防走散。

  大家注意一下哈,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太清宮的正門前,首先大家看到的是太清牌坊,又稱牌樓,其高8米,寬16米,由底座、立柱、額枋、字板四部分組成,為四柱三門式。

  他呢建於1997年,上面寫著“嶗山太清宮”五個大字,

  繼續前行,我們現在來到了太清宮的正門。此正門與2004年4月建成,2005年5月1日正式開放。山門內兩側供奉著道教的四大護法天師:三眼靈光馬靈耀、黑虎玄壇趙公明、威靈瘟元帥溫瓊和南宋名將岳飛。走進山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兩側的鐘樓和鼓樓。在我國古代有晨鐘暮鼓之說,其目的呢是警示眾道士勤修苦練,不可虛度光陰。我們繼續往前走,大家可以看懂啊在道路的左右兩邊呢有兩座雄偉的建築,他們分別是元辰閣和元君閣。元辰閣正中供奉的是鬥姆元君,元君閣供奉碧霞元君。我們再往前走,好了我們現在已經穿過太清宮的第二個正門——儀門,來到了三官殿的正門前,三官殿主要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們的三位祖先堯、舜、禹。相傳堯敬天愛民,上應天象,風調雨順,被人尊為“天官”。舜在位時,民風高尚,地不生災,被譽為“地官”。大禹呢繼承了父業,三過家門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當然地被尊稱為“水官”。走出三官殿,我們會看到一塊大石頭,上面雕刻著“逢仙橋”三個字。相傳宋代的道長劉若拙除夕迎神,在這裡遇到了一位白鬚飄飄的老翁,於是他走上前來與老翁交談。正想問其姓名時,老翁卻不見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兩個腳印。於是劉若拙認為自己遇到了仙人,所以就將此橋稱為“逢仙橋”。過了逢仙橋我們就已經來到了山上,我們首先會看到的是康有為石刻,上面還有丘祖殿、文昌閣、財神殿。由於時間有限呢我們就不上去了。好了,大家現在呢跟著我往左拐,此時大家會看到這裡有一顆彎彎曲曲的榆樹,因為它是唐朝道長李哲玄親手栽植的,所以呢稱之為“唐榆”,又因為它樹幹盤曲,形狀似龍頭,又被稱為“龍頭榆”。

  參觀完龍頭榆,我們再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這個大殿就是太清宮三大殿的主殿三清殿。三清殿是道教供奉主神“三清“的地方,正殿內供奉的是三清真神。中間的這位是玉清----元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徵洪元;右邊的這位是上清----靈寶天尊,他懷抱如意,象徵混元,左邊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寶扇,象徵太初。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篇2

  各位朋友大家好:

  歡迎您來青島嶗山參觀遊覽。青島地區大小山峰幾十座,嶗山則為大自然的神來之筆。

  嶗山風景區總面積446平方公里,其中繞山海崖線長達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稱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嶗山氣候清新而溼潤,年平均氣溫為12.6攝氏度,冬季平均氣溫為-0.2攝氏度,夏季平均氣溫為23攝氏度。嶗山歷史悠久,古蹟薈萃。遠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嶗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們已在此聚居生息,創造了燦爛的龍山文化。<<後漢書.逢萌傳>>、<<南史.明僧銘傳>>等均有記載。

  嶗山自然景觀獨具天然特色。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山內群峰聳立、怪石嶙峋、層巒疊嶂、壁削如刀、澗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碧海無涯、山高林密、雲氣離合、嵐光變幻;海崖線曲折蜿蜒,或廣闊幽靜、煙波浩淼、或驚濤拍岸,谷應山鳴。

  嶗山名泉聖水富有特色。神水泉、聖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領風騷;潮音瀑、龍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韻。著名的青島啤酒和嶗山礦泉水均依此水釀就而成。

  嶗山林木蒼鬱、花繁草茂,區內僅古樹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樹齡高達2500餘年。山深處,春日一片翠綠,夏天濃廕庇日,秋季滿谷金黃,嚴冬則處處玉樹瓊花。

  嶗山以其山海奇觀、深邃幽靜之勝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譽,倍受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詩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著名詩句。清代蒲松齡以嶗山風物為內容寫出了<<香玉>>、<<嶗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宮觀寺庵星羅棋佈,鼎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

  總之,清新而溼潤的空氣,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構成了嶗山旅遊的豐富內涵。

  篇3

  白雲洞位於嶗山東部海濱,東距太平宮將近7裡,從雕龍嘴踏石級至山腰北去,過逍遙徑,經老君洞,再攀一段石階,即至白雲洞。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大多數日子白雲繚繞而得名。地勢高爽,林木茂密,面臨長澗,側望滄海,環境雅潔,樓閣精美,與明霞洞並稱為前、後澗,是嶗山著名道觀之一。

  白雲洞建於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00平方米左右,原有房舍24間,屬道教“金山派”。

  青龍閣是白雲洞的主要建築之一,現在僅存殘垣。閣前的青龍石畔,有一株玉蘭,粗逾合抱,樹齡達數百年,在青島地區的玉蘭中勘稱首屈一指。繞過青龍閣,即是白雲洞。白雲洞,是由三塊巨石結架而成,右邊的石頭叫“白虎石”,左邊的石頭叫“青龍石”。“青龍石”特別巨大,上平可以登眺;“白虎石”背依懸崖,前臨險壑。洞內寬深各十丈,十分寬敞,可站立數十人。洞內原供有銅鑄玉皇神像。鑄制極為古雅,並曾有“藏園老人”傅沅叔題壁:夜月清皎,海氣蒼寒,玩石撫松,飄然登仙。

  白雲洞額刻有“白雲洞”三字,是清末翰林院日照尹琅若***字琳基***所題,字型雄渾,很有氣勢。洞前有兩株白果樹,大可合抱,如巨傘撐天,相傳兩樹一雄一雌,千年相伴,至今生意盎然。還有一株玉蘭,枝繁葉茂,也有數百年樹齡。洞後有很多松樹,其中一株古鬆,形狀奇特,名曰“華蓋鬆”。這株華蓋鬆,老幹蟠曲,遮滿洞頂,小枝斜出,伸向洞外,從下仰望恰似一條張牙舞爪的飛龍,在洞頂上騰空而起,極是奇觀。這一由古樹和白雲洞交織而成的奇特景觀,即“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雲洞蟠鬆”。

  雲洞蟠鬆

  白雲洞在嶗山東部,華嚴寺西北,太平宮西南3.5公里處,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巖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鬆,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鬆”。藍水有詩讚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後百年鬆。”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