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天后宮導遊詞

  青島天后宮是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很值得遊客參觀,導遊要做好天后宮詳細的解說詞,介紹天后宮的特色給遊客瞭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篇1

  先有天后宮,後有青島市。青島天后宮,位於青島市前海棧橋風景區內的太平路19號。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是青島市區現存最古老的明清磚木結構建築群,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00多年前初建成時,天后宮由三間聖母殿和龍王財神兩配殿構成。後歷經明、清、民國等七次維修擴建。1996年,青島市政府對其進行全面修復,並將其闢為"青島市民俗博物館",於1998年12月26日正式對外開放。

  天后宮戲樓大梁的包袱畫繪有金陵十二釵等紅樓人物,以及春秋故事"吹簫引鳳圖"、"敦煌飛天圖"等。

  青島天后宮現佔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為二進庭院。其有正殿、配殿、前後兩廂、戲樓、鐘鼓樓及附屬建築共計殿宇16棟80餘間,是一處典型的具有民族風格的古建築群。除戲樓為琉璃瓦蓋頂,其它建築物均為清水牆、小灰瓦,且經蘇州式彩繪點染,雕樑畫棟,金碧輝煌。門內還立兩塊石碑,記載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后宮的情景,是瞭解青島歷史的重要資料。

  進入宮內,有一個大鼎,當你進入天后宮後,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貼上,如果你把這個貼上貼在左腿***大鼎***上,就會發財,你把貼上貼在右腿***大鼎***上,就會平安。

  篇2

  青島天后宮位於太平路19號,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有天后宮,後有青島市-始建於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的天后宮是一處集天后文化、海洋民俗文化於一體的著名人文景觀,也是青島前海風景線上一處極具民族風格的古建築群。歷五百餘年風雨淘洗而倖存至今,彌足珍貴,堪稱青島歷史變遷的一個生動縮影。

  1996年,遵照文物“修舊如初”的原則,青島市政府撥鉅款將其重新修復,並開闢為青島市民俗博物館。現有建築面積1500m2,前後兩進院落,殿宇十六棟,分別為天后聖母殿、龍王殿、督財府、供奉天后、龍王、文武財神等諸神像。其餘殿房由民俗博物館舉辦天后文化、民間工藝品和民風民俗各項展覽,常年對外開放,接待中外賓客。 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為天后誕辰,屆時各地天后宮皆舉行廟會慶祝,並有豐富的民俗活動。

  這裡是青島市區一處著名的文化旅遊景觀,也是研究青島民風民俗的重要基地。

  篇3

  青島天后宮在青島市區太平路,首先看到的是青山天后宮的大戲樓。大戲樓為兩層樓閣,金碧輝煌,門前一把大旗杆和兩隻大石獅和五彩繽紛的立面裝,體現了青島天后宮的氣派,二樓中間懸掛的“天后宮”巨匾下面為波浪式的房簷,意為“進得門來,應無戲簷***戲言***”,也就是說拜媽祖不能當兒戲。這座戲樓內裝飾有文房四寶、希世古懂、各種用具。

  過戲樓,左右兩邊為傳統的寺廟建築鐘樓和鼓樓。過鐘鼓樓為東西廂房,中間大場院有顆大桂花樹,因其花為硃紅色,亦稱“硃砂桂”,每年八月十五中秋節,滿樹桂花香溢四處,吸引了很多的遊人。過兩廂房就是山門,進山門為二進院落,場院內雌雄二銀杏已有500多年曆史,據說與天后宮同年齡。

  山門內還立兩塊石碑,記載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天后宮的情景,是瞭解青島歷史的重要資料。

  與山門對應的是青島天后宮正殿,正殿內供奉天后————媽祖,這尊媽祖像是由整條樟木雕刻而成的,並且在媽祖故里莆田開光分靈的,高2.8米,是目前世上最大的木雕神像之一。兩邊還雕塑有媽祖的護將“千里眼”和“順風耳”。整個正殿內顯得莊嚴肅穆。正殿兩邊分別為財神殿和龍王殿,正殿兩邊廡房為民俗博物館,展出民俗文物100多件,是一集民間工藝的大全,是一中國民間文化的縮影,也是我國民俗藝術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