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讚美王羲之

  王羲之的書法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歷史參考價值,他的書法受到許多人的臨摹與讚賞。那麼,人們是如何如何讚賞王羲之的呢?以下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王羲之的稱讚,希望能幫到你。

  對王羲之書法的稱讚

  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

  當代留美書法新秀劉鐸曾讚歎:“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不工。”這說的是王羲之學習書法的用功。

  蕭衍***梁武帝***雲:“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顛狽,遂乃亡失,常嘆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

  梁武帝:“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虞龢:“羲之書雲:‘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存。’又云:‘吾書比之鐘、張當抗行,張草猶當雁行。

  孫過庭:“且元常***鍾繇***專工於隸書,伯英***張芝***尤精於草體,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謝安慰問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評子敬帖尾也。”

  王羲之的雅量

  王羲之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遊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鑑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讚歎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鑑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的介紹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身長七尺有餘約為***1.83米***,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王會稽”。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集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丰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其中,王羲之書寫的《蘭亭集序》為書家所敬仰,被稱作“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對真書、草、行主體書法造詣都很深。今人劉鐸對王羲之的書法曾稱讚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