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宰相馬周的生平簡介
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宰相。字賓王,博州茌平***今山東省茌平縣茌平鎮馬莊***人。少孤貧,勤讀博學,精《詩》、《書》,善《春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馬周簡介
馬周,字賓王,出生於一個窮困的農民家庭,年幼時父母就離世了。但是,馬周非常勤奮好學,通過努力,他熟讀《詩》、《書》、《春秋》等書籍,而且他天資聰穎,年紀不大就已經滿腹經綸了。
馬周的內心有著濟世之才,然而因為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自身有些怪異的性格,周圍的人很少有瞧得起他的。在武德初年,馬周當上了鄰郡的一名文職人員,也算是開始了自己的仕途。奈何,這份官職與想象中差距極大,無法讓他施展自己的才華。馬周覺得太大材小用,遂整日裡悶悶不樂,以酒度日。後來,他因不務正業而被刺史達奚茹責罵,馬周越發有不得志之感,於是便離職了。
之後,馬周來到了長安,他渴望著自己的才華能夠得到唐太宗的垂青,從而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蒼天不負有心人,馬周的等待並沒有白費,他迎來了一個機會。當時,他已經是中郎將常何的門客。唐太宗要求在朝的官員每個人都寫一篇有關時政的文章,常何是個武將,根本不擅長舞文弄墨。於是,馬周便替他寫了這篇文章。唐太宗看過文章,大吃一驚,他知道如此出色的文章不會是常何寫出來的。自然而然的,馬周得到了唐太宗的召見和賞識,擔任了一個小小的官職。不過,官職雖小,但憑藉著馬周的才學,升遷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馬周覺得自己的才華有了用武之地,心中對於唐太宗也非常感激,從此盡心盡力地為國事操勞。貞觀十八年,馬周擔任宰相之職,同時還兼任太子李治的老師。四年之後,馬周終因積勞成疾而一病不起,最後離開了人世,終年四十八歲。
馬周機辯
馬周是唐朝政壇上一位有著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早年父母雙亡,度過了一個孤貧的童年。但由於自身的勤奮好學和天性聰穎,馬周逐漸顯露出了不一樣的才華。後來,他來到長安,得到了唐太宗的賞識,逐漸施展了自己的抱負。
《馬周機辯》這一篇文言文中就詳細記述了馬周才學中的能言善辯。文章是寫馬周來到長安後發生的故事,那時他已是中郎將常何府中的門客。當時,唐太宗讓百官寫一篇文章,陳述政治的利弊得失。由於常何自身是個武官,於是他就委託馬周代為書寫。馬周幫助常何羅列出了許多事件,結果都非常符合聖意。唐太宗在驚訝之下,召見了常何。常何表示這些都是門客馬周所提出來的。於是,唐太宗又立即召見馬周。在派遣侍從去請了四次之後,馬周終於來到皇宮。他與唐太宗相談甚歡。事後,唐太宗便授予了馬周官職。
馬周為人機智善辯,他陳述的奏章沒有一次是不符合唐太宗心意的。唐太宗也說過,對於馬周,他是“暫時不見,則便思之”。到了貞觀十八年,馬周已經身兼兩個要職,他處理事情冷靜理智、公平合理,獲得了很多人的讚賞。後來,馬周又因在官場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而被升遷至吏部尚書。唐太宗經常向身邊的侍從讚揚馬周的處事風格和態度,說馬周為人忠誠、謹慎,評價他人能夠做到直言不諱。比之唐太宗所派遣的其他人,還是馬周更符合他的心意。也只有馬周,能夠與唐太宗一起使江山社稷得到安康。
常何薦馬周
馬周是唐太宗時期的宰相,他心中有著濟世之才。初入仕途時,他當過郡縣的文職人員。後來因抱負不能得到施展,在受到一次責罵後,毅然辭職,去往國都長安,希望自己的才華能夠得到賞識,從而做出一番大事業。
然而,作為一個普通人,連見帝王一面都是難上加難,何況馬周還要先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於是,他便去投靠了當時的中郎將常何,而常何也在馬周後來得到唐太宗賞識的事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631年,唐太宗要求在朝的官員每人寫一篇有關時政的文章。但常何是個武將,根本不擅長舞文弄墨。於是,馬周便主動替他寫了這篇文章。唐太宗看過文章後,大吃一驚,他知道如此出色的文章不會是常何寫出來的。常何此人也非常老實,他就向唐太宗交代了這是門客馬周寫的。唐太宗便對這麼一個奇才產生了興趣。他派遣侍從去將馬周請來,可是卻沒請到,侍從一個人回來了。唐太宗並沒有生氣,而是繼續派人去請。一直到請了四次之後,才將馬周請到皇宮。唐太宗與馬周談論了政治局勢和為政之道,馬周獨到的見解以及顯露出的真才實學都令唐太宗大為驚歎。之後,唐太宗便賜予了馬周官職,並對他十分信任。馬周的仕途也從此逐漸得到升遷。
當然,為了表揚發現馬周的常何,唐太宗也對他進行了嘉獎。這就是有名的“常何薦馬周”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