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性周氏圖騰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周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於姬姓,臺灣土著族、瑤族、東鄉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壯族、羌族、朝鮮族等民族均有此姓。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百家姓周氏圖騰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百家姓周氏圖騰

  周姓圖騰本是周族人的族稱,這個族稱圖騰記載了周族始祖后稷誕生的傳說。周人的始祖棄剛出生時,他的母親以為不吉祥,把他丟棄在冰上,被一隻大鳥所救才得以不死,他的母親感到非常奇怪,又把他抱了回來,後來,棄成為周人的農業始祖后稷。“周”與“稷”都是大鳥救棄的圖騰記述。古文“周”是鳥和“田粟”的合文。

  周氏姓氏源流

  源於周昌

  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時期。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源於姬姓

  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姬昌。黃帝的後代后稷,姓姬,是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

  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

  源於少數民族

  ①南北朝時,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原姓普,後改姓周。《魏書·官氏志》記載:“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後改為胡氏。次兄為普氏,後改為周氏。”獻帝時,把北魏國拓跋氏分為七份,以七兄弟統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獻文帝的次兄一人,還有次兄統率的那一部分國人。周氏,是北魏國興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後代,有隋朝名將周搖。周搖***約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獻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後代。

  ②唐朝上元年間,少數民族有“暨佐時”***音譯***三字姓的,改為周氏。

  ③代北***今山西省東北部***的複姓“賀魯”氏,改為周氏,賀魯氏是由“夷”***少數民族***變為周姓。

  源於其他姓氏

  一是唐朝先天、開元年間,姬姓改為周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與“基”聲音相近,當時長安姬姓,為避唐玄宗名諱,改為周姓。

  二是五代後梁,成油的子孫改姓周。成油***仙銳***,是唐朝末年的荊南節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並未姓周,他是死後才被梁太祖朱溫賜姓周的。

  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蘇姓改姓周。唐朝末年,蘇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孫昌盛,成為南方大族之一。蘇益的六代孫居住福建泉州卓源鄉新康裡,因遭糧累,財產沒官,族人還受元朝官軍圍剿,各自逃難,其侄蘇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後,這支周氏族人繁衍,並遷移入臺灣新竹縣。

  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長沙藩王吉王的子孫改姓周。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見浚,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年***就藩長沙。第四代吉王稱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襲封,死後無嗣,吉端二子又襲封。明朝亡後,襲封的吉王逃往廣東,死於緬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鋌***yan延***,封長沙郡王。朱翊鋌的庶子朱萬世,在明亡後,逃往寧鄉周家,為避禍,改姓周,其子孫一直姓周。

  周氏遷徙演化

  周朝時期的遷徙

  周姓最初發源於今陝西渭河平原地區。周初,大規模分封諸侯國,這些諸侯國廣佈於黃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區。周姓由西向東遷徙繁衍,與周王朝都城由陝西向河南東遷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平王東遷洛陽後,周氏得到了大舉的繁衍,一度成為巨族。[8]

  戰國秦漢時期的遷徙

  周姓主要繁衍播遷於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且以河南、陝西為兩大中心。戰國秦漢時期,秦滅六國時對各國貴族的遷徙,以及秦末戰亂,為周姓的發展、擴散提供了條件。秦代的郡縣制、漢代的郡國制,又使周姓有了形成郡望的機會。這一時期,周姓遷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蘇北部等地,並在當地形成望族,即汝南周氏、沛國周氏。兩漢時期 ,河南、山東一帶,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地區。從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隋朝大業五年***609年***,600年間,河南人口約佔全國人口五分之一。[8]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遷徙

  魏晉南北朝之時,因北方長年戰亂,出現了第一次民族大遷徙,周姓族人也隨從中原的士族大舉南遷。兩晉時期,汝南安成周氏周浚一門三封,此後出現了周浚。周顫,周嵩。周馥等著名人物。

  隋唐至宋時期的遷徙

  隋唐前後,周姓又有大規模發展,唐末五代連續幾十年的軍閥混亂,特別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與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這幾次大戰逼使河南、山東一帶的中原周姓大量南遷,主要遷往福建、浙江、廣東。唐宋戰亂,中原周姓南遷閩浙粵。[8]

  當代分佈

  周姓分佈密度示意圖表明:周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四川中部和江蘇東南部和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達到10人以上,最高可達到14人以上;其次在四川大部、貴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安徽、山東東南、江蘇北部、浙江大部,每平方公里的周姓人口達到6—10人。密度最高的***6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佔國土面積的12.7%,周姓人口大約915萬;2—6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3***%,周姓人口大約1336萬;不足2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50.9%,周姓人口大約293萬。[9]

  周姓分佈很廣,但不均衡。周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周姓在西南地區和長江流域地區中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周姓在沿長江的西部和中部,即四川、貴州、湖南地區,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達最高,在2.8%以上,有的達到4.2%以上;而在長江的下游地區周姓在人群中的頻率一般在2.1%以上,江蘇南部和上海地區達到2.8%以上。以上的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1.8%。在東北三省、內蒙古東部、華北、陝甘寧、閩臺、海南、兩廣等地區,周姓分佈頻率在0.7%—2.1%,其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40.5%。其餘地區周姓人口比較少,周姓分佈頻率不足0.7%,周姓分佈的覆蓋面積佔了總國土面積的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