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佛悟的禪意散文
經常有人會問我:"姚老師,你信佛嗎?"我會毫不思索、但也不千篇一律地回答:"不存在信與不信。佛,實際上也是對世界的觀察與感悟。"
早年,著名作家馮西海先生出了一本散文集,書名就叫《佛悟》,實際就是第三隻眼看世界。
我在有了QQ後,簽名上寫的就是:觀世觀音觀色觀形觀我,察天察地察古察今察人。此謂"觀察"。
同樣,對於佛,我就想,應該是參佛觀佛悟佛尊佛向佛。
相對於儒與道,佛教從西向東傳入中國較晚。而由於佛***釋***家講"修心""心宗""心為法王""明心見性""即心即佛"等,一個人的心清了,心淨了,是謂佛。
佛之與中國,鼎盛於唐。大唐皇家尤重佛、尊佛、向佛。大家熟知的《大唐西域記》《西遊記》等,唐玄奘歷經數十年去西天取經,大慈恩寺***大雁塔***藏經,玉華宮譯經,法門寺地宮珍藏佛指舍利及長安以北彬州大佛寺、長武昭仁寺等,都與佛及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這眾多的佛教、佛學、佛事文化遺存中,從歷史角度、長度、深度就石窟藝術而言,當屬彬縣大佛寺首屈一指。
彬縣在先周時期為古豳國所在地。唐以前稱豳州,後稱邠縣,1964年經國務院批准改為彬縣。
彬縣大佛寺是世界文化遺產和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佛寺石窟位於彬縣城西的清涼山腳下。為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所建, 原名慶壽寺。全寺共有一百零七個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個佛龕,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是中原文化鼎盛時期唐代都城長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其唐代泥塑大佛為長安及周邊地區規模最大,體現了石刻大佛藝術自西域東傳及在關中地區的流行史痕。
1998年,大佛寺石窟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一部分,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這裡的大佛,你就會對唐文化的鼎盛、唐時期的氣度、大唐朝的雍容及佛文化的恬靜、大度、無量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心境無瀾,淡然有度。繁華之上,笑談風雲,從容不語,自是心境;
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
有風度,超然物外,有氣度,自是淡然;
淡然有度,萬事皆泰然。
悟佛向佛,內心得寧靜。不為俗世慨嘆,不被浮躁嘆息。即使居一隅,也可不露臉,不張揚,不氣餒,有自尊,有自信,有自律。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一輩輩。
四大皆空,一心向善。
心中有佛,佛在心中。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這,就是佛悟。
***2017年7月13日於彬縣***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作者:姚駿驪
公眾號:一瓣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