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故事及簡介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曾國藩的故事:鎮壓太平軍
清朝的正規軍——綠營兵有六十多萬,在太平軍的衝擊下損失慘重,集結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營、江北大營也只能採取守勢。這樣,清政府不得不把挽救危局的希望,寄託在地主武裝——團練身上。曾國藩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起家發跡的。
曾國藩是湖南湘鄉人,道光年間考中進士,在京城做到了禮部侍郎,二品高官。公元1852年,他因母親去世回鄉守孝,不久咸豐帝就下達了要求各地在籍官員督辦團練的詔令。曾國藩的做法與其他大臣不同,他的目的不在於組織地方性的民團,而是著手於建立一支新軍。這支軍隊全由湖南人組成,湖南簡稱湘,所以被稱為“湘軍”。
曾國藩以他的親友、師生、同鄉為骨幹,招募樸實、也都缺乏社會經驗的農民當兵。湘軍的餉銀比綠營兵高出一倍,內部實行家長式管理,下一級由上一級挑選和指揮,最後聽命於曾國藩一人。曾國藩利用團練大臣的地位,取得了脫離於地方的司法權,在組織和整肅湘軍的過程中,就擅自處決了二百多人,被人稱為“曾剃頭”。他藉著督辦團練的機會,截留朝廷過往的賦稅、餉銀,私自賣官、開徵,用來購買了一千多門洋炮,置辦了三百餘艘戰船。一年之間,湘軍陸營、水營兵力達到一萬七千餘人。
在太平軍西征部隊的進擊下,綠營兵節節敗退,清政府一再下令湘軍增援。老謀深算的曾國藩不願輕易冒險,一邊抗旨拖延,一邊加緊了湘軍的軍事訓練。公元1853年底,太平軍攻克湖北黃州,咸豐帝不得不親筆寫信給曾國藩,說,已經火燒眉毛了,要他“激發天良”,出兵打太平天國。曾國藩感到軍事準備已經完成,這才同意出境作戰。從此後,湘軍就成了太平軍最主要和最凶惡的敵手。
湘軍雖然挽回了局部戰場的頹勢,但也受到了太平軍沉重的打擊。公元1854年4月,太平軍在長沙附近的靖港大敗湘軍,曾國藩羞憤之下投水自殺,被部下救起。一年後在江西湖口,石達開又沉重打擊湘軍水師,曾國藩眼看將被俘虜,又一次投水自盡,被撈起後逃回南昌城中,還特地寫了遺囑。只因西征軍取勝後,奉調回師天京參加攻打江南大營的作戰,才使曾國藩避免了全軍覆滅的命運。
然而,太平軍在大好的軍事形勢下,卻爆發了一場可怕的內訌。公元1856年,東王楊秀清利用“代天父傳言”的特權,令洪秀全下跪,逼他加封自己同為“萬歲”。洪秀全祕密召回韋昌輝包圍東王府,殺了楊秀清,韋昌輝後來又被洪秀全誅殺。在這場自相殘殺的“天京之變”中,有兩萬名太平軍戰士死去。石達開在全家被害、又處處受到排擠的情況下,負氣帶領主力部隊十萬人出走西南,先後轉戰七省,終被清軍消滅。
“天京之變”不僅給了湘軍喘息和重整的機會,而且改變了各戰場的力量對比。曾國藩乘勢攻佔了安慶,打開了通往天京的門戶。他讓弟弟曾國荃沿長江東下進攻天京,左宗棠由江西進入浙江,李鴻章從上海進犯蘇南,三面合擊,圍困天京達兩年之久。公元1864年7月,湘軍用***炸開城牆,攻入天京。守城的太平軍雖然因為長期飢餓而奄奄一息,仍然與清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天京淪陷後,太平天國的餘部還在江南各省堅持鬥爭達四年之久。
曾國藩鎮壓了太平天國革命,被譽為“中興名臣”,博得清朝和帝國主義者一片讚賞聲。他深知“功高震主”的歷史教訓,為了避免朝廷疑忌,於是主動將十二萬人的湘軍逐步遣散,由旗兵南下接防。但他的勢力和影響,已經非常大。僅僅在他的幕僚中,擔任總督、巡撫以上高官的就有二十六人,其中包括李鴻章、左宗棠這樣的重臣。“湘軍系”成為清朝統治階層中的一個重要政治集團。
曾國藩的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與大學士倭仁、徽寧道何桂珍等為密友,以"實學"相砥礪。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
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