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憑藉勤奮成功的名人事例

  勤奮是探求知識的舟楫,思維是探索知識的方法,請教是學習知識的妙招,練習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在波蘭的一個城市裡,肖邦家客廳裡的燈光特別明亮,好多孩子都穿著漂亮的衣服,在鋼琴的伴奏下,圍成一個圓圈跳舞。只有一個3歲的男孩沒有跳舞,他圓睜著明亮的眼睛看著媽媽彈鋼琴時手指的動作,這個小男孩的名字叫肖邦。他那麼出神地看著,好像入了迷一樣。晚會結束後,媽媽送走了參加晚會的孩子。準備睡覺的時候,樓下突然傳來了一陣清脆的琴聲,媽媽覺得很奇怪,這麼晚了,誰還在彈鋼琴呢?

  媽媽走下樓來一看,原來是小肖邦在彈琴。小肖邦穿著睡衣,坐在鋼琴前面彈得可認真了!媽媽驚喜地問:“小寶貝,你在彈什麼呢?”肖邦說:“我在彈你彈過的曲子呢!”媽媽看到自己的兒子對鋼琴這麼熱愛,心裡高興極了,第二天,就請來了一位音樂家教他彈鋼琴。

  自從有了老師,小肖邦學鋼琴更認真了。他整天坐在鋼琴前面不停地彈呀彈呀。可是,肖邦的歲數小,手也小,這怎麼辦呢?小肖邦就在自己的手指縫裡夾上木塞子,好使指頭間的距離大一點。這是很疼的,有時小肖邦晚上睡覺的時候疼得直哭,但他還是堅持了下去。就這樣,時間一年一年過去了。小肖邦勤學苦練,進步快極了。他6歲的時候,鋼琴已經彈得很不錯了,並且還會寫鋼琴曲。8歲的時候,小肖邦第一次登上劇院的大舞臺演奏鋼琴,成千上萬的聽眾都被從小肖邦指尖流淌出來的優美的琴聲迷住了,劇場中不時地響起熱烈的掌聲。第二天,波蘭首都華沙到處都傳頌著肖邦的名字,大家都稱讚肖邦是神童,這是小肖邦自己辛勤學習獲得的成績呀!

  篇2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許多活,掙錢餬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藉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乾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篇3

  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恆心與疾病做鬥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錶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創作了《向天空敞開的視窗》、《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一百多萬字的作品。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室一級作家。 1993年張海迪通過考試和論文答辯,獲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參加遠南運動會。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的人還:

1.勵志勤奮的名人事例10則

2.勤奮成功的名人例子

3.成功人士的勤奮故事

4.勤奮鑄就成功的例子

5.憑藉智慧成功的事例5個

6.關於憑藉勤奮成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