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林的生平事蹟
吉卜林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詩人,吉卜林憑藉作品《基姆》獲諾貝爾文學獎,是至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吉卜林生於印度大城市孟買,父親曾是孟買英國藝術學校雕塑學教授,後任拉合爾藝術學校校長和博物館館長。親戚中有不少是畫家,家庭環境對他繪畫愛好和藝術素質的培養起了重要作用。吉卜林6歲時被送往英國,在一家兒童寄養所住了5年,後來他把那裡的可怕情景寫進了他的作品。1877年,吉卜林進入聯合服務學院,這是一所專門為英國培訓海外軍事人員的學校。條件比較艱苦,那裡的情況後來被寫進他的作品。他在這裡除學軍事知識外,還喜歡讀丁尼生和斯溫明的詩,開始進行詩歌創作。
1881年,他的父母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出版了他這時期的習作。1882年17歲中學畢業返回印度,父親為他在拉合爾找了份工作,擔任副編輯。他敏銳地觀察印度的風土人情,把見聞寫成小品文和輕快詩,發在他為之工作的報紙上。1884年9月,吉卜林發表了他的第一個短篇,從此便不斷髮表詩歌和短篇小說。1888年,他出版了七部引人注目的短篇小說集。作品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清新自然,曾使當時英國讀者耳目一新。吉卜林的晚年籠罩在失望中,情緒相當沮喪。他把這歸咎於沒能診斷出的肌體病症所致。
吉卜林的寫作風格
吉卜林寫作風格受當時時代影響,由於吉卜林所生活的年代正值歐洲殖民國家向其他國家瘋狂地擴張,他的部分作品也被有些人指責為帶有明顯的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色彩,長期以來人們對他的評價各持一端,極為矛盾,他筆下的文學形象往往既是忠心愛國和信守傳統,又是野蠻和侵略的代表。
然而20世紀來,隨著殖民時代的遠去,吉卜林也以其作品高超的文學性和複雜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吉卜林寫作風格深受時代影響,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個特定的時代,吉卜林親身體驗了歐洲文明國向全世界的凶猛擴張,也不可避免的經歷了隨之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此期間吉卜林遭受了他人生中最大的痛苦,他的大兒約翰犧牲在1915年的盧斯之戰中。
為了彌補心中的創傷,吉卜林加入了費邊帝國戰爭治喪委員會,這個組織負責英國戰爭中犧牲人員的墓地建設,吉卜林對這個專案最大的貢獻是為這個專案挑選了一句聖經,刻在了幾個較大的戰爭墓地的紀念碑上,同時他也記錄了他的兒子所在的愛爾蘭衛隊的歷史。以後,隨著汽車的普及,吉卜林成為了大不列顛新聞報的駕車記者,並狂熱地寫下了他在英國和國外的旅程。21世紀整個加拿大甚至美國部分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都要被贈與一個工程戒指,以示對吉卜林的紀念。
吉卜林的代表作
吉卜林作品《叢林之書》是他的關於森林動物的故事集,內容上互相銜接,以後的版本多把兩書合一出版,冠以《叢林之書》的名稱。這兩本書共包括15個既可互相獨立,在內容上又互相有聯絡的故事。
從地理上說,這些故事發生在從印度的狼窩到白令海的海豹棲息地,從喜馬拉雅山上的神殿到英國的花園這樣廣大的地域。在書中充滿了許多會說話的、形態誇張、性格各異的動物,並且統統被人格化了,故事主人公在第一個故事中只是一個剛剛會走的赤身露體的棕色小娃娃。他來到了狼窩裡,在狼群中度過神奇的生活,大膽的黑豹巴格希拉是他的朋友,棕熊巴羅教給他叢林法則,在最後一個故事《奔跑著的春天》中,英格利已經快17歲併成為了成了叢林的主人。
另一部吉卜林作品《勇敢的船長》是吉卜林在創作盛期時寫的一部關於海洋的長篇小說,自問世以來一直倍受海洋故事愛好者們的青睞。故事的主人公哈維切恩15歲,是一個家境富有的被溺愛壞了的男孩。一次他乘船遇難,所幸被救起,送上了一條雙桅縱帆漁船。這條船的船主兼船長要求主人公幹活,主人公的海上教育開始了。船一靠岸,哈維就發了一封電報給父親,告訴他自己沒有淹死,切恩先生和哈維的媽媽見到自己的兒子大喜過望。切恩先生自己童年貧窮而掙得了一份大家業,所以對兒子的變化更是特別高興,後來哈維成了切恩公司事業的出色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