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寫作的特點是什麼

  T·S·艾略特是著名的詩人、劇作家,那麼艾略特寫作特點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艾略特寫作特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艾略特寫作風格

  艾略特在他的早期創作中善於把自己隱匿在詩句的背後,不斷變換著面具和語氣。詩句中的“我”大都是是戲劇人物,而不是作者本人。但是從總體來看,他更偏愛一種萎靡不振、無可奈何同時又不乏幽默的聲音。這個特點使讀者難以理解艾略特的早期詩歌。艾略特的詩作往往沒有完整的思想脈絡,他無數次開玩笑地引用拜倫《唐璜》中的詩行為自己辯解。

  T·S·艾略特認為,在詩歌創作中有種兩種:“想象的邏輯”和“想象的秩序”,它們不同於常人熟悉的邏輯和秩序;讀者應該聽任詩中的意象自行進入他那處於敏感狀態的記憶深處,不必考慮那些意象用得是否恰當,最終自然會收到很好的鑑賞效果。表現這種“想象的秩序”和“想象的邏輯”最為充分的就是奠定艾略特現代派主將地位的《荒原》。在1935年至1942年之間艾略特所創作的是他的登峰造極之作的《四個四重奏》,它們分別是《東科克爾村》、《燒燬的諾頓》、《小吉丁》和《乾燥的塞爾維吉斯》。

  艾略特的成就

  1916年4月,艾略特完成了博士論文,但因為他拒絕回國而失去了學位。1917年的春天,一位朋友為艾略特提供了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在羅易德銀行擔任評估員。這份工作使艾略特有更多的間和精力繼續他的詩歌創作,在這一年中,他第一本書《普魯弗洛克及其他》出版了,這本書的出版給了他很大的動力。這本書是由《自我主義者》雜誌印行,由龐德夫婦匿名出資,這本書也為艾略特奠定了他詩人的地位。之後在1922年《荒原》隨之出版,這部作品被評論界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部詩作,而這時艾略特本人的名氣也高漲了,他的名氣近似神話,這部作品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

  T·S·艾略特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散文、劇本等作品。其中著名的詩歌有《荒原》、《四個四重奏》;散文有《但丁》、《神聖的樹林》;劇本有《家庭聚會》、《老政治家》等等,這些都是他的代表作。艾略特是20世紀英國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他的“共同追求正確判斷”的理想一度成為具有感召力的口號。而艾略特的第一本文集《聖林》也讓讀者感受到一種開創新時代的權威之聲,他的《論文選,1917—1932》更是成為英國批評史上少有的經典。

  艾略特代表作

  T·S·艾略特是著名的詩人、劇作家,他在1922年發表的《荒原》為他在國籍上贏得了很大的聲譽,這部作品被評為是十二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一部詩作,也被認為是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牌。而《荒原》也成為了T·S·艾略特代表作之一。

  《荒原》是英美詩歌的里程牌,是象徵主義文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T·S·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響力最深遠的作品,表達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滅,被認為是西方現代文學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1948年因“革新現代詩,功績卓著的先驅”,獲得了諾貝爾獎文學類。可見《荒原》這部鉅作的成就很高。

  T·S·艾略特另一代表作《四個四重奏》,這部作品是艾略特晚年詩歌中的代表作,風格與早期的詩歌有著迥然不同的風格,反映了他成熟了的哲學思想和世界觀。T·S·艾略特借用他的祖先和他自己生活中值得紀念的四個地點為詩的題目。分別是《東科克爾村》、《燒燬的諾頓》、《小吉丁》和《乾燥的塞爾維吉斯》。其中《東科克爾村》是艾略特祚在英國居住的村莊和村邊小路;《燃毀的諾頓》則指一座英國鄉間住宅的玫瑰園的遺址;《小吉丁》指的是17世紀英國內戰時期國教徒聚居點的一小教堂;《幹賽爾維其斯》是指美國馬薩諸塞州海邊的一處礁石。這就是T·S·艾略特另一代表作《四個四重奏》的四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