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課堂讀書筆記

  《透視課堂》全書十四章,從課堂教學到教學實踐,從學生管理到教師成長,都是先寫生動的事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有名有姓的寫事情的發生、發展、結局。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正在讀《透視課堂》一書,尤其感興趣關於“表揚”這一節的內容,因為對照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驚覺自己對學生的表揚是頻率高而不是質量高。

  “教師表揚的頻率與學生的學習收穫並非總成正比,某些時候關係不大以至於表揚會變得無足輕重。”這一點我似乎沒有意識過。“教師首先想方設法引出受人歡迎的學生行為的策略比這種行為出現時給予表揚的策略要重要的多。在表揚比較重要的範圍裡,有效表揚的關鍵在於質量而不是頻率。”

  的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引出受人歡迎的學生行為,使學生自主地形成良好的學生行為,在這一行為形成習慣之後,才是教育教學的最美妙的境界。

  “有效表揚的關注點在於學生的努力或成績本身,而不是因為他們扮演了取悅學生的角色。這有助於學生學會努力歸因於內在動力而不是教師在外在操縱;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而不是歸功於教師,任務缺乏挑戰性或純粹的運氣。”

  學習是內在的、內化的行為,一旦學生的這一因素被誘發,那將會是無可限量的學習潛能。如火山爆發一樣迸發出來的學習潛能和學習動機能最大限度啟動學生主動學習的閥門,因而會帶來無可抑制的持久的不知疲倦的學習經歷,那是何等的欣悅和快慰,可見教師的有效的表揚如果能觸發學生把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或努力將會是最欣喜的效果。

  “不幸的是,許多教師進行更多表揚的目的,在於控制學生而不是表達對學生努力或成績的羨慕和欣賞。而且,許多教師的表揚與其說是作為強化物在起作用,不如說是教師期望或態度的表達。”

  怎樣做到有效的表揚?

  1、表揚要簡單明瞭和直截了當,語氣和語調要自然、而不要華而不實或誇大其辭。

  2、表揚用直接的肯定句,如“我以前從來沒有想到過”。而不要用熱情洋溢的解釋或反詰句。後者像是給人施恩惠並且更可能使人覺得渾身不自在,而不是感覺受到的獎勵。

  3、具體化受到表揚的特別成績並承認任何值得注意的努力、認真和努力。如“太棒了!完全是你自己算出來的。我喜歡你面對困難絕不屈服的做法”。讓學生注意到新技能或進步的證據。如“我注意到了你會在作文中使用各種型別的比喻,這使得你的作文讀起來非常生動有趣了,保持這個好風格。”

  4、用多種多樣的詞語表揚學生。過於用一些表揚的套話會很快讓學生聽起來有些不真誠,給學生一種老師並沒有真正注意自己取得的成績的印象。

  5、用非言語的讚揚交流來支援言語表揚。如“那太好了!”只有在教師說這話時面帶微笑並且說話的語言帶著欣賞或溫馨時,學生才會覺得是在表揚自己。

  6、避免模稜兩可的表揚,學生會把這種表揚看做是為了服從而不是學習,相反,表揚學習努力時要具體。如“我對你今天早上的閱讀非常滿意,尤其是你有表情的那種朗讀方式,我非常欣賞。你把文中兩人之間的對話模仿得就跟真的一樣。希望繼續發揚你的優點。”

  7、平時,對個別學生要進行私下的表揚,當眾表揚會讓一些學生覺得難為情,甚至會引起他們與同學之間的麻煩。在與學生私下打交道時所給予的表揚會讓學生覺得這種表揚是真誠、真實的,就會避免這種表揚是在這個學生樹立為班上其他同學的榜樣的問題。

  篇二

  還是市級課題的階段作業讓我從書架裡挑出這本600多頁的書,想起7年前是為參加天津市學術講壇而購買的,當時是一種什麼心態呢?可能是出於對教育科學化的一種渴望而自己連一知半解恐怕還做不到。但後來總是很浮躁地看不進去,只是偶爾隨意翻翻,並沒有仔細研讀。其實,身為一線教師,大部分工作時間是在課堂上和學生們一起度過的,好好研究課堂,讓課堂生活理論之樹常綠,讓課堂生活之路常直,讓課堂生活之旅常新,我相信這是我們所有同仁的心願,肯定也是我們所有學生的理想。現在的我好象擁有了讀書做筆記的平和之心。

  曾經,我作為一名學生在課堂中度過了十餘載,現在,我以老師的身份和學生在課堂中學習了十三年,身份的轉變,心態的轉變,同時也是視野的轉變。以前,我更多的關注課堂上的知識,現在我更多的關注我的學生。一說到課堂,既可讓人想起那凝神屏氣的緊張,也可能使人想起亂哄哄的吵鬧,還可以令人想起或然醒悟的欣喜,一切因教師而異,視學生而定。課堂的活動千變萬化,課堂的生活多姿多彩,但這都需要人為的力量。

  教師上課,不能只是心中有知識更重要的是眼中有學生。我注意到書中提及的“課堂觀察”這個詞。我以後會把課堂觀察作為教學研究的根基,用科學研究的態度幹這件事情。什麼才是科學的課堂觀察? 反思以往,在課堂中,我們會碰到形形色色的問題,有些可以輕鬆解決,有些卻非常棘手,處理得當對學生對老師都有很大的幫助;處理不當,則可能會給雙方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在課堂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學生上演新版“畫皮”以及某些違紀。

  文中提到:“成功的課堂管理者會展示‘共在’證據——學生知道,他們的教師總是知道課堂里正在發生什麼事。”定時巡查課堂的老師會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做出反應,把大多數的問題“扼殺”在萌芽中,讓它們不至於“生根發芽”。有些教師常常會等到問題擴大化後才意識到它的存在,有些教師會搞錯批評物件,讓那些被捲入爭端的學生遭到訓斥,而直接引起爭端的學生卻逃脫責任。這些做法都會讓學生更肆無忌憚,不斷的衝擊老師的底線。所以,老師走下講臺巡查組織學習狀況就顯得比單純講課更為重要。

  對於許多小的搗亂可以忽略不計,尤其是那些轉瞬即逝的小搗蛋。如果當這些小搗蛋行為重複發生或超出了能忍受的範圍的時候,教師就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維持紀律不被這些小行為影響。可以先從眼神接觸開始。往往教師掃視一眼學生,就能使其收斂其行為並專心上課起來。眼神交流在課堂中至關重要,與在座的每一位學生進行眼神交流,能讓學生們時刻緊跟課堂,不敢有絲毫鬆懈。有不良行為學生在老師附近,教師可以有意用手輕拍學生,簡單一個動作,既不會引起其他學生的課堂分心,又能及時地傳達教師的看法給該生,效果不錯。還有一種有效的方法,也是採用的最多的,那就是提問的方法。用問題將他強行拉回課堂從而重新融入課堂。但是此時必須注意提問的難易程度。不能讓該生感覺這個問題超出他的範圍,這樣會讓其感到尷尬,也不可讓其覺得過於簡單,讓其產生自負的心理。一旦產生自負的心理,那對於之後課堂的學習,可能會比之前更不如。如果碰到一些干擾較大的不妥當行為時,恰當的直接糾正會收效頗豐。比如提前提醒學生應該遵守的規則以及違規的自罰措施以及教師有什麼樣的期望。

  教師要靈活應變各種可能發生的學生行為,並給與合適的處理方法,這樣才能使課堂環境變得更和諧,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厚,從而度過美好的學生生涯,使教師自己也能擁有常新的課堂生活之旅。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