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家李四光的故事有哪些

  李四光是我著名的地質學家,關於李四光的故事一直被流傳著,那你知道李四光哪些故事?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李四光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四光的故事

  關於李四光的名字,是眾多李四光故事中,最為廣泛傳遞的。李四光原名李仲揆,那麼為什他要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李四光呢?這是一個偶然間的意外,據說在一次考試中,李四光無意在姓名一欄填成自己的年齡是十四,於是他靈光一動將十改為李,心想:叫“李四”有點俗,他冥思苦想,突然間,教室牆上的正大光明四個字吸引他的目光,從此“李四光”便相傳於世。

  李四光年幼時家中十分貧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有病臥床不起,家裡僅靠父親教書的微薄收入支撐,媽媽一人在家種田十分辛苦,年幼的李四光十分懂事,便每天幫助媽媽做家務,每天天微亮時,他就起床幫媽媽把水缸裝滿才去上學。

  李四光是一個聰明機智的學生,上學的時候,他的老師就覺得他有很多天分。一天,上對對子的課時,老師出了一道題:獨角獸。同學們一見就蒙了,有說大馬蜂的,有的說是小壁虎,還有的說是大老虎。各樣說法莫衷一是。這時,李四光想了一會兒說比目魚,同學們鬨堂大笑,老師點了點頭。他的說法也不是沒道理,因為比是成對的意思,和獨相對。

  1902年湖北省開始興建大、中、小學堂,少年有志者皆來武昌求學,訊息傳到黃岡,李四光便告訴父親將要來武昌求學,最終在經得家人的同意後,獨自一人便來到武昌學習,由於這次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所以在學校李四光便發奮學習,1904年,李四光憑藉優異的成績被官方選派到日本留學,先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畢業後,到大阪高等工業學院學習,據說這所學校每年吸收中國留學生不超過10名,李四光考入這所學校於他的努力學習以及愛動腦和愛動手的習慣是分不開的。

  在東京李四光注重的不僅是學習,更關心祖國的發展,他常到留學生會館聽報告、聽演講.在那裡他結識許多民主革命家。在1905年7月他終於見到自己最敬佩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此後便加入同盟會,擁護民主變革。1910年,他畢業回國後,便被派往武昌縣花林湖北中學任教。民主革命失敗,袁世凱上臺,李四光的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夢想破滅後,又遠渡重洋來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地質學。1944年,中華人共和國邀請李四光擔任政協委員,共同致力於中國的發展,於是李四光經歷幾番波折後,回到中國開始致力於中國地質的研究。

  連年的勞累使李四光的健康狀況有所下降,他時常帶病堅持工作,萬不得已才去醫院住院治療。但是,1957年11月,李四光的腎病加重,小便帶血,背部生疔***dīng***,住進了北京醫院。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手術刀口並沒有完全癒合,他堅持返回了工作崗位。

  李四光將自己的後半生致力於中國地質學的發展

  李四光怎麼死的

  早年李四光赴日本留學,雖然是官費但是其中不包括生活費,李四光家中又十分貧寒,每月寄來的生活費根本不能維持他的是日常生活所需,每天他以饅頭和冷水充飢,學習壓力又大,他的營養經常跟不上,致使他的身體機能下降。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建設新中國,擺脫中國貧油的局面,李四光時常在各地奔波勘探各地的地質狀況,連年的奔波和疲勞使李四光的健康狀況直線下降,他時常帶病堅持工作,萬不得已才去醫院住院治療。但是,1957年11月,李四光的腎病加重,小便帶血,背部生疔***dīng***,住進了北京醫院。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手術刀口並沒有完全癒合,他堅持返回了工作崗位。這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相當糟糕。

  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最終他的身體不能支付太多的能量,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從上面這些資料,可以知道李四光怎麼死的,常年的積勞成病又年歲已高,去世也是自然的,82歲在70年代來說已經是相當長壽的。

  李四光的作品

  李四光的作品是我國地質學者研究的理論基礎,其中提出的地質力學對我國的地質構造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李四光終身研究的結晶。這一理論的提出,為正處於上升期的中國提供能源的保障,也為我國的地震減災需求提供服務。

  李四光時任地質學會副部長,致力於地質學的研究,當時我國的地質學發展十分落後,1923年,李四光提出蜓科鑑定方法將我國的地質學研究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在不斷地探索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學鉅作《中國北方之蜓科》,本書系統、完整的闡述了蜓科的研究方法,並獲得伯明翰大學的博士學位,進而開啟了他對地質學的進一步研究。

  李四光提出的地質力學的核心思想是地殼構造和地殼運動規律。他將力學與地質學密切的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發展體系。20年代末,李四光發表的一篇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在不斷的實踐檢驗下,40年代李四光發表《地質力學的基礎與方法》,由此提出了地質力學這一概念,對地質學界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李四光畢生致力於我國地球科學事業的研究與發展。共發表科學論文和專著170餘篇***部***,為發展地球科學和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科技研發等方面,做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並在多方面做出了成績。

  李四光的作品不只是科學著作而且在音樂方面也頗有成績。他是我國最早的小提琴編曲家。在英國留學時,李四光開始學習小提琴,1920年他在巴黎創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難》是中國人創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