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有哪些企業家是你比較熟悉的?你對他們的成功故事瞭解多少呢?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企業家成功的故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企業家成功的故事篇1:王裕岱

  防水,眾所周知,但要做好也是防水界探討的難題,王裕岱與員工一直在努力研製新型的防水技術。山東東平縣位於魯西南,西臨黃河,東望泰山。境內的東平湖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三面環山,山水相連。國內著名的隱形灌漿防水企業——山東天宇特種防水公司就坐落在泰山腳下,美麗的東平湖畔。

  天宇特種防水公司的老總叫王裕岱,一個名副其實的中國防水大王!一個不怕挫折,愈挫愈勇的退伍軍人,他喜讀名人傳記,喜歡尋覓商機,喜歡刨根問底,喜歡不斷超越進取.....從1992年復員回家創業開始,十多年裡一心撲在建築防水領域,攻克了一個個難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後被評為“泰安市十大傑出青年”、“優秀共產黨員”、“幫貧濟困先進個人”。他所創辦的山東天宇特種防水公司,也成了國內隱形防水企業的領頭雁。主要產品有:防水王防水抗滲精,JS168高彈型防水膠、改性膏體SBS.快速堵漏王、防汙乳膠漆塗料外衣.高彈性奈米滲透型彩色防水塗料.及新型建築模板脫膜劑等,都通過了國家建設部門的鑑定,暢銷國內南北市場。

  1988年,他積極的響應國家參軍的號召,調到了瀋陽軍區81779部隊科研室,入伍以後,他因表現優異,多次得到領導表揚。

  1992年轉業回鄉分配到東平縣燃料公司工作,1996年因為企業破產,他拿著買斷工齡及安置費用四萬多塊錢開始出來創業。最初,他選擇的就是燙屋頂,普通民房防水補漏。當時他和五個夥伴一起,投資了三千元,一輛三輪車,一口大鍋就開始了艱難的創業。當時他們採用的是“兩氈三油”防水,也就是把瀝青熬好,澆在需要做防水或補漏的房頂,然後鋪上一層油氈,再澆上一層瀝青,再鋪油氈,澆瀝青。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能吃苦就行。王裕岱他們在炎炎的列日下開著三輪走街串巷,攬到活後,又要在毒毒的日頭下用木柴大火熬瀝青,到房頂上去施工,沒幹幾天,王裕岱肩膀上就被晒的脫了皮,手上胳脯上經常有燙傷,但他還是咬牙堅持著,總是揀最累最難乾的活去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下來,他們賺到了六萬多元。98年又用了市場上風行的改性瀝青SBS卷材,但是SBS的施工繁瑣,2-3年後就要重新做一次,行業是隨著市場來變換的。

  隨著國家一系列環保政策的出臺,那種有汙染或浪費的防水材料及工作方法被慢慢淘汰,王裕岱就在這時萌生創辦一家特種防水公司的想法。

  2000年的一天,他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說:“未來建築防水行業將是一個朝陽產業。”於是他暗下決心,要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行業。當時,他既無技術,資金也不雄厚,也不懂行情,純粹一個門外漢。親威和朋友對他也多有勸阻,但王裕岱認定的事就是十頭牛也拉他不回,他一方面查詢有關的資料,把從部隊帶來的化工技術都用上,一邊借錢辦廠,2000年創辦了山東東平天宇特種防水材料廠,生產特種防水材料。但由於技術落後,原料成本高,企業舉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王裕岱萌發了'開發新產品'的想法,但對於一個私營小廠來說,搞科研,開發新產品,簡直是異想天開。

  王裕岱為了開啟知識的寶藏實現夢想,毅然決定自己搞科研——既適合國情又符合國家建築環保要求的新型防水材料。他查閱上千冊圖書、資料,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覆研究實驗,歷經千辛萬苦,皇天不負有心人,“防水王”終於研製成功。這項發明技術不僅淘汰傳統的“三油兩氈”,取代了傳統的SBS等,在防水補漏方面獲得巨大成果,而且是為使用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換代產品,還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防水王:ZL0810000139.0使用簡單,只需按一定比例兌水後用低壓噴霧器直接噴塗在乾燥的建築物上即可迅速滲入其內部,產生交聯反應,形成肉眼看不見的分子層而立刻防水。根據需要及建築物材質的差異,該液只要滲入建築物基體多深,就會形成多厚的隱形防水層,雨水飄灑在建築物上就像落在荷葉上一樣自然滾落,滴水不滲。本品也可按一定比例加水後拌和成水泥砂漿在潮溼或乾燥的基面上直接施工,其生成物可堵塞微孔及毛細通道,從而實現長久防水,免除了年年維修的煩惱。對大裂縫有配套技術SJ168嵌縫膠是跟隨使用的,二者合一是過硬的技術。

  憑藉此技術,天宇防水在當地一炮打響,當地的土地管理局辦公樓防水招標,他們以保證五年防水質量,12元一平米的價格擊敗了其它竟標者。接著又拿下了縣委辦公樓、教育局電教樓等防水工程,天宇特種防水工程公司成了當地的明星企業,當年他們僅銷售“防水王”一項的收入就達到了28萬元。

  攻克難關:2009年王裕岱又承接了新泰市綜合開發公司的防水工程,沒想到在施工中遇到了難題。因為地下室泛水,“防水王”對大的裂縫力有不逮,工程沒法進行.王裕岱根據自己的多年防水施工經驗,仔細觀察地面表層滲水情況,又查閱多種技術資料,改進技術配方,採用最新的施工方法,經過幾天的反覆試驗,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也因為這個工程,讓他發明了帶水補漏,灌漿防水.技術,此技術省時、省工、省力,施工時無危險,適用於各種建築物的地下室及車庫泛水,屋面、地下室、衛生間、空調外機、水池、糧庫等都可以用些技術,另外讓人神奇的是用此技術做完防水工程後,外表上基本看不到變化,還可以在房頂上種植花草,防塵,這一技術稱得上是防水技術上的一次革命。

  隨後王裕岱的技術攻關一發不可收,先後又發明了JS168高彈型防水膠、快速堵漏王、彩色奈米高彈型防水塗料,滲透結膜型防水膠,防汙乳膠漆塗料外衣及新型建築模板脫膜劑等。

  企業家成功的故事篇2:李嘉誠

  李嘉誠三歲時,家道中落,後來父親得了重病,不久離開人世,剛上了幾個月中學的李嘉誠就此失學。在兵荒馬亂的年月,李家孤兒寡母生活艱難。李嘉誠是家中長子,不能不幫母親承擔家庭生活的重擔。一位茶樓老闆看他們可憐,收留16歲的小嘉誠在茶館裡當燙茶的跑堂。茶樓天不亮就要開門,到午夜還不能休息,小嘉誠也抱怨過自己命不好,甚至希望哪天日本鬼子的槍走火,把他打死算了。直到一次偶發事件,才使他不再自怨自艾。

  那天,因為太疲倦,他當班時一不小心把開水灑在地上,濺溼了客人的衣褲。李嘉誠很緊張,他等待著客人的巴掌、老闆的訓斥。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位客人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反而為他開脫,一再為他說情,讓老闆不要開除他。

  沒關係的,我看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後要記住,做什麼事都必須謹慎,不集中精力怎麼行呢?

  李嘉誠把這些話記在了心間,之後,他把謹慎當成了自己的人生信條。久而久之,竟使他練出了一種眼光,一個人是什麼職業,性格特徵、生活習慣、為人處事,一見面就能猜個不離十。這一切對他後來的事業起到了很大作用。

  隨後,李嘉誠辭掉跑堂的工作,從塑膠廠推銷員開始,一直幹到了業務經理。三年後,20歲的他做好了準備,要大幹一番。白手起家的他,在維多利亞港附近的一條小溪旁,租了一間灰暗的小廠房,買了一臺老掉牙的壓塑機,辦起了長江塑膠廠。隨後,經過反覆考察,他認為塑膠花市場需求很大,於是大量生產,這為他帶來了可觀收入。30歲的李嘉誠,已成了千萬富翁。正在塑膠花暢銷全球時,李嘉誠卻敏銳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擁入這個行業,好日子很快會過去,如果再不調整,引起的後果不只是濺溼衣褲了。有人認為他太保守了,但他認為這是經商中必須具備的素質,那就是謹慎和預見性。

  隨後他找到的是房地產。60年中期,內地的局勢令香港社會人心惶惶,富翁們紛紛逃離,爭著廉價拋售產業。李嘉誠正在建築中的樓房也被迫停工,如果按當時的地產價格來算,他簡直可說是全軍覆沒了。但他沉著應變,仔細分析局勢。認為內地肯定會恢復安定,香港將進一步繁榮發展。在別人大量拋售房地產時,李嘉誠卻反其道行之,將所有資金都來收購房地產。朋友們紛紛勸他不要做傻事,他說:我看準了不會虧本才敢買,男子漢大丈夫還怕風險?

  李嘉誠又一次成功了。70年代初,香港房地產價格開始回升,他從中獲得了雙倍的利潤。到1976年,李嘉誠公司的淨產值達到5個多億,成為香港最大的華資房地產實業。此後,李嘉誠節節高升,成為全球華人中的首富。

  企業家成功的故事篇3:馬雲

  作為國內最早創辦以商家為主導網站的創始人,馬雲在國內早已是家喻戶曉了,成為了白領們心中崇拜的偶像 但是馬雲自己曾經講他很笨。讀書時,他的成績從沒考過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後他只上了杭州師院,是個專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數學考了 1分,第二年19分。 馬雲後來常說自己的創業經歷至少可以證明:“如果我馬雲能夠創業成功,那麼我相信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創業成功。”·

  大學畢業後,馬雲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就是在這期間他也沒有真正消停過;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餘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錢沒掙到多少。1995年,“杭州英語最棒”的馬雲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 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倒發現了一個“寶庫”——在西雅圖,對計算機一竅不通的馬雲第一次上了網際網路。剛剛學會上網,他竟然就想到了為他的翻譯社做網上廣告,上午他把廣告發送上網,中午前他就收到了6個email,分別來自美國,德國和日本,說這是他們看到的有關中國的第一個網頁。“這裡有大大的生意可做!”馬雲當時就意識到網際網路的商機有多大。 後來馬雲回國了。回國之後,馬雲把中國企業的資料集中起來,快遞到美國,由設計者做好網頁向全世界釋出,利潤則來自向企業收取的費用。

  馬雲找了個學自動化的“拍檔”,加上妻子,一共三人,兩萬元啟動資金,租了間房,就開始創業了。這就是馬雲的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海博網路,產品叫做“中國黃頁”。在早期的海外留學生當中,很多人都知道,網際網路上最早出現的以中國為主題的商業資訊網站,正是“中國黃頁”。馬雲的口才很好。在以後的很長時間裡,在杭州街頭的大排檔裡經常有一群人圍著一個叫馬雲的人,聽他口沫亂飛地推銷自己的“偉大”計劃。 那時候,很多人還不知網際網路為何物,他們稱馬雲為騙子。但馬雲仍然像瘋子一樣不屈不撓,他天天都先這樣提醒自己:“網際網路是影響人類未來生活30年的 3000米長跑,你必須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又要像烏龜一樣耐跑。”然後出門跟人侃網際網路,說服客戶。業務就這樣艱難地開展了起來。

  1996年,馬雲的營業額不可思議地做到了700萬!也就是這一年,網際網路漸漸普及了。這時馬雲收到了業界的注意;1997年,馬雲被邀請到北京,加盟外經貿部的一個由聯合國發起的項,並參與開發外經貿部的官方站點以及後來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在這一過程中,馬雲的思路漸漸成熟那就是要用電子商務為中小企業服務。他研究認為,網際網路上商業機構之間的業務量,比商業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業務量大得多。為什麼放棄大企業而選擇中小企業,馬雲打了個比方:“聽說過捕龍蝦富的,沒聽說過捕鯨富的。”

  1999年,馬雲回杭州創辦“阿里巴巴”網站。臨行前,他對他的夥伴們說:“我要回杭州創辦一家自己的公司,從零開始。願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資;願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紹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說用3天時間給他們考慮,但不到5分鐘,夥伴們一致決定:“我們回杭州去,一起去!”幾個月後他的網站上線了 一傳十,十傳百,阿里巴巴網站在商業圈中聲名鵲起。然後,馬雲繼續到世界各地演講:“btob模式最終將改變全球幾千萬商人的生意方式,從而改變全球幾十億人的生活!” 他在吸引到大量客戶的同時也吸引人才和風險投資。

  臺灣人蔡崇信是全球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investab的亞洲代表,他聽說“阿里巴巴”之後立即飛赴杭州要求洽談投資。一番推心置腹之後,蔡竟然出人意料地說:“馬雲,那邊我不幹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馬雲嚇了一跳:“不可能吧,我這兒只有500元人民幣的月薪啊!”但兩個月後,蔡崇信就任“阿里巴巴”的首席財務官。 這一事件引起華爾街的震動。隨後以華爾街高盛為首的多家公司,毫不猶豫地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萬美金。 高盛資金到位的第二天,馬雲馬不停蹄飛赴北京“見一位神祕人物”。見面才知,是成功投資了雅虎網站的“全球網際網路投資皇帝”、日本軟銀公司的董事長孫正義要求見面!面談僅6分鐘,孫正義就說:“馬雲,我一定要投資'阿里巴巴'!而且用我自己的錢。”2000年1月,雙方正式簽約,孫正義投入2000萬美金。 一時,阿里巴巴聲名大震。

  現在“阿里巴巴”被業界公認為全球最優秀的btob網站。來自國內外的點選率和會員呈爆增之勢!一個想買1000只羽毛球拍的美國人可以在“阿里巴巴”上找到十幾家中國供應商;位於中國新疆和非洲的使用者,可以在“阿里巴巴”網站上走到一起,成交一筆只有在網際網路時代才可想像的生意! 2003年,“阿里巴巴”拓展了自己的業務,進入全球商務的高階領域。如今,“阿里巴巴”服務的商人達到240萬,馬雲即使在睡夢中,“阿里巴巴”每天也有100萬元的收入。非典期間,“阿里巴巴”業務量增長了5-6倍。 至此馬雲成就了他的帝國。

  從馬雲身上我們可以看出,成功與否在於你的信念和你對時代趨勢和商機地把握,因此馬雲的事蹟給了我們很多的其實就是:“我們無論何時都不要自我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