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

  哈布斯堡家族***HouseofHabsburg***為德意志封建統治家族。其主要分支在奧地利,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最早居住在阿爾薩斯和瑞士的阿爾高。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哈布斯堡家族簡史

  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1291在位***。1282年,他把奧地利和施蒂里亞分別傳給兩個兒子阿爾布雷希特和魯道夫,自此哈布斯堡家族同奧地利長期結合。1438年,從阿爾布雷希特二世起,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由哈布斯堡家族世襲。1519年查理五世當選皇帝,開創了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支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1806年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統治範圍僅限於奧地利帝國。1867年後與匈牙利合併改稱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奧地利於1918年成立第一共和國,1919年4月3日奧地利共和國國民議會通過《哈布斯堡法》,沒收哈布斯堡家族財產,其成員被逐出國。除統治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外,這一家族也曾是西班牙、波希米亞、匈牙利、葡萄牙等國的統治家族。

  哈布斯堡家族奪佔奧地利

  神聖羅馬帝國大空位時期,強盜橫行,極度混亂。教皇 格列高利十世深感恐慌,於1273年下令,如果貴族們不能消除分歧,及時推出一個新的羅馬國王,重整秩序,那麼他就將任命一個。

  當時最有競爭力的是波西米亞的國王鄂圖卡二世,他的領地國力強盛,領土從巴伐利亞擴充套件到匈牙利,從波羅的海延伸到亞得里亞海。各國君主要服從教皇已經是無奈,而要由這樣一位國王來統領更讓他們難以容忍。於是,他們到處尋找,希望找到一個傀儡,這樣才不會壞了他們的大事。最後,他們挑中了一個不起眼的伯爵---哈布斯堡的魯道夫。

  魯道夫是年55歲,身材極高,足有2.1米,可偏又瘦的跟個杆兒似的,小腦袋、光頭,一個巨大的鼻子打破了五官的協調。據說,在騎馬經過山間小路時,他的大鼻子竟把其他人的路都擋住了。魯道夫臉色蒼白、神情嚴峻,愛穿農夫裝束,在當時奇裝異服的封建時代也是頗顯怪異。他只繼承了家族名下一半領地和零散的幾處地產。他一直都在想辦法從教會手中奪回些祖產,但始終沒有成功。不過,他當選國王將改變這一切。在加冕典禮後他站起來時,他就預示性的宣佈,“我已不再是從前的魯道夫了。”

  魯道夫一世第一個功績是擊敗鄂圖卡,吞併他的大部分領土。作為奧地利境內毋庸置疑的主宰者,魯道夫把土地分塊後賜給了他的兒子們,並不斷實現著哈布斯堡家族多多益善的追求,擴大領地。他買下境內殘留的巴奔堡王室的繼承權,說服巴伐利亞的亨利割讓恩斯以北的土地,又佔領了克恩滕。1282年奧格斯堡帝國會議上議員們的決議使魯道夫統治全國的野心邁出了重大一步。會議通過把奧地利、施泰爾馬克、克恩滕和卡尼奧拉傳給他的兩個兒子作為共同的遺產;把士瓦本、亞爾薩斯和瑞士指定留給了他的第三個兒子哈特曼。但哈特曼在前往英格蘭迎娶愛德華三世的女兒瓊安娜的途中,不幸落到了萊茵河溺水身亡。

  平定驍勇好戰的日耳曼貴族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魯道夫在僅僅一年的時間內就攻下了70多座城池。在如此巨大勝利的鼓舞下,魯道夫繼續向勃艮第伯爵和沃特堡伯爵的領地挺近,兩位伯爵向法國美男子腓力四世求助,法國國王派使者通告魯道夫從法國領土上撤走。“回去告訴菲利普。”他不耐煩的說,“我們等著他來,他將明白我們到這來不是為了開心作樂,而是要用劍來制定法律。”事實上,魯道夫的軍隊已經彈盡糧絕,整個軍隊不堪一擊。為鼓舞士氣,振奮軍威,魯道夫隨手從地上拔起一根蘿蔔生吃了,並說這是他生平遇到過的最美味的佳餚。

  魯道夫64歲時再婚,娶了勃艮第一個年僅14歲的可愛女孩阿格尼斯,再度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而他最後的心願是在73歲是試圖確保兒子阿爾布雷希特繼承王位,幫助他登上羅馬國王,之後順理成章的登基為帝,這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啊!然而議員們卻並未看中阿爾布雷希特。據說這次選舉的失敗使魯道夫傷心過度,不久即在憂鬱中去世。

  但是,阿爾布雷希特憑自己的實力,平定了維也納和施泰爾的叛亂,在他人的協助下,廢除了他父親的帝位繼承人阿道夫,隨後登上羅馬國王的王位。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著實費勁腦筋,思量一番之後認同了這次選舉。然而,阿爾布雷希特一世這個短命鬼卻無福消受,他在於瑞士的一場戰鬥中喪生,敗在著名將領威廉·泰爾的手下。致命一擊並不是威廉·退爾的神箭,而是沉重的斧頭敲開了阿爾布雷希特的腦袋。這次不幸發生後,哈布斯堡家族迅速失去了王位,並在以後一個世紀都與之無緣。

  再度戴皇冠

  魯道夫和阿爾布雷希特父子乘人不備偷偷擴大勢力,以至於釀成今日無人控制之禍。為了吸取教訓,有選舉權的王侯開始共同削弱哈布斯堡的勢力,波西米亞的的查理四世在執政期間頒佈法令,剝奪了哈布斯堡的選侯位置,使他們喪失了通往王冠的重要臺階。

  當時,魯道夫四世正統領哈布斯堡家族,他立即採取行動,翻出一份神祕的檔案,用來證明哈布斯堡家族毫無疑問是基督教王國中最傑出的家族,事實上他們的地位甚至比議會中所有成員的集合體還要高。當然,這份檔案是偽造的,但所有哈布斯堡人都泰然自若的接受了這個天上掉下了的新頭銜,魯道夫又放出訊息,如果議員仍阻撓他登上帝王寶座,他將用上帝賜予的權利去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王位之爭變成了魯道夫和波西米亞的查理之間的個人之爭。波西米亞首都是布拉格,那裡建有聖維特大教堂。魯道夫聞聽此訊息,立即下令重修維也納聖斯特凡大教堂,一定要更加雄偉壯觀。布拉格不是有一所大學?維也納也要有,而且要更好。

  哈布斯堡家族最終於1438年重獲王位。15世紀初,波西米亞爆發胡斯戰爭是宗教叛亂的第一聲號角,比馬丁·路德改革還要早一個世紀。然而,這次起義隨即被看成是對帝國統治的一大威脅。西吉斯蒙德皇帝四處求援,甚至包括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當時的首領阿爾布雷希特五世很願意幫助他,但提出要娶西吉斯蒙德的女兒為妻,並在西吉斯蒙德登天后擁有匈牙利。牢牢地掌握這個額外的王位,阿爾布雷希特再也不會被他期待已久的皇位拒之於門外了。

  身為匈牙利國王和神聖羅馬皇帝***稱號阿爾布雷希特二世***,阿爾布雷希特立即採用行動來保衛國土,防禦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進攻。他們已經佔領了大部分小亞西亞,圍攻君士坦丁堡,入侵塞爾維亞,下一個目標就是匈牙利。不管匈牙利對新國王有多少疑慮,都要先放到一邊,此時最需要的是團結合作。然而,戰爭並未真的打起來,因為肆虐的痢疾使雙方喪失了戰鬥力。阿爾布雷希特本人也染上了痢疾,但他仍自信的說:“我一定會康復的,只要我能再看到維也納的城牆。”很遺憾,他沒能看到維也納,在途中一個叫格蘭的小村莊裡去世了。

  哈布斯堡家族和曾受惠的貴族看到再度奪回皇位都深感欣慰,把他們的英雄稱為偉大的阿爾布雷希特。然而普通民眾沒有感受到這一點。整個維也納因經濟動盪而亂成一團。阿爾布雷希特把這都歸罪於猶太人,他們因此遭受迫害,並被大量屠殺。匈牙利人也沒有理由擁護這位國王,在他死後馬上奪回了王位。

  聯姻霸歐洲

  在腓特烈三世統治時期,情況仍然沒有好轉。他與愛爭吵的鄰居,匈牙利的馬加什一世一向不和,與自己的兄弟發生戰爭,還兩次與家人被維也納民眾一起困在王宮裡。可憐的皇族只好吃宮裡的寵物,甚至抓***吃。這些鷹也飢腸轆轆,但傻乎乎地落在了皇宮屋頂上。

  腓特烈三世對自己高貴的血統信心十足,並在此鼓舞下渡過重重難關。他在家系宗譜上與魯道夫四世一樣有天賦,能把家譜一直上溯到凱撒大帝,再往前到特洛伊國王普里阿摩斯。他精通魔法玄術,命人將他所有家產都神祕的刻上字母AEIOU。在普通人看來,這些無非是母音字母,可腓特烈卻引以為榮,認為這些字母意味著“奧地利皇室註定要統治全世界。”

  腓特烈為人實際,知道如果哈布斯堡家族想要佔領每一片土地,急需大量資金。另外,王室的傳宗接代也出現了危機。在他所有的子女中,只有兩個僥倖活了下來。唯一的希望是給他兒子馬克西米連找個有利可圖的婚事。馬克西米連這個名字是腓特烈親自占星卜出來的,是費邊·馬克西姆斯和保羅斯·埃米留斯的合併產物。

  馬克西米利安那年14歲,他什麼也不用做,只等著腓特烈與歐洲首富,勃艮第公爵大膽的查理談條件,以迎娶查理之女瑪麗為妻。當時,無數的追求者爭先恐後向瑪麗求婚,查理也不想女兒隨便下嫁。如果論財力,腓特烈是絕對沒有機會的,但他有特別的聘禮***查理相信是這樣的***,一個唯一比金錢更重要的財富。腓特烈可以使他成為法定繼承人繼承羅馬國王,他的後代當然也會這樣。這樣,他可以一步登天,地位遠高於受人鄙視的普通諸侯,他將成為神聖羅馬的國王,地位僅次於尊敬的法國國王。查理自信腓特烈一定會接受他的條件,於是命令珠寶工匠為他打造一頂合適的王冠。

  查理高估了腓特烈對議員的影響力。與往常一樣,他們照舊公開受賄,可腓特烈卻沒有資本去行賄。讓馬克西米連娶瑪麗本來就是為了去賺錢,絕不是倒貼錢。就在議員們準備召開會議選出新羅馬國王的前夕,腓特烈卻偷偷溜走了,整個推舉因此推遲。陷在尚未許配的女兒和做了一半的王冠中,查理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出去打了幾仗,因判斷失誤一敗塗地。腓特烈不動聲色,靜觀其變。正如他所料,到1476年,查理徹底破產,願意把瑪麗無條件嫁給馬克西米連。幾天後,查理的屍體從結冰的湖水中撈出來,已經被野狼啃得只剩一半了。為了防止法國的路易十一的兒子對瑪麗打歪主意,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公爵特意在典禮中充當代理新郎,光著一條腿和新娘躺在床上,而其他部分則套上厚厚的盔甲,看起來確實有些滑稽。

  瑪麗給馬克西米利安生下一個繼承人美男子菲利普和一個女兒瑪格麗特後,不幸在騎馬中死於非命。馬克西米連為此幾近崩潰。同時又傳來訊息,說當初同他爭奪瑪麗的情敵,骨瘦如柴的道芬已成為法國國王查理八世,正積極拉攏議員企圖把羅馬王國從他手上奪走,這使馬克西米利安憂心忡忡。

  看起來法國比土耳其人還要危險,於是馬克西米利安在地位舉足輕重,足以左右法國國王決定的那些公國中考慮再度選後,當然他不能再娶一位勃艮第小姐,他選擇了15歲的布列塔尼的安娜,一個完全符合要求的姑娘。所需事宜都平靜而緊張的進行,然後又派了一名使者充當安娜的代理新郎,仍然是光著一條腿同床共枕。眾所周知,查理八世是個難惹的傢伙,他十分清楚事態的發展,拒絕承認代理婚事的優先權。趁馬克西米連被選舉事務拖在法蘭克福,他馬上趕往布列塔尼,抓住安娜,叫來一名神父匆匆舉行婚禮儀式,就地完婚。由於迫切需要資金,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不得不再次考慮,降低擇偶標準,從與他相同地位的人的眼光來看,他這次的目標,米蘭公爵的侄女畢安卡·斯福爾紮實在是低到極限了。斯福爾扎家族雖是從***發跡起來的暴發戶,看起來還是很富有的。斯福爾扎家族對這門婚事很熱心,代理婚禮籌備工作居然委託給了達·芬奇,更不用說真正的婚禮了,馬克西米連大概也該滿意了吧。 瞭解畢安卡會讓人大吃一驚,似乎更加證實了對她出身的種種擔心和疑慮。要教她的第一件事是不要再地板上吃飯。而最讓人不安的是,畢安卡並不象馬克西米連想的那樣富有,而且盡情享受,大肆揮霍。一次在路過尼德蘭時,人們都陷入饑荒,餓的半死,而她竟然堅持在每道菜裡都有鵝舌。

  宮裡的人注意到馬克西米利安開始與別的女人約會,不久,與他偷情的女人竟多得派起了長隊。日後薩爾斯堡主教就是由此誕生的一個結晶。馬克西米利安帶著一大群隨行佳麗到處遊玩享樂,然後又得意洋洋的返回維也納。分析他這種做法反而反應了文藝復興精神開端輕鬆愉快的一面。首都維也納的這種氣氛,也引來了許多知識分子和藝術家,為數百年後巴黎的生活風尚開闢了先例。馬克西米利安本人就是所謂文藝復興人士的典型代表。他精通拉丁語、法語、德語和義大利語,熟知各類藝術和科學,著書題材廣泛,如宗教,軍事、狩獵、馴鷹、烹飪等等方面。他還是一位行政管理者,在全國十個地區設立地方政府,徹底檢查司法系統,廢除苛捐雜稅。另外,他身體健壯,勇猛過人。

  然而,回溯歷史,馬克西米利安統治時期最讓人驚歎的是他操縱婚姻的才能,不僅為自己,也為親友操辦婚事。幾乎在任何情況下,他都可以找到一位合適的新郎或新娘,這是絕對靠得住的。到他統治晚期,歐洲差不多所有名門貴族都有他安排妥當的族人。

  馬克西米利安最後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正式露面是去參加1518年的帝國大會。按照當時特有的風尚,他要藉此機會把皇位順利傳給他的孫子,也就是日後的查理五世。同意按當時流行的風尚,他為自己的孫子拉攏了大批選票,卻不花自己一分一毫。那年的會議議程中有兩件事不妙;一是深受土耳其的威脅,以至於教皇再次號召組織一支十字軍;第二件事並未引起馬克西米利安多大注意,奧古斯丁一位愛管閒事的修道士於上年在威登堡教堂門口張貼95條提議,譴責教會對前來贖罪 人們非法收取錢財這一別有用心的做法。馬克西米利安至死也不知道土耳其人和馬丁·路德對他處心積慮四處聯姻才得以發展壯大的哈布斯堡家族的未來命運究竟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