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能飛的原因

  飛機***Fixed-wing Aircraft***指具有機翼、一具或多具發動機的靠自身動力驅動前進,能在太空或者大氣中自身的密度大於空氣的航空器。如果飛行器的密度小於空氣,那它就是氣球或飛艇。如果沒有動力裝置,只能在空中滑翔,則被稱為滑翔機。飛行器的機翼如果不固定,靠機翼旋轉產生升力,就是直升機或旋翼機 。固定翼飛機是最常見的航空器型態。動力的來源包含活塞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或火箭發動機等等。

  20世紀初,美國的萊特兄弟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一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曆史。


飛機

  

  飛機為什麼能飛?儘管有各個部件的配合,但是最主要的是飛機有一對採用特殊剖面形狀的機翼。

  翼剖面又稱翼型。典型的翼型上凸下平,人們通常稱流線型。根據流體的連續性和伯努利定理可知,相對遠前方的空氣來說,流經上翼面的氣流受擠,流速加快壓力減小,甚至形成吸力***負壓力***而流過下翼面的氣流流速減慢。於是上下翼面就形成了壓力差。這個壓力差就是空氣動力。按力的分解法則,將其沿飛行方向分解成向上的升力和向後的阻力。阻力由發動機提供的推力克服。升力正好可克服自身的重力,將飛機託向空中。這就是飛機為什麼會飛的奧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