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為什麼是貓科動物

  貓科動物,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完全區分得清楚。但是看一眼老虎就知道是貓科動物,很多人都好奇老虎是貓科動物的原因。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的內容介紹,歡迎閱讀!

  老虎屬於貓科動物

  貓科動物,即Felidae,是一種幾乎專門以肉食為主的哺乳動物,屬食肉目,生活在除南極洲和澳洲以外的各個大陸上。如今人們將它們分為4個亞科,即獵豹亞科***Acinonychinae***、貓亞科***Felinae***、豹亞科***Pantheriinae***、猞猁亞科***Lyncinae***,共36種。 每當優雅的貓科動物行走時,在它那修長而柔軟的身體中強有力的肌肉在柔軟又美妙的毛皮下流動著。而當它們停下時,身體的每條曲線都彎成優美的弧線。它們因此時而會給人留下懶散的印象。而當它們放平它的耳朵一躍而起、亮出它的尖牙利爪進行攻擊時,這個印象立刻煙消雲散了。 頭部和身體 如果和身體的其餘部分做個比較,貓科動物的頭部顯得稍大。由於鼻子和下頜比較短小,和其他動物比起來,它的臉看起來較平,由此它們的耳朵顯得大而引人注目。耳朵從根部往上逐漸減小,耳尖或圓或尖,並向上直立。

  貓科動物有敏銳的聽力,能聽到人類很多聽不到的聲音。而當聲音傳來時它們通常會將頭轉到聲音來源的方向,這有助於聽覺和視覺。和人一樣,貓科動物的內耳由骨性的、充滿淋巴液的半圓型通道構成,它通過複雜的機制來維持身體的平衡,並通過這種機制而不是尾巴使得它們在下落時安然落地。 貓科動物的眼睛大而突出,位於頭部的正前方,並和人類的眼睛一樣,面向前方。除了貓頭鷹和猿以外, 貓科動物比其他動物更接近人類的雙目視野。貓科動物的視角很寬闊,也是彩色視覺。在不同的光線下,它們眼睛的瞳孔可以迅速變換大小,但在全黑的環境中它們依然無法看見物體。但是在昏暗的光線中,它們的視力比大多數動物都要好。當光線明亮的時候,貓科動物眼睛的瞳孔可縮小成狹窄垂直的縫或很小的瞳孔,但當光線變暗,這些細縫或小瞳孔會擴大以保證有最大量的光線的射入。它們的眼睛看起來好像能在黑暗中發光***這也給很多人以誤解***,實際上那只是在反射外來光源的光,因此可以想象,當光線全無的時候,這種“光”便不復存在了。 藪貓的眼睛在昏暗中看起來是紅色的,這是因為它的視網膜缺乏色素,那些紅色其實是血管。 貓科動物鼻尖上的皮一般是黑色、紅色、或是粉色的,它們通常冰涼而潮溼。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有靈敏的嗅覺,可以在令人吃驚的距離上嗅出獵物或它們喜愛的食物。 貓科動物的鬍鬚或觸鬚是精密的觸覺器官,在它們的鼻子兩側、眼睛的上方、面頰以及前腳的背面都有鬍鬚或觸鬚。如果剃除了鬚子,不僅會影響它們的外貌,而且會削弱它們的感覺能力。 貓科動物的牙齒不僅用來攻擊,也用來撕咬食物。它們的牙齒有30顆,其中四顆又又銳利的彎曲犬齒最為鋒利。因而貓科動物得以依靠這樣的牙齒抓握並撕裂它們的食物或敵人。小一些的門牙***靠上的門牙***主要用來輔助撕咬,而它們的側牙***前臼齒和後槽牙***比大多數哺乳動物都要少。大多數哺乳動物的側牙是用來磨碎食物的。而貓科動物則只用它們來切斷食物。 貓科動物的舌頭很粗糙。家貓的舌頭就像粗糙的砂紙。而體型較大的野生貓科動物,比如老虎和獅子,則更粗糙。它們的舌頭上佈滿了滿是倒鉤的舌突,方便它們從獵物的骨頭上剝肉。當然所有的貓科動物也都把它們的舌頭當作主要的清潔工具,來梳洗它們漂亮的毛髮。 貓科動物的頜部雖短卻非常強大,能夠夾緊獵物並有足夠的力量將其骨頭壓碎。但由於上下頜依靠關節相連,使頜部只能上下運動而無法左右移動,因此貓科動物也無法磨牙。當貓科動物合緊它們的頜部,牙齒就相互契合在一起,如同相互咬合的齒輪。因此貓科動物只能撕裂或壓碎它們的食物,卻無法咀嚼。許多食物因而被囫圇吞下,最後靠胃液來消化。 腿和腳 腿部強健的肌肉可以使貓科動物迅即產生力量撲向獵物,或在它們追捕獵物時產生巨大的爆發力。當它們突然奔跑、攀爬或跳躍的時候,後腿的膝蓋和腳跟彎曲,提供了巨大力量。它們的前腿也同樣有力,而且極其靈活,能在追捕過程中離獵物一定距離時伸開前肢,抓捕獵物的身體並將其牢牢抓住。 貓科動物的前爪有五個腳趾,後爪則有四個。它們的前爪同時還是防禦和狩獵時強有力的武器,這在攀爬或站在搖搖晃晃的樹幹上時,也成了最佳工具。它們的每個腳趾都長有利爪,這些利爪是從腳趾的最後一塊骨頭長出來的,呈鉤型。為了確保這些利爪在行進當中保持鋒利且不被折斷,並能讓它們的步伐悄無聲息,它們的利爪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收於腳掌之下。貓科動物也常常通過在粗糙表面抓撓或用牙咬來使這些利爪保持銳利。不過像獵豹卻是不能完全收回利爪的貓科動物,它的爪子類似犬科動物那樣,由於爪子鈍,彎度比較小,所以始終暴露在外面。 大型貓科動物 小型貓科動物與大型貓科動物的主要區別不在於體型,而是小型貓科動物不發出吼叫聲。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任何角度而言,老虎都是貓科動物,而且處在貓科動物的頂尖地位。

  貓科動物簡介

  貓科是 食肉目中肉食性最強的一科,也是陸地食肉動物中實力最強的一科。

  生活在除 南極洲以外的各個大陸上。多數貓科動物善於隱蔽,用伏擊的方式捕獵,身上常有花斑,可以與環境融為一體。

  如今多數貓科動物卻因為這些美麗的 花斑而被人捕捉用來製作高檔時裝,加上 棲息地破壞等其它原因,使貓科動物受到嚴重威脅。而貓科動物做為重要的 食肉動物特別是頂級食肉動物,其數量的減少給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

  第一種的貓科動物出現在大約三千萬年前的 漸新世,人們更熟悉的家貓和人類開始有關連則是在千年之前。

  貓科動物,無論是 馴養還是野生的,已吸引人類數以千年。而在這段時間裡人類與這些動物的關係也發生了廣泛的變化。人們曾把它們作為獵手一樣重視,作為神一樣崇拜,做為魔鬼一樣犧牲,然而不論如何,它們生存了下來,並仍然令人迷戀。

  它們時常被作為美妙、優雅、 神祕和力量的象徵,也成為諸多藝術家和作家特別喜愛的主題。

  分三類:大型貓科動物,小型貓科動物,因 印度豹有獨特的體型而自為一類。

  物種起源

  貓科動物起源於類似獵貓類的原始型別,獵貓類形態和性類似如今的貓科動物而較原始,以前作為貓科動物的一個亞科,如今則多作為獨立的 獵貓科Nimravidae 。

  獵貓科佔據和貓科類似的生態地位,比較多樣化,多數 犬齒比較發達,其中有些成員如始劍虎Eusmilus 等發展出了類 似劍齒虎的發達的上犬齒,是當時厚皮動物的主要捕食者。

  貓科動物分類介紹

  大貓

  貓科中 大貓***大型貓科動物***指豹亞科,如虎最大 其次獅子豹等特點是瞳孔成圓形地發大縮小,能吼叫或嘯叫。

  小貓

  ***小型貓科動物***指貓亞科:特點是 瞳孔成線形地發大縮小,不能吼叫。

  對比

  同體型的大貓和小貓對比,一般大貓的犬齒更長,爪子更強,力量更大。比如貓亞科的美洲獅的體型稍大於豹,但在犬齒爪子方面則不如豹厲害。

  小型貓科動物與大型貓科動物的主要區別不在於體型,而是小型貓科動物不發出吼叫聲。貓亞科成員無論體型大小,均擅長爬樹,其中有些種類是在樹上捕獵的高手,如美洲的長尾虎貓Felis wiedii***右圖***,其習性類似一些樹棲的 靈貓科成員,也有些成員比較常在地面活動,擅長奔跑和跳躍,如非洲的藪貓Felis seval,體型頗似小型的獵豹。 貓亞科中人們最熟悉的當屬家貓Felis silvestris,被人們帶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