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弩的介紹

  踏弩為馬戰所用之一種暗器,其製法完全與手弩相同,唯形式較花裝弩為尤小,蓋藏置於踏鐙下之器,發時以足不以手。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一、 踏弩之構造

  踏弩為馬戰所用之一種暗器,其製法完全與手弩相同,唯形式較花裝弩為尤小,蓋藏置於踏鐙下之器,發時以足不以手。弩臂上亦有一繩,緊縛臂於馬踏鐙之下,更以二繩系左右弓淵之上,一端則縛於踏鐙之耳環,臂□向前,弩機在後,弩機之上,亦有一繩縛之,其另一端則縛於人之腳脛,用時但須將腳向後一踏,則繩震弩機,弓弦立脫,而箭亦予以射發也。此種暗器唯乘馬者可用,若步戰之人,則無法使用此物矣。

  古代馬將,利用此種踏弩而制勝者甚多。自馬戰變為步戰之後,此物竟漸無人過問,間有一二鏢業騎士習之,以備萬一,然亦僅見。關外一帶,人皆善騎,馬戰之風,尚未盡滅,故略較關內為多;至於長江以南,欲覓一善於踏弩之人,恐不易得也。

  二、 踏弩之練法

  踏弩之形式,既與手弩相同,而其發矢取準之法,雖有用手用足之不同,然終不脫以弩臂取準、鉤弦撥機而發矢也。唯司弩臂左右前後之賁者,完全在於一腳,欲矢上射,則將腳向前挺,使踏鐙斜向上,而發箭自較高。欲矢下射,則將腳向後挺,使踏鐙向下,而發箭自低。欲外射則轉鐙向外側,然後蹈繩發矢。唯內側為馬腹,不能發矢也。

  練習之初步,則置一架,懸一馬踏鐙於其上,鐙底則裝弩如法,距架五步處設立一靶,上畫對徑尺許之紅心,人立架下,以足穿鐙中,擬準之後,腳踏發弩。如此練習,待有成效之後,即將靶移遠若干,至能於相距三十步處,發弩命中,則可將靶上之紅心收小,仍在相距五步處起練,以至三十步為度。如此逐漸收小,以至如錢大為止,則初步完畢。

  進而習馬上發射。在廣場上多設數靶,乘馬疾馳,至相近處則發矢射之。唯練此步,並不有若何祕奧,全在眼腳相顧,則取準自易。第一步功夫既深,則在馬上,亦不至於完全失其效用。若能用功熟習,則一年之間,亦必可成功也。
 

  三、踏弩之源流

  踏弩一物,亦創自宋代,與緊背低頭花裝弩,同為山西弩手徐亮臣所發明,至馬戰時代,用者極多,唯近代則習此者日少,蓋亦因步戰之故也。

  有陸雲鶚者,鏢局之夥友也,少年盛氣,頗自負,嘗謂江湖上固無能人也。一日適為富商護鏢抵東省,平安無所遇,卸鏢後稍事休息,即單騎而回,沿途賞玩風景,意頗自得。忽逢一少女,跨駿馬,錦鞍繡韉,緩轡而至,女丰容盛鬢,秀麗如仙,衣飾亦華麗入時,而秋波含媚,秀頰生春,尤令人心醉。

  陸雲鶚正在壯年,平素又好色特甚,驟睹女,疑為天仙化人,尾之而行,繼以其荏弱可欺,乃以言語逗之曰:“小妮子深山獨行,得不為虎狼所困耶?”女回首怒視以目,不語,以鞭策馬,行漸疾。陸亦緊隨不捨,且進穢辭。女遽停騎,顧而語之曰:“瞎眼賊,以姑姑為何如人,緊隨不捨,其不欲生耶?不速去,當抉眸去也。”陸猶自恃技高,微笑曰:“小妮子以姑姑自稱,餘則當為姑爺矣。”女怒曰:"是真不欲生矣。”言既弓鞋一蹴,錚然弦鳴,一弩箭從鐙下出,徑奔陸。陸方細玩美人之面,不及備,及聞弦鳴,欲避已不及,中左目,血出如注。而女已揮鞭揮馬,如飛而去。

  陸亦裹創而歸。鏢局主人及同伴見其損一目,知必有所遇,詢之,俱以實告。有知其事者曰:“然則子遇鸚娘矣。彼固‘飛弩天王’馮玉山之女也。子損一目,尤為大幸,不則死矣。”蓋馮玉山者,固東省大俠,止一女,名鸚娘,亦任俠有父風。父女俱擅絕技,且弩法特精,凡手弩、緊背弩、踏弩,莫不精嫻,矢無虛發,故人多稱為“飛弩天王”。彼陸雲鶚所遇者,即為鸚娘,竟敢戲侮,宜其受弩而損目也。好色之報,自當如此,而彼以一弱女子具此絕技,信不易多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