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的技巧有哪些方法彙總

  儘管鯽魚是一種很普通的魚類,但是,因為鯽魚比較喜歡在水下水草豐富的地方,所以,要想釣鯽魚,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釣鯽魚的技巧

  一、鯽魚對水溫的適應性很強,一年四季均可垂釣。

  盛夏,當然是釣鯽的好時期;開春,在野外垂釣,首先咬鉤的也是鯽魚;到深秋,大多數魚都已禁口,鯽魚成為秋釣的特色;到冰封水面時節,破冰垂釣,主要物件魚還是鯽魚。

  二、春天天氣轉暖時,鯽魚上魚率很高。

  氣溫突降,受冷空氣影響會大大影響上魚率。天氣晴、雨都對垂釣有很大影響,久晴初雨、久雨初晴或是小雨朦朦都是鯽魚十分活躍的時間,這樣的時機可千萬不能放過。

  風向也有一定影響,在北方南風、西北風鯽魚十分活躍,在南方東風、東南風鯽魚十分活躍。

  三、誘餌一定要用在水中有強力的揮發性。

  釣鯽魚餌料配方,要突出餌料的氣味,可以直接用各種誘魚的新增劑,也可以自己動手做輔助誘魚劑;如藥酒泡半熟的小米或大米,也可以用炒香的麥麩、黃豆粉、芝麻粉等,加入適當的誘魚劑或是蜂蜜。

  都起到一定的誘魚目的。誘餌宜少而分散,使其氣味四溢,引誘魚群前來覓食。也可以用小雞飼料、顆粒飼料等新增誘魚劑。

  四、冬天釣魚,誘餌要香,才能迅速招徠魚群。

  冬釣誘餌,以“藥米”為上乘。就是用靈草、排草、香鬆、小茴香、滑石、大黃6味無毒中草藥加高粱白酒泡製。垂釣前,將藥酒倒入少許盛有大米的塑料瓶中,即為“藥米”。

  用“藥米”打窩,可以多打幾個,在無人或人少的釣場,甚至可打上十幾個。拉開戰線以廣種薄收,依次輪番下鉤。如有幾個窩子有魚上鉤,應放棄無魚窩子,集中精力釣這幾個重點窩子。

  若釣者手中無“藥米”,也可用麥麩、白酒浸碎米、玉米渣、菜籽餅、啤酒糟、食品屑等,摻入少量的食用香精或酒麴、糖。

  五、釣鯽魚常用的釣組配置。

  大鯽魚***500克左右***:主線:1.2-1.5號超強線,腦線;0.8-1號,浮標;4-6號,魚鉤;袖5-6號,關東3-5號。中鯽魚***250克左右***:主線:0.8-1號超強線,腦線;0.3-0.6號,浮標;2-5號,魚鉤;袖2-4號,關東1-3號。

  野生鯽魚:主線:0.4-0.8號超強線,腦線;0.2-0.4號,浮標;1-5號,魚鉤;袖2-3號,關東1-2號。

  釣鯽魚的常見釣法

  一、臺灣釣法:

  是目前較為盛行。其最大優點是靈敏度強,上魚率高。魚鉤下沉慢,易為魚發現。使用搓拉餌時很好用,只要完全按照標準的臺釣操作使用就行了。

  墜懸於水中,鉤輕輕觸底,魚在其旁遊弋,魚鉤即輕輕搖動,對魚吸引力極大。為摘鉤方便,使用無倒刺鉤,摘鉤迅速。漂墜餌配比要求嚴格,魚汛反映極為靈敏。一旦掌握,即會發現其優點大大過於一般傳統釣法。

  使用標準臺釣鉤組掛蚯蚓或紅蟲,加大兩隻魚鉤的距離,使兩隻魚鉤的距離在最少要在三十毫米以上,距離超過五十毫米的我也用過,效果還很不錯。由於加大了魚鉤的距離,會加大兩條魚同時吃餌的機會,也會加大釣獲量。

  二、浮釣法:

  鯽魚屬底層魚,一般釣底,但遇炎熱、氣壓低的氣候,魚浮到水面遊動吸氧覓食,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末,此時鯽魚產子,大多離底,但個體不如釣底的大。

  這段時間氣溫不算很高,小雜魚不是很活躍,上鉤率極高。在草邊打小窩,進行移動垂釣。。釣餌用蚯蚓且比較細的。

  則可採取浮釣法,即將鉛墜減輕,使魚鉤懸浮於水面下約0.3—0.5米處,動作要輕,不驚散魚群。有人針對鯽魚甩子期的特點也常採用浮釣法。浮釣不需打窩。

  三、流水釣:

  所謂“流水”,是指較大的河流、溪澗、排灌渠道等流速較快的水域。此釣法屬長竿短線釣法,在流水中與長線重墜大漂的定點釣法相比,收穫量要大得多。

  釣餌用到紅蚯蚓,整條活用。6~7號鉤選小的用。8~9號鉤選大的用。一般適用於流動水域,竿宜長,線不必太長,墜須重,漂可用數粒散漂,粒漂則宜長,餌以蚯蚓、小蝦為好。

  鉤甩入水中,如水流動,可使鉤漂順水同流,到下游後提起再甩至上游,見漂停住,立即提竿。以免底部掛住,若有託漂或下沉,即應提竿上魚。

看過釣鯽魚的技巧彙總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