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馮玉祥的趣聞

  馮玉祥“巧賣”國寶給富商,“空手套白狼”籌措軍餉,這是怎麼回事?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夠解答您的疑問。

  :

  北伐戰爭後期,愛國將領馮玉祥率國民革命軍進駐開封。馮玉祥巡視後發現這座古城因連年戰亂已經遍體鱗傷,就連開封市的標誌性建築——建於宋代的國寶級文物鐵塔,也是破敗不堪了。馮玉祥很想為開封百姓做點好事,無奈自己連軍餉都難以籌措,何來餘力興利除弊呢?

  馮左思右想,突然靈機一動,徑直來到經營金銀珠寶的“龍鳳祥”商行,對商行莫老闆說,欲將親生女兒寄養於此。馮名播天下,莫老闆不僅滿口應允,還知趣地拿出十萬大洋勞軍。

  馮玉祥帶著莫老闆來到鐵塔腳下,嚴肅地說:“這便是我的‘閨女’,你要好生照管哪! ”莫老闆只得照辦,當即請來工匠對鐵塔進行修繕,而馮玉祥則用那十萬大洋在開封建起一所福利院,扶弱救貧。

  河南安陽也有座千年古塔文峰塔,被安陽人視為國寶。民國初年馮玉祥率兵駐守安陽,這年部隊徵收糧餉之際,馮玉祥帶著衛士來到城中一家菜館,宴請安陽富商。賓客到齊後,馮玉祥舉杯道:“新年將至,我部將士軍糧短缺,但安陽百姓飽受戰亂之苦,馮某豈能強行徵糧使百姓雪上加霜呢?所以要請諸位慷慨相助……”闊佬們發現原來馮今天擺的是“鴻門宴”,個個低頭不語。

  馮玉祥又道:“鄙人不會讓各位白白出力,特意準備了一些國寶回敬大家。 ”一聞此言,富豪們又來了精神。只見馮掏出幾張蓋有大印的產權契證,將文峰塔及天寧寺、高閣寺等古蹟當眾“拍賣”了。

  馮玉祥又說:“國寶雖說賣給了諸位,但老百姓依然可前去參觀,而一旦國寶有所破損,你們可要出錢維修啊!”闊佬們接過這些有名無實的 “產權證”,也只好無奈地“買”下了。

  :掌摑韓復榘

  1920年代中期,有兩大軍閥突然崛起,一個是北方的馮玉祥,一個是南方的孫傳芳。孫傳芳集團後來在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打擊下土崩瓦解。而馮玉祥,雖然期間小受挫折,但自從五原誓師之後,發展一路順風順水,在當時各路軍閥中,地盤最大,軍隊人數最多,馮氏的勢力,發展到頂峰。然“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1930年中原大戰,馮氏一敗塗地,作為中國政壇一大勢力的馮玉祥集團自此不復存在。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馮玉祥待下過苛,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馮玉祥最早屬於北洋系,後來他本人加入國民黨,軍隊也編入國民革命軍序列。不管屬於什麼系,其軍隊,從理論上來講,都是國家的軍隊。但實際上,同當時所有的軍閥一樣,軍隊上就是馮的私家武裝,而他手下的那些高階將領,在馮玉祥集團的鼎盛時期,雖然貴為一路諸侯,統率千軍萬馬,但在馮的眼裡,估計也就是個看家護院家丁的角色。這從馮玉祥對他們的態度可以看出來,馮對於他們,幾乎到了想打就打,想罵就罵的地步。

  吉鴻昌是馮玉祥的愛將之一,但馮的脾氣上來,對他也很不客氣。有一次他們二人通電話,不知說什麼馮生氣了,大聲對著電話那頭命令:“跪下”。吉鴻昌還真聽話,“撲通”一聲就跪下了,這邊馮玉祥還不放心,追問:“真的跪下了”?吉鴻昌回答:“真的跪下了”,這才算過關。

  這樣的事在馮家軍內部是家常便飯,馮玉祥本人也對此安之若素,然而卻最終給他招來大禍,即在中原大戰中,馮手下大將韓復榘反水投蔣,改變了戰局,也改變了馮玉祥集團以及馮本人的命運。與韓復榘關係密切的梁漱溟對這段歷史述之甚詳,茲抄錄如下:

  “***中原大戰期間***馮玉祥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大軍撤向潼關以西,韓復榘提出異議,認為西北太苦,軍隊不宜西撤。馮這人歷來治軍很嚴,且以家長自居,當場訓斥韓復榘,命令韓滾出去,並罰跪於會場外的牆跟下。散會後,馮怒氣未消,又去找韓,給了一個耳光,才說:起來吧!韓作為由軍長提升為總指揮的一員大將,當然受不了這種懲罰”,於是幾天後,韓突然與馮的另一員大將石友三宣佈脫離馮玉祥,投奔蔣介石,這幾乎給予馮玉祥致命一擊。中原大戰很快即以馮、閻的失敗而告終,馮玉祥更是賠光了老本,此後基本上由一個軍事家、政治家變成社會活動家了。

  有意思的是,馮韓二人此後並未完全恩斷義絕,韓復榘至少給予馮表面上的尊重。下野後的馮玉祥來山東,韓復榘全程高規格接待,據韓復榘的兒子回憶,一次韓復榘帶他去看望馮玉祥,“父親則穿戴像個大兵,在一旁恭坐,相當拘謹。閒談間,馮先生忽然說:‘向方***韓復榘字向方***,你就吸支菸吧,沒有關係。’父親立刻站起回答:‘報告先生!我已經戒菸了。’又談了一陣,父親說去‘方便’一下,剛邁出門檻,副官心領神會地急忙跑過去給父親遞上紙菸。”此時已經成為“山東王”的韓復榘在馮玉祥面前尚且如此,當年在馮玉祥手下做事時候的地位,可想而知。

  :“賀壽送水”

  馮玉祥是近代的一個頗有影響的人物。他堅持正義、嫉惡如仇,在舊中國軍閥混戰時期,又可以說是出汙泥而不染的傳奇英雄。

  近年推出的各種樣式的文學作品,陳陳相傳馮玉祥的軼事,其中頗為炙口的就是他的“賀壽送水”故事。據當時在西北軍追隨他多年的簡又文回憶,說這件事是“適足表現其特殊性格的”,他後來寫的洋洋數十萬言的《馮玉祥傳》也記述了這件事:“其年,吳佩孚在洛陽做其五十大壽。當時,吳高任直魯豫巡閱副使,威風權勢,煊赫一時,巴結者均送金送玉或諛辭致賀。

  其中頗為典型的是康有為寫的一副祝聯:“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半紀;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最獲得吳佩孚的歡心。當時馮玉祥派員前往拜壽,贈以冷水一罐,自雲:君子之交淡如水。是涵有’譎諫‘之意。這一來,馮氏任性奚落人家,因自鳴得意,然身受者自然覺得真似‘冷水澆背’“。***《馮玉祥傳》1972年6月臺灣傳記文學社版***

  簡又文說,馮玉祥賀壽送水事,傳聞遐邇於民間和上層,“久已遍傳人口,初以為謠言”,後經馮玉樣本人證實“亦自言不諱,乃知為真事”。由此可見,馮玉祥確有此事。

  可是近年推出有關馮玉祥故事對此卻有所花樣翻新,而且對“送水”含義又有相異說法。

  一說是1922年4月,吳佩孚在洛陽過50歲生日,河南督軍馮玉祥前來祝壽,送來一隻用紅紙封著的瓦罐,吳開啟一看是一罐清水,故作驚喜嚐了一口“壽水”,並自我解嘲地笑道:嗯,很好很好,還是煥章想得高人一籌,不同流俗——一罐清水,這豈不是說成“為官清如水嘛!”馮玉祥說,“君子之交清如水”。***馮桂榮編《馮玉祥傳說的故事》,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本篇系72歲老人呂資安口碑,可見此故事深人民間,傳聞之廣,但此處不同的是馮玉祥親自送禮,而且還讓吳佩孚當著他面品嚐,加上兩人對話,顯然有點戲劇化了,與此內容相近的《馮玉祥傳奇》***王華岑、朱耕,1983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篇也有類似寫法,所不同的一是時間改為1922年12月,向後拖了8個月,地點不是在洛陽,而在直系大本營的河北保定,做壽者也換成了直系頭子、時任直魯豫巡閱使的曹錕,他做的是60大壽。考證於當時報紙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陶菊隱著***,以及馮玉祥和曹錕的主從隸屬,他不至於仍拿一罐清水充壽禮的故技,嘲弄曹錕的,但也不排斥另有張本。

  但也有一說是說馮玉祥送水並非是為吳佩孚祝壽,也不是諷刺,而是對吳佩孚支援的表示。據稱吳在直奉戰爭擊敗張作霖後回到洛陽,他人要為他作壽,吳不同意,馮玉祥在陝西督軍任上“乃遣人送蒸餾水一罈,外加封籤,題八字曰:君子之交,有如此水。吳得之大悅,謂其部下曰:”知我者唯煥章一人。外界企以為異,且有議馮壽禮之菲薄者,殊不知此中大有作用。“

  ***春明逐客《馮玉祥全史》1924年8月七版***原來方此之際,直系和奉系又在醞釀第二次大決戰,雙方調兵遣將,擺出一副劍拔弩張的態勢,吳佩孚要馮玉祥率軍出潼關助其一臂之力,馮表示同意,但遲遲按兵不動。吳佩孚疑鬼疑神,深怕他變卦,幾次三番派專使進關探問,“馮笑曰:子玉何視人若是之輕,我不能效婦女之矢誓言,又難仿戰國年間之歃血為盟,故送以蒸餾水一罈,附籤八字。以表寸心。”吳佩孚見之,非常高興,“欣然色喜,而曰”知我者,其唯煥章乎!“這是因為吳是秀才出身,軍閥行列中罕有的”儒將“,要附和風雅,馮即投其所好,因而春明逐客對此評曰:”自古君子之交,宗信義,重然諾,一言既出,駟馬難逃,苟背盟攜貳,有如此水“。所謂”送水“,其實乃是馮玉祥的獨出心裁的表態,此中心跡,兩人自知。顯然,這種說法更為特殊了。

  馮玉祥“送水祝壽”,只是一件小小插曲,可是無論從時間、物件或者是他的行為和動機,都是相異處,難道是文字記載的失真,事過境遷的模糊,甚至是馮玉祥在若干年後的記憶失誤或另有他因,但總給人帶來是是非非的感覺,聰明好思的讀者,你能由此得出正確的答案嗎?

  :做有志氣的人

  立身先立志。馮玉祥很注意這個問題。他對子女經常說:“你們幾個孩子,還沒有走上社會,爸爸希望你們努力學習,增長知識做有志氣有出息的人,今後都成為對民眾、對社會有用的人。”兒子馮洪達留學美國時,他每次給兒子去信,總要細心地附上關於國內政治大事的剪報,培養孩子從小關心祖國、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那麼,如何做個有志氣的人呢?馮玉祥對子女們說:“要緊的是學本事,學能耐,要先自己站得定,然後盡力地幫助別人,要是全靠別人幫你的忙。那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木匠,必得有一個好的斧鋸,才能做好的傢俱。”馮玉祥不能容忍自己的子女寄附在父母的澤蔭下,過紈絝子弟的生活,因此他要求子女都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本事”。他說:“沒有學問誰也看不起你,如沒有真正的學問更是無人看得起。”臨終前他還告誡子女:“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有能,有些人有錢。這兩樣比較起來,那錢畢竟是空虛、很軟弱的,一旦拿它換不出東西來,它就是一點用也沒有了。所以。爸爸總希望你們自己多多努力,做個有能的人。”

  馮玉祥對“錢與能”的精闢闡述,深深地銘刻在孩子們的心上。1987年,女兒馮理達已是著名的醫學專家,應新華社香港分社的邀請,率領醫療小組赴港出診7個月,圓滿完成了任務。回國後,她把白利達有限公司贈送她個人的600多隻電子石英鐘全部捐贈給了國家。

  :提倡平民化生活

  馮曾官居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可謂當時國民黨內的第二把交椅。可他 雖身居要職,仍力主儉樸,始終保留著北方農民樸實的生活習慣,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要求子女也要勤儉過日子,不允許奢侈浪費。一次,女婿要出遠門,他考慮良久,臨別贈言中鄭重地寫下這樣一條:“平民化生活,科學化生活,是革命者應當時時注意的,不可有一點大意。”1936年馮玉祥一家搬到泰山後,他要求馮理達、馮洪達姐弟每週寫100個大字,1000個小字。冬天要到室外耍大刀,鍛鍊身體。

  馮玉祥在日常生活中,不允許講派頭、擺闊氣,就是對子女的婚姻大事。他也提倡“平民化”。1947年中秋節,馮玉祥夫婦鄭重地對女兒馮理達及其男友羅元錚說:“今天是中秋佳節團圓日,你們就結婚吧!”這天,他們四人正乘一輛舊式小汽車外出。途中,汽車停在公路旁,“婚禮”開始了。沒有洗禮,沒有潔白的婚紗,沒有瑰麗的花冠,更沒有優美的婚禮進行曲。當遠處的教堂傳來深沉渾厚的鐘聲時。他們拉了過路的一對美國青年充當證婚人,馮親自為女兒女婿拍了“結婚照”。之後,他們又繼續開車上路了。為了紀念這個美好的日子,馮細心地在地圖上選了一個叫做Love Lock的地方,作為女兒女婿新婚下榻的地方。當夜,馮送給新人的唯一禮物是一副對聯:“民主新伴侶,自由兩先鋒。”這便是當時聞名中外的馮玉祥的幹金小姐的婚禮!這種平民化的生活。不但沒有損害他的臉面,反而贏得了世人的尊敬,更為重要的是,這使他的子女走上了成材之路。

  :先到牛棚裡去薰一下

  愛國將領馮玉祥的二兒子馮武國在國外留學,畢業回國後,他就急忙趕到山西汾陽去見父親。

  那天,馮武國身穿西裝,腳蹬皮鞋,滿面笑容地來到父親馮玉祥面前。馮玉祥坐著不動,把二兒子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後,說:“你真的學好了嗎?”馮武國回答說:“嗯。”馮玉祥一下子站了起來,指著馮武國說:“早呢,你這是耗子坐秤盤———自稱自大!”馮武國聽後,漲紅了臉說:“爸爸,我有什麼不是,請您指點。”馮玉祥說:“你看你這身著裝,再看看我們的窮苦大眾。”停了停,馮玉祥又語重心長地對馮武國說:“兒啊,你要脫下西裝、皮鞋,到牛棚裡去薰一下,聞聞牛屎味,才能知五穀香呀!”馮武國聽後,立即脫下了西裝、皮鞋,換上了大青布便裝,穿上了布鞋。

  後來,馮武國率隊抗日,英勇作戰,以身殉國,不負馮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