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過其實典故
言過其實是指話說得過分,超過了實際情況。那你們知道言過其實的典故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馬謖喜歡談論軍事理論,諸葛亮比較欣賞他。劉備認為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魏國司馬懿親自帶兵與張郃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帶兵防守,可是馬謖驕傲輕敵,死搬兵書,結果被打敗。諸葛亮只好揮淚斬馬謖。
馬謖是三國時的將領。他與哥哥馬良,都在劉備手下做官。 馬謖愛好談論軍事,丞相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劉備總覺得馬謖好高談闊論,說話不踏實。劉備臨死前,曾經對諸葛亮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才是!" 公元227年,諸葛亮向劉禪上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師表》。 次年春,他率軍伐魏。由於他忘記了劉備的忠告,派馬謖去駐守戰略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敗。到了這時,諸葛亮才想到劉備是何等的英明,自己信用馬謖又是何等的愚蠢。自己沒有聽從先帝的遺言,終於造成北伐的失敗,實在太不應該了。
事後,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職務,降級三等,以處罰自己用人不當,造成敗績的重大過失。這時他才想起,劉備臨終時囑咐自己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要留意才是。由於自己沒有照此辦理,結果鑄成了大錯。
言過其實解析
[釋義] 言:語言;過:超過;越過;實:實際。原指言語不實;超過自己的實際能力。現多指說話說得過分誇張、不符合實際。
[語出] 《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正音] 其;不能讀作“qī”。
[辨形] 實;不能寫作“拾”。
[近義] 誇大其詞 誇誇其談 名不副實
[反義] 言必有信 恰如其分 名副其實
[用法] 含貶義。多用於說話或寫文章中;有時可指人的性格、缺點。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誇大其詞”;都有“說的話和實際情況不符合”的意思。但~偏重在言語過分、浮誇;還常用來表示人的性格;“誇大其詞”偏重在誇大。
言過其實造句
1. 第二,它日益表現出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是一種言過其實的觀點。
2. 大家通常對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大書特書,誇誇其談,言過其實,而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則往往是輕描淡寫,避實就虛,難以全面客觀地反映本人的實際工作情況。
3. 孔子所說的”損者三友“,是指:第一,友便辟,即喜歡諂媚逢迎、溜鬚拍馬的人。第二,友善柔,即”兩面派“.第三,友便佞,即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的人。這樣的朋友千萬不能交,否則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4. 他很好地扮演了這位言過其實的反派人物,而且我覺得他的俄羅斯口音棒極了。
5. 這當然是有點言過其實了,但是致命的寵物食品、有毒的魚、含鉛油漆塗刷的玩具、以及有毒的牙膏,這些足以令任何一個人產生一點妄想症。
6. 這個人言過其實,就會吹牛皮放大炮.
7. 而對於窮國將可能承受“人才外流”的惡果的恐懼也是言過其實的。
8. 說它更像是人奶有些言過其實,也可以說有些誤導,而且也會使反對這項研究的人更懼怕研究可能帶來的危險。
9. 個大傳媒也連編累牘的報道,甚至想當然的加進言過其實的深度分析。
10. 安徽省林業部門表示,9月下旬以來,安徽北方部分地區確實發生較為嚴重的美國白蛾蟲害,但“特大蟲災”的說法言過其實。
11. 你言過其實了,其實有運氣的成分,事實上我的理化生在高中是一塌糊塗。12. 我認為張慶熊老師的《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似乎有“言過其實”之嫌。
13. 耶律楚材各打五十大板,這話說的有些言過其實了,至少趙誠雖知道所謂上下有序,但是他本人從來就沒把王子們當成王子一樣去尊敬,趙誠不過是借題發揮罷了。
14. 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再接著又試探性地授意諸葛亮可以隨時取代劉禪,待諸葛亮表忠心磕破頭皮之後,劉備便欣然指令兒子們稱呼諸葛亮為相父。
15. 孤立的,因此他們為了能最大程度脫離自己與氣候改變的關係,就言過其實的說些氣候變化的方方面面。
16. 因此,富國極有可能從較為寬鬆的移民政策中獲益;而對於窮國將可能承受“人才外流”的惡果的恐懼也是言過其實的。
17. 這也許言過其實,但仍然無法解釋為何中國總是一副好勇鬥狠的樣子,這正是其軍事實力發展速度超過其控制能力所造成的結果。
18. 況且如此大的減產以前從沒發生過,所以貿易商不該被指責對這個未知事件和不確定的衝擊所作出的反應言過其實。
19. 我認為張慶熊老師的《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似乎有“言過其實”之嫌。
20. 耶律楚材各打五十大板,這話說的有些言過其實了,至少趙誠雖知道所謂上下有序,但是他本人從來就沒把王子們當成王子一樣去尊敬,趙誠不過是借題發揮罷了。
21. 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再接著又試探性地授意諸葛亮可以隨時取代劉禪,待諸葛亮表忠心磕破頭皮之後,劉備便欣然指令兒子們稱呼諸葛亮為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