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瘀血的原因有哪些

  任何使盆腔靜脈流出盆腔不暢或受阻的因素,均可致成盆腔靜脈瘀血。那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盆腔瘀血的原因吧!

  

  一、解剖學因素

  女性盆腔迴圈的特點,主要是靜脈數量增多和構造薄弱。

  盆腔的中等靜脈如子宮靜脈、陰道靜脈和卵巢靜脈,一般是2~3條靜脈伴隨一條同名動脈,卵巢靜脈甚至可多達5~6條,形成蔓狀靜脈叢,彎曲在子宮體兩側後方,直到它們流經骨盆緣前才形成單一的卵巢靜脈。在子宮、輸卵管、卵巢靜脈間有許多吻合支,在輸卵管系膜內,有子宮靜脈與卵巢靜脈的吻合支,並形成環狀的靜脈迴圈,再與外側的卵巢靜脈叢吻合。起源於盆腔臟器粘膜、肌層及其漿膜下的靜脈叢,彙集成兩支以上的靜脈,流向粗大的髂內靜脈。盆腔靜脈數量上的增多,是為了適應盆腔靜脈流動緩慢的需要。

  盆腔靜脈較身體其他部位的靜脈壁薄,缺乏由筋膜組成的外鞘,沒有瓣膜,缺乏彈性,穿行在盆腔疏鬆的結締組織之中。因而容易擴張和形成眾多彎曲的靜脈叢。盆腔的中小靜脈只在它進入大靜脈前才有瓣膜,有的經產婦還常有瓣膜功能不全。這些特點使盆腔臟器的靜脈系統,就像一個水網相連的沼澤一樣,能夠容納大量迅速流入的動脈血。

  此外,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腸3個系統的靜脈叢彼此相通。由於缺少瓣膜,故三者間任何一個系統的迴圈障礙,皆可影響到其他兩個系統。

  在盆腔靜脈的這些解剖學特點的基礎上,如再受以下相關因素的影響,便促成盆腔瘀血綜合徵,而表現種種臨床徵象。

  二、體質因素

  有些病人由於體質的因素,血管壁組織顯著薄弱,彈力纖維少,彈性差,易於形成靜脈血流瘀滯和靜脈曲張。即使第一次妊娠,平時不從事長時間站立或靜坐工作,就可能出現下肢及/或盆腔靜脈曲張及盆腔瘀血綜合徵。

  三、力學因素

  不同力學因素證明能夠影響盆腔血液的流速,從而改變區域性血管的壓力,靜脈更易受其影響。

  ***一***體位:長期從事站立或坐著工作者,盆腔靜脈壓力持續增高,易於致成盆腔瘀血綜合徵。此類患者常訴稱久站久坐後下腹痛、腰痛加重,白帶量及月經量加多,而經過休息,往往症狀即減輕。此外,習慣於仰臥位睡眠者,由於子宮體的重力作用及膀胱充盈使子宮體向後移位,也可影響盆腔靜脈的流出。從力學角度來說,習慣性仰臥位睡眠時,盆腔大部分靜脈的位置均低於下腔靜脈,不利於盆腔靜脈的流出盆腔,側臥位或側俯臥位睡眠則有利於盆腔靜脈的流出。

  ***二***子宮後傾:子宮後傾在婦科病人中佔15~20%,在經產婦中可能還要高一些。100年前,人們曾認為子宮後傾是造成各種盆腔症狀的原因,而經常行了宮懸吊術。到本世紀初,人們逐漸認識到絕大多數活動的子宮後傾一直沒有症狀,不需治療,只有一部分子宮後傾的致病痛作用。但很多醫生相信有少數活動的子宮後傾確可引起盆腔疼痛。

  子宮後傾時,卵巢叢血管隨子宮體下降彎曲在骶凹的兩側,使靜脈壓力增高,迴流受到影響,以致使靜脈處於瘀血狀態。如再有仰臥位睡眠習慣,則久而久之便可引致盆腔瘀血綜合徵。

  ***三***早婚、早育及孕產頻繁:妊娠期間因大量雄、孕激素的影響,再加上增大的子宮對子宮周圍靜脈的壓迫,可引起子宮周圍靜脈擴張。

  ***四***便祕:便祕影響直腸的靜脈迴流,而直腸和子宮、陰道靜脈互相吻合。痔叢充血必然引起子宮陰道叢充血,故習慣性便祕易於產生盆腔瘀血。

  ***五***闊韌帶裂傷

  闊韌帶筋膜裂傷使得構造上薄弱,缺乏彈性,缺乏固有血管外鞘的靜脈更失去支援,而形成靜脈曲張,還使子宮後倒。

  ***六***輸卵管結紮術:隨著計劃生育的廣泛開展,輸卵管結紮術也是最常施行的計劃生育手術之一。近年來不少雜誌陸續刊出有關結紮術後出現下腹痛、月經紊亂、繼發性痛經等併發症的報道。

  輸卵管結紮術是一種小手術,從理論上講,完全有可能不產生上述併發症。但事實上確有些結紮婦女出現一些令患者痛苦、使醫生棘手的併發症。

  四、植物神經紊亂

  儘管有上述種處原因及解剖學病變,但至今不少婦產科工作者認為盆腔瘀血綜合徵的某些症狀如:抑鬱、憂傷、心情煩躁、易疲勞、慢性疼痛、腰痛、性感不快等,在很大程度上與患者的精神狀態有關。可能系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結果。

  五、其他

  臨床上發現了子宮肌瘤、慢性盆腔炎***尤其是形成輸卵管卵巢囊腫者***、哺乳期閉經、中、重度子宮頸糜爛等患者,在做盆腔靜脈造影時,有的也顯示盆腔靜脈瘀血現象;而長期憂鬱、久病、失眠等精神影響,及經前期雌、孕激素水平波動者,也有類同盆腔瘀血癥的症狀。前一類情況的盆腔靜脈瘀血景象可視為一種併發變化;後一類情況則可考慮為盆腔瘀血綜合徵的加重因素。通過上面的介紹,希望大家對於食療法有一定的瞭解,同時希望女性朋友能夠及時的去醫院進行就診,才不會有更壞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