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人物生平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將領、詞人。辛棄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早年經歷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起義反金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在其後方的漢族人民由於不堪金人嚴苛的壓榨,奮起反抗。二十一歲的辛棄疾也聚集了兩千人,參加了由耿京領導的一支聲勢浩大的起義軍,並擔任掌書記。當金人內部矛盾爆發,完顏亮在前線為部下所殺,金軍向北撤退時,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絡。在他完成使命歸來的途中,聽到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義軍潰散的訊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幾萬人的敵營,把叛徒擒拿帶回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當街遊行示眾,後砍頭***。

  步入仕途

  在起義軍中的表現,以及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五歲。

  南下地方

  辛棄疾初來到南方時,對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縮並不瞭解,加上宋高宗趙構曾讚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後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出想要恢復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儘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廣為傳誦,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應冷淡,只是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於是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顯然與辛棄疾的理想大相徑庭,雖然他乾得很出色,但由於深感歲月流馳、人生短暫而壯志難酬,內心也越來越感到壓抑和痛苦。

  現實對辛棄疾是殘酷的。他雖有出色的才幹,但他的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展。使他的官職最高為從四品龍圖閣待制。1180年,41歲的辛棄疾再次任隆興***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撫使時,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他根據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計了“高處建舍,低處闢田”的莊園格局,並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並以此自號“稼軒居士”。並且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歸隱的準備。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農曆十一月,由於受彈劾,官職被罷,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後的閒居生活。因受到彈劾而被免職,歸居上饒。此後二十年間,他除了有兩年一度出任福建提點刑獄和福建安撫使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閒居。

  人生起落

  紹熙五年***1194年***夏,辛棄疾又被罷官回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吾廬,待學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慶元二年***1195年***春,瓢泉園林式莊園建成。

  慶元二年***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棄疾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全部被朝廷削奪得乾乾淨淨,在瓢泉過著遊山逛水、飲酒賦詩、閒雲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靈感翻飛而歌之,寫下了大量描寫瓢泉四時風光、世情民俗和園林風物、遣興抒懷的詩詞。《臨江仙·戲為期思詹老壽》、《浣溪沙·父老爭言雨水勻》、《玉樓春戲賦雲山》等等,都是辛詞中描寫瓢泉村居生活的代表作。“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邑中園亭》***。這些詞句表現了辛棄疾對瓢泉山水風物一往情深。

  隱居生活

  1178年決定在信州***今江西上饒***定居。1181年冬,41歲的辛棄疾因受彈劾被免職,歸隱上饒。淳熙十五年***1188***冬,其友陳亮從故鄉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於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辛陳之晤***見後文“名士相會”***;鵝湖之會後又陸續出山兩次做官。

  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冑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詞人精神為之一振。辛棄疾先後被起用為紹興知府、鎮江知府等職。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

  宋寧宗開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棄疾任鎮江知府,時年六十五歲,登臨北固亭,感嘆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篇傳唱千古之作。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辛棄疾懷著滿腔憂憤回瓢泉。1207年秋,68歲的辛棄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為樞密都承旨,令他速到臨安***杭州***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已病重臥床不起,只得上奏請辭。開禧三年秋天,農曆九月初十,愛國詞人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愛國之心離開人世,享年68歲。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辛棄疾的詞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後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後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後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範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

  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詞中,他不斷重複對北方的懷念。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

  辛棄疾的代表作

  《青玉案·元夕》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清平樂·村居》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清平樂·檢校山園書所見》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

  《鷓鴣天·戲題村舍》

  《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鷓鴣天·送人》

  《鷓鴣天·代人賦》

  《玉樓春·戲賦雲山》

  《鵲橋仙·己酉山行書所見》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採桑子·此生自斷天休問》

  《西江月·遣興》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

  《露天曉角·旅興》

  《卜算子·修竹翠羅寒》

  《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鷓鴣天·遊鵝湖醉書酒家壁》

  《鷓鴣天·著意尋春懶便回》

  《鷓鴣天·和子似山行韻》

  《鷓鴣天·一片歸心擬亂雲》

  《鷓鴣天·和子似山行韻》

  西江月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貶官閒居江西時的作品。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描寫,寫出夏夜的山村風光,表達了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