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元稹有哪些著名的詩

  元稹是唐朝與白居易齊名的詩人,其詩歌獨具特色。那麼元稹的詩有哪些?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元稹的詩有哪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元稹的詩有哪些

  元稹是和白居易一樣著名的詩人,而且元稹風流倜儻在年輕時俘獲過許多少女心。元稹曾在自己的原配妻子韋從去世時寫過三首悼亡詩。韋從是在27歲去世的,當時元稹剛事務在身無法為愛妻入葬,元稹異常悲切,寫了祭文託人在韋從墓前代讀,後來有不能自已的寫下三首悼亡詩,就是後來的《三遣悲懷》,韋從與元稹共苦7年,卻在元稹快要飛黃騰達時去世了。

  元稹的詩都能夠感人肺腑。比如他的《離思五首》中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千古絕唱,據說元稹寫的小說《鶯鶯傳》據考證,張生的原型就是元稹自己,而崔鶯鶯就是元稹姨母與崔鵬的女兒,就是元稹的表妹。元稹還是以詩見長,比如他的詩除了《三遣悲懷》、《離思五首》還有《菊花》、《兔絲》等等,元稹的詩現存830多首,被收錄在《元氏長慶集》中。

  元稹是唐朝與白居易齊名的詩人,不過元稹的為人在歷代的評價是不一致的,有人對元稹是持讚揚的,有些則認為元稹是負心漢,為了攀上高位而拋棄初戀情人。但不可否認的是,元稹的詩在詩壇上地位還是很高的。

  元稹詩歌會真記介紹

  據史料記載,元稹會真記應創作於公元804年,又名《鶯鶯傳》,主要是講述了張生與崔鶯鶯的悽美愛情故事,後人多認為這是元稹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而作,但因為其中很多修飾虛構的語言,所以並不能當作其個人傳記而論,而是當作文學作品來評價。

  元稹會真記中介紹了貞元年間,窮書生張生路過蒲州時恰巧遇到了暫住在普救寺的崔家母女,在蒲州發動兵變時,張生救下了崔家母女,崔家為表謝意特意設宴款待張生。宴席上張生見到了崔家小女崔鶯鶯並被其美貌所吸引,隨後張生託丫鬟紅娘將親筆所作《春詞》轉贈予崔鶯鶯以示心意,崔鶯鶯也回贈情詩並委婉約張生夜會,在紅娘的牽線下,張生最終抱得美人歸。但是好景不長,數月朝夕相處後張生便因赴京趕考離開了鶯鶯,思君心切的崔鶯鶯千里寄去信物,卻得不到張生肯定的答覆,歸期未有期。同時張生還將自己與崔鶯鶯之間的情事告訴了自己的朋友,在張生的口中,崔鶯鶯是一個美豔的女子。

  元稹會真記通過描繪崔鶯鶯與張生的相識、相戀及最終被拋棄的悲劇愛情,細緻的刻畫了崔鶯鶯這樣一個敢於衝破封建束縛、努力爭取自由愛情的女性形象。

  該作品後來被改編為很多版本,其中王實甫的《西廂記》是以“大團圓”結局,在墨客文人的意淫之下崔鶯鶯的悲慘愛情反而成就了王實甫。

  元稹紀念館

  元稹是唐代著名詩人,雖然他的詩名比不上初唐四傑,更不及人人稱頌的李杜,但他年少時就機敏過人,和白居易在同一年考中進士,並結為終生詩友,他之所以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力也正是因為他和摯友白居易開創了新樂府運動,被後人尊稱為“元白”。元稹紀念館的地理位置處於四川省達州鳳凰山的半山腰上,背靠鳳凰山,面向達州城。

  元稹紀念館整個主體建築是仿照唐代的風格,配予兩千平方米的廣場、浮雕護欄和青石石階,使整個紀念館顯得非常大氣巨集偉,令人耳目一新。步入元稹紀念館,一覽無餘的便是元稹的塑像和他被貶達州時創作的彪炳史冊的長篇敘事詩篇《連昌宮詞》,前來參觀遊覽的市民紛紛在此合影留念。

  其主要展示區分為四部分:元稹傳略、元稹與通州、元稹的文學成就、元稹的影響及傳承。沿著鳳凰山的黃角樹一直走到公墓路,就可以直達“元稹詩廊”,抬頭可以看見“元稹詩廊”的牌匾及兩側的元稹名詩名句,橫匾額的書法字型是行書,筆法蒼勁有力,給人以厚重質樸之感,側聯則是隸書書寫,凝練張開,給人以端莊古雅之意。在這座紀念館的主長廊中,一塊塊石碑整齊有序的排列著,團扇斗方,錯落有致,青石白字,落落大方,處處流露出清雅古樸的意境,讓無數遊客為之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