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怎麼養梅花的價值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那梅花有哪些養殖技巧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梅花怎麼養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梅花的養殖方法
露地
依據梅花生態習性,露地栽植亦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通風向陽的高燥地,成活後一般天氣不旱不必澆水。每年施肥3次,入冬時施基肥,以提高越冬防寒能力及備足明年生長所需養分,花前施速效性催花肥,新梢停止生長後施速效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每次施肥都要結合澆水進行。冬季北方應採取適當措施進行防寒。地栽尤應注意修剪整形,合理地整枝修剪有利控制株型,改善樹冠內部光照條件,促進幼樹提早開花。修剪以疏剪為主,最好整成美觀自然的開心形,截枝時以略微剪去枝梢的輕剪為宜,過重易導致徒長,影響來年開花。多於初冬修剪枯枝、病枝和徒長枝,花後對全株進行適當修剪整形。此外,平時應加強管理,注意中耕、灌水、除草、防治病蟲害等。
盆栽
中國北方由於冬季嚴寒,地栽難以越冬,多作盆栽,適宜在冷溫室中越冬生長。繁殖成活的梅苗,露地栽培一至數年後,可在年前上盆。盆土宜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盆底施足基肥。盆梅對水分比較敏感,要求也比較嚴格,盆土過溼輕則根系發育不良,葉黃而落,重則傷根毀樹,過幹則短枝少,新梢伸長慢,易落葉,花芽發育不良,因此盆梅澆水應幹澆溼停、見幹見溼、不幹不澆、澆則澆透,雨天要避免盆土內積水。在新梢生長期應避免因澆水過多而抽枝過長,初夏花芽分化前,適當控水,以利於形成花芽和著生花蕾,夏季應正常澆水,此時水分不足易落葉和影響花芽形成,秋季落葉後減少澆水次數,保持土壤不幹不溼,以利枝條充實,冬末初春適當增加澆水,便可收到花繁滿枝的效果。
盆梅因已施足底肥,且不喜大肥,當新梢長到約5釐米時,可施一次薄餅肥水,促使枝條生長健壯。花後展葉時,肥水要充足,以4-5周施一次稀薄液肥。待枝條長到20釐米時控制施肥。為促使花芽分化,夏末秋初施追肥。每次施肥後都應當澆水。
盆栽梅花應放在通風向陽處養護,過密或環境廕庇,使植株高而細弱,冬季多晒太陽則花芽飽滿粗壯,花色豔麗,姿態美觀。若控制樹形,促使幼樹提早開花,需適時修剪整形。梅花的花芽是在一年生的新生枝條上形成的,一般當幼苗長至25-30釐米時,剪去頂端,萌芽後留頂端3-5個枝條作主枝,當枝條長到約20釐米左右時,摘心,以利花芽飽滿。次年,花後留基部2-3個芽重剪,剪時應注意剪口芽的方向,選準外向芽,內向芽。發芽後剪除交叉枝、過密枝、重疊枝。盆梅因直則無姿、正則無景、密則無態,應按“疏、欹、曲”而又不矯揉做作的原則進行修剪。
盆栽梅花應每隔1-2年在早春花後修剪完畢進行換盆、換土。如使盆栽梅花春節開花,在冬季落葉後放入室外自然休眠,元旦以後移入溫室向陽處,室溫保持8-12℃,每天向枝端灑水,並保持盆土溼潤,使花蕾現色後,增溫到1 5-20℃,則春節即可開花。如使“五一”開花,整個冬季需放在稍高於0℃的冷室內不見直射光,盆土保持相對乾旱,直到4月上旬再逐步移到室外。
切花
栽培以生產切花為目的者,多在露地成片栽植,株行距要小3×3米,主幹留低約30釐米,並適當重剪,多施肥,以促進生長大量枝條,使樹體成灌木狀,每年都要對當年生枝條短剪,供插瓶及其他裝飾用。落葉後要施足肥料,以恢復樹勢,來年花謝後施肥以磷肥為主。適合切花栽培的品種主要為宮粉型,玉碟形、綠萼型為次。
樁景
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盆栽,生長比較脆弱,水分管理要適當,切忌過溼,以免漬水爛根,導致樁頭枯萎死亡,常給葉面和乾枝灑水,對衰老樁景有養葉護根的作用。樁景栽培梅花需要進行重剪,使形成矮小樹體,細枝可用棕絲蟠扎,粗枝需刀刻、斧劈、火烤彎曲造型。用老果梅作砧木嫁接,可適當多靠接幾枝,然後進行造型,經過數年藝術加工和細心培養,樁景即可成功。
梅花的形態特徵
梅是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釐米,寬2.5-5釐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釐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
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釐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鐘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
果實近球形,直徑2-3釐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貼上;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稜稍鈍,腹面和背稜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在華北果期延至7-8月。2n=16,24。
梅花的主要價值
經濟
變種和品種極多,可分花梅及果梅兩類。花梅主要供觀賞。果梅其果實主要作加工或藥用,一般加工製成各種蜜餞和果醬;用青梅加工製成烏梅供藥用,為收斂劑,能治痢疾,並有鎮咳、祛痰、解熱、殺蟲等功效,又為提取枸櫞酸的原料;花蕾能開胃散鬱、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黃疽有效。該種植物對氟化氫汙染敏感,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氟化物行染。未成熟果實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等;種子含苦杏仁苷;花含揮發油,油中含苯甲醛、苯甲酸等。
梅花最宜植於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叢植、群植。又可盆栽觀賞或加以整剪做成各式樁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內裝飾用。
觀賞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鍾,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著眼於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紅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裡紅”,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樹質似紅木;“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豔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雲,雲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香: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被歷代文人墨客稱為暗香。“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讓人難以捕捉卻又時時沁人肺腑、催人慾醉。探梅時節,徜徉在花叢之中,微風陣陣掠過梅林,猶如浸身香海,通體蘊香。
形: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臥、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韻: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著為貴。”所以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人們觀賞梅韻的標準,則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
時:探梅賞梅須及時。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古人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驚蟄”為候,一般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 觀賞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講究。
梅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