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是誰發明的

  鋼琴是一種鍵盤樂器,那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鋼琴發明者:克利斯託弗利

  義大利佛羅倫薩薩美第家族的樂器製作師克利斯託弗利***Bartolommeo Crisitofori, 1655-1731***。克利斯託弗利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羽管鍵琴的製造者,在總結了羽管鍵琴和古鋼琴的優缺點以後,在約1709年試製了一種增加了擊槌裝置的鍵盤樂器,它和古鋼琴的最關鍵的區別是擊弦機的機械系統:擊槌敲擊琴絃後會立即彈開,使琴絃持續振動,直到手指離開琴鍵;而且擊槌彈開後不會來回彈動,同時又可以迅速的重複擊鍵。

  在之後鋼琴發展中,這些因素都保留並不斷改進,它同時解決了不能隨意控制演奏音量的缺陷,克利斯託弗利給它取名"有強弱的羽管鍵琴gravicembali col piano e forte",這臺樂器也就是第一臺鋼琴。克利斯託弗利製造了大約20臺鋼琴,現存於世還有三臺:一臺制於1720年,四個八度,現存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參見大都會博物館網頁的照片.***;一臺制於1726年,四個半八度,現存德國萊比錫;一臺制於1722年,現存義大利羅馬。

  拓展:鋼琴發展過程

  17世紀到18世紀間,撥絃古鋼琴在當時的音樂生活中有著相當顯赫的位置,可以說是它的全盛時代。至18世紀初,歐洲大陸音樂迅速發展,音量弱小的撥絃古鋼琴已不能滿足當時音樂家們的需要,因而逐漸被音量洪大的鋼琴所取代。

  鋼琴的發明者是巴爾託洛奧.克里斯托福裡,他是義大利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一位樂器製作師。1709年,他以撥絃古鋼琴為原形,製作出一架被稱為具有“強弱音變化的古鋼琴”他在鋼琴上採用了以弦槌擊弦發音的機械裝置,代替了過去撥絃古鋼琴用動物羽管波動琴絃發音的機械裝置。從而使琴聲更富有表現力,音響層次更豐富,並能通過手指觸鍵來直接控制聲音的變化。在克里斯福裡的第一架鋼琴出現後的一百年裡,撥絃古鋼琴仍為人們所應用,但更多地是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撥絃發音就成為當時鍵盤樂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鋼琴的標誌與象徵。 1709年後,克里斯托福裡又進一步改革了原來擊弦機的結構,他在這部機械中安裝了一種與現代擊弦機的復震槓桿系統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動槓桿,使擊弦速度比原來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連續彈奏;音域也增加為4組;可以說這就是現代鋼琴的雛形。他的這一發明為以後的鋼琴製作事們打開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門。但遺憾的是,克里斯托福裡的發明並沒有得到他的義大利同行們及當時演奏家們的注意,卻在異鄉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德國管風琴師、製作師戈特弗裡德.西爾伯曼,在1730年根據一份繪製極不準確的義大利鋼琴草圖,借鑑克里斯托福裡的發明,製造出德國第一架鋼琴。他把這架琴送到音樂大師巴赫那裡鑑定,巴赫卻不屑一顧,只是說道:“觸鍵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還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採用了巴赫的建議之後,於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進宮晉見腓特烈大帝時彈奏了西爾曼的新型 鋼琴。

  西爾曼對鋼琴改革的主要貢獻在於對鋼琴制音器的運用。他利用手動音拴使全部制音器離弦,以使鋼琴的音響效果更豐富並具有一種神祕的色彩。對於我們今天的演奏家來說,這種效能在現在鋼琴中是用腳迅速而敏捷地控制著,很難想象當時是用手來操作的。

  鋼琴雖誕生在義大利,卻在德奧和英國得以發展成長。至18世紀中葉,人們對鋼琴的製作工藝實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效能日益完善。這一時期,西爾伯曼及其子弟在鋼琴的變革中起著主導作用。

  西爾伯曼的名徒被稱為“十二弟子”,他們分別製造出兩種不同風格的鋼琴,即“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和“英國式擊弦機鋼琴”。他們具有不同的機械效能和不同的音響效果,由此形成兩大不同的鋼琴製作流派。這兩種流派,也對當時的音樂家們產生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影響。 “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的鍵盤觸感較輕,能夠彈出快速的音符,音色變化細微,在與管絃樂隊協奏時,音色對比清晰。這正符合莫扎特溫文爾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樂需要。

  約翰內斯.楚姆佩是西爾伯曼的名徒之一,他於1760年來到英國,成為著名鋼琴製作師;他的產品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鋼琴”。這種鋼琴觸鍵感覺較重,但聲音渾厚深沉,正適合於克萊門蒂那堅實有力的音樂風格。 莫扎特和克萊門蒂當時是名聲同噪的鋼琴演奏家,由於他們演奏風格的不同,他們分別使用結構各異的維也納式和英國式鋼琴。17***1月,莫扎特和克萊門蒂在維也納奧國國王的王宮裡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鋼琴演奏比賽,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這次比賽對提高鋼琴在諸樂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鋼琴在它誕生的頭一個世紀中經歷多次改良。雖然開始它被形容為是鍋爐工製造出的粗陋機械,少有優雅之色,在表現細膩的情感上遜於撥絃古鋼琴和擊弦古鋼琴;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音樂由巴羅克風格向古典主義演變,聲音尖銳、古板、缺乏生機的撥絃古鋼琴被音響豐富、細膩、洪亮的鋼琴所替代。到18世紀後期,鋼琴到19世紀鋼琴已登上“樂器之王”的寶座。

  現代鋼琴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為直立式鋼琴***upright piano***,一為三角平臺式***grand piano***。直立式裡有標準尺寸及小號直立琴,三角平臺琴則有許多尺寸,從最小到演奏會使用的大型平臺鋼琴。早期鋼琴中還有一種長的四方形樣式及直立起來的三角形鋼琴。鋼琴基本上有八十五至八十八個琴鍵,鋼琴有二至三個踏板,最重要的有兩個,一個在右,叫強音踏板,促使所有斷音裝置被解除,令任何弦被擊時能自由地震動,直到踏板被解放;在左邊的叫柔音踏板,是一個能造出柔和的聲音的踏板。

  自動鋼琴最初形式***出現在19世紀末***是在普通鋼琴前加用一部可移動的“演奏器”***player***,外形極似一架小型足踏簧風琴,有一排65-88個“木手指”置於普通鋼琴鍵盤上方。演奏器用打孔紙卷***打孔位置與鋼琴譜相符***操縱;用足踏風箱鼓風,風通過紙卷緩緩轉動的紙捲上的孔位,驅動機械連動相應的“木手指”擊琴鍵奏出音樂。此後又有設計將外附的演奏器直接裝置於鋼琴內部,並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自動鋼琴在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曾廣為流行於家庭娛樂,有過兩年內生產50萬臺的紀錄;至30年代由於無線電及唱機的興起,才漸被淘汰。但因為紙卷打孔在數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侷限,鋼琴上的音數和音域都可儘量發揮運用,故自動鋼琴仍受現代作曲家的青睞。拉赫瑪尼諾夫、德彪西、馬勒、格什溫、R•施 特勞斯都曾為這一樂器寫作樂曲,製成紙帶,供演奏使用。

  現代自動鋼琴***出現在本世紀80年代***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用積體電路和CPU控制鋼琴自動演奏裝置成為可能。用此基本原理投入鋼琴自動演奏器的世界知名企業有美國的PIANODISC、日本的YAMAHA以及美國的QRS公司。其原理是利用計算機MIDI訊號原理,把鋼琴鍵盤的速度和力度訊號以及記譜法轉換成特定讓自動鋼琴CPU能識別的訊號,驅動40V電力訊號,讓安裝在鍵盤底端的動力部分推動鋼琴的榔頭髮出聲音。隨著取樣率的進一步提高,鋼琴演奏的表現力大大豐富。在推動自動鋼琴中國本土化的程序中,上海泛音鋼琴技術中心、北京樂器研究所等企業,為自動鋼琴的本土研發、技術引進做出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