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王安石與蘇軾什麼關係
王安石是北宋年間著名的詩人,那麼王安石與蘇軾什麼關係?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王安石與蘇軾的關係,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安石與蘇軾的關係
王安石和蘇軾是北宋時期的人物,兩人均是大文豪,很有才氣,在文學上造詣頗高。王安石與蘇軾可以從兩塊內容介紹。第一塊就是王安石與蘇軾的關係,第二塊指的是一本連環畫。
一:王安石與蘇軾的關係
王安石推行新法,深得宋神宗的器重與信任,是皇帝面前的大紅人。而蘇軾呢則任開封府主考官,出題的時候出了一道題,通過引經據典的方式批判了王安石的引導皇上專斷的事實。王安石看完後心中不悅,從此也就記恨上了蘇軾。蘇軾的弟弟蘇澈也公然提出青苗法的弊處,兄弟兩人可謂是對王安石當頭一棒,王安石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推行新法時期黨同伐異,他認為蘇軾兄弟反對其變法,於是就制定了一些列的章程來針對難為蘇軾,雙方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不僅如此,蘇軾曾多次抨擊王安石,不僅是在文學上,在其政治上,兩人多有爭端,爭搶鬥勝之事常有,兩人常脣槍舌戰。
二:《王安石與蘇軾》
這是一本書,書名就叫做《王安石與蘇軾》,作者是於文與馮夢龍,於2011年6月1號由朝花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全書共有64頁,主要講述的是北宋年間大文豪蘇軾的傳奇故事。書中的蘇軾頗有才氣,但是他有點狂妄自大,這種狂妄來自於他的聰明博學。
當朝宰相兼文學家王安石則給蘇軾好好的上了一課,王安石給蘇軾出了很多難題,通過這種形式來教育蘇軾。蘇軾受益一改自己的缺點與性格,最終成為了一個大文豪。
蘇軾憑藉這自己的才學惜才,愛才,識才,在蘇軾的培養下,很多有理想有抱負的文學者均受到了重用,實現了抱負。
北宋王安石是什麼家
一:政治家
1042年,王安石參加科舉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先後任職地方官吏,當過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群牧判官,知常州事,知制誥等多個職位,在為官這段期間王安石關注民生,大力興修水利,擴辦學校,注重教育與人才的培養,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且早年的宦遊南北與在底層當官,讓王安石知道國家的問題所在,知道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社會現狀,以及三冗問題及土地兼併嚴重等重大社會矛盾。
二:改革家
王安石知道國家的矛盾與問題所以,所以當收到皇帝重用時,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要想改變社會格局與解決問題,就要進行全面改革,從而推行了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是一場全面的社會改革運動,其根本就是解決國家的社會矛盾問題,從而達到富國強兵的最終目的。王安石從理財和整軍這兩個方面入手開展,從而推行了青苗法,均輸法,保甲法,將兵法等一系列的新法。但是變法最終失敗,是因為變法最大程度的傷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從而遭到強烈反對,最終變法失敗。
三:文學家
王安石將政治與文學創作做了結合,創作了大量的政治詩,將藝術與政治結合,從而在文壇上添上了璀璨的一筆。王安石在詩歌,散文,詞等方面均有涉獵,被人們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思鄉的詩句
王安石是北宋年間著名的詩人,其早期作品以政治詩與詠史詩偏多,更有贈別詩等;其晚期作品多以描寫山水景較多,其中更有不少的思鄉詩句。古人為了功名為了生計為了抱負為了國家背井離鄉,一去就是多年,在外遊子怎能不思念自己的情人自己的家鄉呢?王安石也是,所以他也有很多的思鄉詩句。
王安石思鄉的作品有很多如《泊船瓜洲》、《愁臺》、《春日》、《到家》、《示長安君》、《葛溪驛》等數十首作品,其中有些成為了後人廣為傳誦的千古佳句,有些則默默無聞,但是王安石的作品在文壇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是泊船瓜洲中的千古名句,創作於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上京任職的途中經過瓜洲於是創作了這首作品。從而表達了詩人對於家鄉的思念之情,詩歌本身短小但是詩中有景有情,可謂是情景交融,詩人的感情也表達到了極致。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淒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這是《葛溪驛》的原文,作者就是王安石,這是一首七言律詩,詩人用筆描繪了一副“驛站秋夜難眠圖”,從而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國家的真摯情感。整首作品以詩人的個人感情為契機書寫,情感真摯,色彩濃烈,讀完可感受到其憂國憂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