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適是什麼派的詩人

  高適,字達夫,是渤海郡地方的人,是著名詩人。那麼高適是什麼詩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高適是什麼詩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適是什麼詩人

  高適是邊塞詩人,他寫的詩歌大都比較雄渾悲壯,反映戰士的困苦和百姓的疾苦,屬於現實主義的豪放派。

  高適出生在普通人家,年輕的時候喜歡到處遊玩,還到過當時唐朝的首都長安,也喜歡結交朋友,杜甫、李白都是他的朋友,他們在一起談天說地,海闊天空。他最大的願望是報效國家,建功立業,早年經人推薦,在朝為官,後來受不了官場那些欺善怕惡、趨炎附勢的事情,而辭去官職。安史之亂,高適被封為節度使,討伐叛軍,平亂有功,再次入朝為官直到臨終。

  高適寫詩,不喜歡用過多的修飾,直接表達心中所想和眼中所見,很多的景物和場景都是邊塞獨有的。為了國泰民安,不少將士只能留在邊塞。遙遠的邊塞條件艱苦,沒有親人陪伴,生活上的條件也很簡陋,那裡的風吹草動都和國家的安全、穩定有很大的聯絡。

  高適處於唐朝的中期,那時的唐朝很穩定和富裕,但是關於唐初的英雄傳奇卻在人們口中不斷被訴說,那個時代的男子都像成為英雄般的人物,如果不是安史之亂,人民都忘記戰爭是什麼樣子的。

  高適不喜歡做官的拘束,對國家的忠心卻始終如一。國家遇到危難,皇帝都已經到蜀中地區避難,高適卻帶著隊伍衝在前面,和叛軍在戰場上對峙。軍隊生活是無聊而又孤獨的,免不了思念家鄉,藉著所見之景,抒發心中的思鄉之情。

  高適詩歌代表作

  高適寫的最多的是就是和邊塞有關的景物和場景,成就最大的也是邊塞詩。比如《燕歌行》,這首詩是高適看到一個從塞外歸來的人寫的《燕歌行》,一時有感,想起自己在邊塞守城的情況,於是就寫了一首《燕歌行》來應和。

  詩歌很短,卻濃縮了戰爭的全過程,最開始寫的是戰況,後來寫戰敗的原因,最後寫將士被敵方包圍,雙方戰鬥的結局。這不僅代表高適創造的最高峰,也是整個唐朝邊塞詩的最高峰。

  高適偏愛邊塞詩,其他型別的詩歌也很有代表性。比如《別董大》,這首詩是中學時代必學的詩歌,前兩句採用白描手法描寫眼前之景,大雪紛紛,黃雲漫天,景色很悲涼。任誰在那樣的景色面前,心裡都會很落寞,是高適卻話鋒一轉,告慰友人,前去的路上一定會遇到知己,你的大名誰人不知啊,肯定有欣賞你的人,不要覺得孤單。

  高適還有反映民間疾苦的詩,他最大的心願就是為國家效力,能為百姓做實事,對百姓的困苦生活表示深深的同情,如《東平路中遇大水》;高適想為國家做事,但是不願受官場的潛規則所束縛,痛恨統治者和為官者的不為百姓著想,如《古歌行》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詠懷詩,如《別韋參軍》等,表達心中的理想難以實現,抒發對現實的不滿。

  高適的詩歌

  高適為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唐朝是中國曆朝歷代中最為絢爛的一個朝代,它海納百川,包容著各地的文化。正因如此,唐朝時期的文人更是人才輩出,史上著名的兩位詩仙詩聖也皆是出自唐朝。在一個文化如此絢爛的朝代,若高適只是普通詩人,他定會被李白杜甫的光芒所掩蓋。

  然而,高適的詩雖然沒有李白那如天才般的斗酒詩百篇,也沒有杜甫憂國憂民的安得廣廈千萬間,他卻有著自成一派的,獨屬於大漠邊境的蒼涼大氣。

  雖然高適也有許多其他的好詩,然而最為出名的,便要當屬高適的邊塞詩。不過,高適的詩中卻也並不單單只是描寫邊塞的風景,在描寫邊塞大漠的同時,往往還會帶著對於胡人、當時政治的看法。

  諸如高適的《塞上》,短短的兩句話,便把邊塞胡人的能騎善射描寫的躍然紙上。

  在如高適的《薊中作》,開始便描寫了大漠、塞塇等獨屬於邊塞的風景,使得我們讀起開頭,便會在腦海裡浮現出邊塞的孤寂蒼涼。中間又描寫了邊塞一派淒涼的景象以及對於胡人的憤慨。最後以“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表達了對當時政治的不滿。

  整篇詩詞雖然並無華麗的詞藻,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樸素;然而卻清楚的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的不滿,以及那大氣磅渤的邊塞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