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瓜蔞”一般是指“栝樓”,為葫蘆科栝樓屬多年生攀緣草本,長可達10米。栝樓適宜溫暖潮溼的氣候,較耐寒,不耐乾旱。以下就是小編整理的瓜蔞的種植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瓜蔞的種植技術

  繁殖

  分根繁殖方法3月中下旬挖取3-5年生斷面白色新鮮的健壯雌株的老根,分成7-10cm的小段,穴栽,澆足水,約10余天出苗,每年結合中耕施追肥2—3次。

  種子繁殖方法9—10月採收果實,待果皮稍軟,取出種子以草木灰拌種擦去果肉,幹藏過冬;亦可帶果梗懸掛於通風處。冷床育苗在早春進行,將種子尖頭插入土中,常噴水保持苗床溼潤、待種子萌動時,開始通氣,床溫控制在22℃左右,約10日後出土,見真葉伸出即可上盆或分栽培育。直播在4月進行,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地,開穴施足基肥,穴距30x40釐米。覆土後點播種子,再蓋厚2釐米泥,約半個月出土,當有真葉2片時每穴留苗1株,待蔓長至50釐米時插引杆。

  田間管理

  栽種後,每年春、冬季各中耕除草1次。每次中耕除草後,均結合施肥。當莖蔓生長至30cm以上時,需搭棚架引蔓上架。莖蔓上架後,注意修枝打杈,去掉弱蔓、徒長莖蔓,過多腋芽分枝,促使養分集中,以利結果。開花結果期應進行人工授粉,重施基肥。

  病蟲防治

  蟲害有黃守瓜,成蟲5月開始咬食葉片,幼蟲蛀食根部。幼期可用30倍菸鹼水灌根。瓜蔞透翅蛾,月開始蛀食莖蔓,引起整枝枯死。瓜蚜,為害幼嫩心葉。還有黑足黑守瓜等為害。

  採收加工

  栝樓栽後2年~3年開始結果,因開花期較長,果實成熟不一致,需分批及時採摘。然後將果實懸於通風處晾乾,即為全栝樓。將鮮栝樓果實用刀切開,將種子取出晾乾,即為栝樓種子,皮為栝樓皮,將根挖出晒乾即為天花粉。

  瓜蔞的特徵

  攀援藤本,長達10米;塊根圓柱狀,粗大肥厚,富含澱粉,淡黃褐色。莖較粗,多分枝,具縱稜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葉片紙質,輪廓近圓形,長寬均約5-20釐米,常3-5 ***-7*** 淺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僅有不等大的粗齒,裂片菱狀倒卵形、長圓形,先端鈍,急尖,邊緣常再淺裂,葉基心形,彎缺深2-4釐米,上表面深綠色,粗糙,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脈被長柔毛狀硬毛,基出掌狀脈5條,細脈網狀;葉柄長3-10釐米,具縱條紋,被長柔毛。卷鬚3-7歧,被柔毛。

  花雌雄異株。雄總狀花序單生,或與一單花並生,或在枝條上部者單生,總狀花序長10-20釐米,粗壯,具縱稜與槽,被微柔毛,頂端有5-8花,單花花梗長約15釐米,花梗長約3毫米,小苞片倒卵形或闊卵形,長1.5-2.5 ***-3*** 釐米,寬1-2釐米,中上部具粗齒,基部具柄,被短柔毛;花萼筒筒狀,長2-4釐米,頂端擴大,徑約10毫米,中、下部徑約5毫米,被短柔毛,裂片披針形,長10-15毫米,寬3-5毫米,全緣;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長20毫米,寬18毫米,頂端中央具1綠色尖頭,兩側具絲狀流蘇,被柔毛;花葯靠合,長約6毫米,徑約4毫米,花絲分離,粗壯,被長柔毛。雌花單生,花梗長7.5釐米,被短柔毛;花萼筒圓筒形,長2.5釐米,徑1.2釐米,裂片和花冠同雄花;子房橢圓形,綠色,長2釐米,徑1釐米,花柱長2釐米,柱頭3。

  果梗粗壯,長4-11釐米;果實橢圓形或圓形,長7-10.5釐米,成熟時黃褐色或橙黃色;種子卵狀橢圓形,壓扁,長11-16毫米,寬7-12毫米,淡黃褐色,近邊緣處具稜線。花期5-8月,果期8-10月。

  瓜蔞的各家論述

  ⑴《本草衍義補遺》:“栝樓實,《本草》言治胸痺,以味甘性潤,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有痰者,以肺受火逼,失降下之令,今得甘緩潤下之助,則痰自降,宜其為治嗽之要藥也。又洗滌胸膈中垢膩,治消渴之神藥也。”

  ⑵《綱目》:“張仲景治胸痺痛引心背,咳唾喘息,及結胸滿痛,皆用栝樓實,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氣,能降上焦之火,使痰氣下降也。成無己不知此意,乃雲苦寒以瀉熱,蓋不嘗其味原不苦,而隨文附會爾。”

  ⑶《本草述》:“栝樓實,陰厚而脂潤,故於熱燥之痰為對待的劑,若用之於寒痰、溼痰、氣虛所結之痰,皆無益而有害者也。”

  ⑷《本經逢原》:“栝樓實,其性較栝樓根稍平,而無寒鬱之患。”

  ⑸《重慶堂隨筆》:“栝樓實,潤燥開結,蕩熱滌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鬱,潤肝燥,平肝逆,緩肝急之功有獨擅也,***魏***玉璜先生言之最詳。”

  ⑹《本草便讀》:“瓜蔞,性味與花粉相同,惟潤降之功過之。故凡上焦鬱熱,垢膩痰火咳嗽等證,皆可用之。一切肺癰、腸癰、乳癰之屬火者,尤為相宜。”

  ⑺《本草思辯錄》:“栝樓實之長,在導痰濁下行,故結胸胸痺,非此不治。然能導之使行,不能逐之使去,蓋其性柔,非濟之以剛,則下行不力。是故小陷胸湯則有連、夏,栝樓薤白等湯則有薤、酒、桂、樸,皆伍以辛苦迅利之品,用其所長,又補其所短也。”

  ⑻《醫學衷中參西錄》:“栝樓,能開胸間及胃口熱痰,故仲景治胸結有小陷胸湯,栝樓與連、夏並用;治胸痺有栝樓薤白等方,栝樓與薤、酒、桂、樸諸藥並用。若與山甲同用,善治乳癰;若與赭石同用,善止吐衄;若但用其皮,最能清肺、斂肺、寧嗽、定喘;若但用其瓤,最善滋陰、潤燥、滑痰、生津;若但用其仁,其開胸降胃之力較大,且善通小便。”

  ⑼《本草正義》:“蔞實入藥,古人本無皮及子仁分用之例,仲景書以枚計,不以分量計,是其確證。蓋蔞實能通胸膈之痺塞,而子善滌痰垢粘膩,一舉兩得。自《日華子本草》,有其子炒用一說,而景嶽之《本草正》,只用其仁,張石頑之《逢原》,亦云去殼紙包壓去油,則皆不用其殼,大失古人專治胸痺之義。且諸瘍陽症,消腫散結,又皆以皮子並用為捷。觀瀕湖《綱目》附方極多,全用者十之九,古人衣缽,最不可忽。惟近今市肆,以蔞實老時,皮肉不粘,剖之不能成塊,凡用全蔞者,皆乘其未老之時,摘取曝幹而剖為數塊,方能皮肉粘合,以取美觀,然力量甚薄,卻無功效。所以頤欲用其全者,寧以蔞皮、蔞仁,列為二物,乃能得其老者,始有實驗,若但書全瓜蔞三字,則用如不用,此亦治醫者不可不知藥物之真性情也。即使但用其皮,亦是老而力足,疏通中滿,確有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