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美食導遊詞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之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當然也有很多當地美食,很多遊客慕名前去參觀旅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石子餅
製作方式古老,經久耐貯,攜帶方便。食用時油酥鹹香,營養豐富。
主要原料:精麵粉。
簡要介紹:石子餅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又稱幹饃或砂子饃,唐代稱“石傲餅”
其特點是:經久耐貯、攜帶方便。食用時油酥鹹香、營養豐富。如今,石子餅已進入西安高階飯店,成為食用及饋贈佳品。
關中一農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攜此餅一袋,步行赴京告狀。正值暑天,行路人乾糧皆壞,見其餅不餿不腐,以為奇。至京,坐街食之,市民不識何物,農民便售餅僱人寫狀,終於冤案大白。農民感激涕零,送一餅為其明冤者存念。問:何餅?說:石子餅。其餅存之一年,完好無異樣,遂京城譁然。這種麵食的做法,西北之地多有傳統,如乾縣的鍋盔,新疆的烤饢等等,貯之半月以上不壞,不為奇也。 此餅製作方法:上等白麵,搓調料、油、鹽,餅胚為銅錢厚薄。洗淨的小鵝卵石在鍋里加熱,餅胚置石上,上再蓋一層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雲,油酥鹹香。臨潼人擅長此道,多家都有專用石子,長年使用,石子油黑錚亮。
:西安涼皮
特點:味酸、辣、爽口、涼香,皮子具筋軟的特點,宜於夏天吃用。 製作方法:擀麵皮、蒸麵皮。 主要原料:麵粉、調料、菜籽油、辣子
簡要介紹:涼皮又稱“釀皮子”,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其麵皮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涼爽可口,宜於夏天食用。如今是關中西府的重要名吃。
: 臨潼火晶柿子
臨潼火晶柿子是柿子中的佼佼者,果形扁圓,果面硃紅色,皮薄無核,皮面細潤而光滑,果肉深紅,果蜜,食味美。還可加工成柿葉茶、柿子餅等。*** 西安***
臨潼有火晶柿子,大小如桔,十月間成熟。赤如火,亮如晶,皮薄似紙,指甲輕觸即有汁液溢位。肉質細密,且沒有尋常北方盤柿的硬核。這種柿子,關中隨地可見,成熟季節直如火雲朵朵,但以臨潼最多,味道也最佳。
但季節有限,又不易攜帶,柿子餅遂應運而生。當地的做法是:將軟柿去皮摘蒂,放面盆中攪拌成糊,加入麵粉,即為柿子麵糊。 用鐵片做手提,外凹中凸邊高二公分。手鏟將麵糊攤入手提,一起入油鍋炸;麵糊熟至五成,脫手提漂浮,翻過炸;如此數次兩面火色均勻即可食之。西安回民也有經營柿子餅的,且多是現場製作,並加了黃桂、玫瑰、青絲之屬,味道更好。
臨潼火晶柿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人民政府《關於請求界定臨潼火晶柿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臨政函〔2007〕7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街道、斜口街道、代王街道、秦陵街道、馬額街道、土橋鄉、鐵爐鄉、小金鄉、穆寨鄉、新豐街道的劉寨村、鴻門村、坡張村、灣李村、嚴上村、長條村等6個村,零口街道的三府村、大寨村、零口村等3個村街道鄉現轄行政區域。
:閻良甜瓜
閻良區是我國甜瓜主要生產基地,今年早春甜瓜種植面積5.5萬畝,預計總產14.3萬噸。閻良甜瓜以其甘甜爽口、風味純正、肉厚腔小、耐貯耐運而享譽全國,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眼下正值甜瓜上市旺季,閻良區在馥康甜瓜專業合作社率先試點,在往年每個甜瓜都貼有“馥康”商標的基礎上,特別印製了“質量承諾卡”千餘張,加蓋合作社印章、公佈區農檢中心監督電話,實行一戶一號、每箱一卡,於5月1日正式啟用。
:閻良相棗
閻良相棗,古老而又現代。說它古老,是因為早在2300年前境域內已有種植***據《閻良區志》載***,直到今天仍有上千年曆史的古樹存在;說它現代,是因為現在全區有2萬多畝棗樹。
閻良相棗9月下旬成熟,屬中晚熟品種。閻良相棗因其個大、皮薄、肉厚、味甜而享譽,是很名貴的,更是逢年過節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經多年試驗表明,該品種是適宜在陝西關中東部發展的優良制幹棗良種。平均單果重9.38g,可食率96%,鮮棗含可溶性總糖21.42%,Vc3.886mg/g,制幹率47%,制幹品質優良,可以抗3~5d的陰雨。2008年,“閻良相棗”喜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稱號。
地域範圍
閻良區位於關中平原中部,距西安市城區約七十公里。地勢屬於北部偏高,南部偏低,地理座標介於東經109°08′54″-109°25′37″,北緯34°35′00″-34°44′37″之間,平均海拔351.7-483.2米,東接渭南市,西連三原縣,北靠富平縣,南鄰臨潼區,石川河、清河橫貫區境,紅荊橫亙於北。閻良相棗生產具體範圍在關山鎮東丁村、北馮村、康村等;武屯鎮任張村、溝王村、炮張村等;振興街辦紅荊村、坡底村等村。總生產面積1000公頃,年總產量18000噸。
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歷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況:相棗基地,石川河貫穿全境,土壤型別主要為河流沖積區的褐壤土以及黃土臺塬區的黃壤土,從河心向兩岸依次呈規律性地分佈著淤砂土、淤綿土、淤墡土、耬土。
***2***水文情況:石川河長年斷流,轄區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清潔無汙染。為閻良相棗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
***3***氣候情況:閻良區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冷、暖、幹、溼分明,年太陽總幅射量111.6千卡/cm2,年平均日照時數2026.8小時,年平均氣溫13.6℃,大於或等於10℃的活動積溫4449℃,年平均降水量548.8mm,
全年無霜期215天。
***4***人文歷史情況:閻良相棗又名“貢棗”,是地方名優特製幹棗良種。閻良棗樹栽培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宋時期,相傳在明朝初年,關中遭受饑荒,當地農民以棗充飢,安度災荒。為此,明宰相發詔:廣種棗樹。當地民眾為了紀念明宰相“體察民情,為民辦事”,特稱此棗為“相棗”以作紀念。相棗一名便流傳至今,為了與山西的相棗區別,特稱“閻良相棗”。至今在石川河流域的閻良***武屯、康橋***和臨潼***相橋***等地,還儲存有200年以上的古老樹群。相棗是我區獨特的乾鮮兼用的含糖量高、品質佳的優良品種。1995年獲楊凌農博會後稷金像獎,1999年被評為陝西省優質制幹品種,2001年通過陝西省林木良種審定委員會品種審定。
生產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選擇自然環境無汙染,且水源豐富,無大型工礦企業汙染,交通便利的地區建園,產地環境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林果類產品產地環境條件***NY5013-2006***要求。
***2***品種選擇:苗木選擇上,選健壯的嫁接苗,高1.0-1.2米,地徑0.8~1釐米以上,根系發達完好,具有3毫米以上的側根6條以上,並具有大量的毛細根,品種純正,抗病性強的苗木。
***3***生產過程管理:
①栽植:春栽在3月中下旬,秋栽在落葉後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挖栽植坑,坑深、坑徑均為60釐米。
②土壤管理:棗園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要求所使用的肥料不應對果園環境和果實品質產生不良影響。所使用肥料應符合NY/T394-2000中3.4-3.5之規定。
棗樹成活當年,冠下穴施尿素50克/株。第二年後每株施農家肥15-20公斤,過磷酸鈣0.5公斤,尿素0.2-0.3公斤,分三次施入。
③水分管理:定植當年的棗苗,旱季要及時澆水,再採取保墒措施,保持園地溼潤。此後,灌水主要時期是發芽前、棗吊迅速生長期、花期和果實
發育期;灌溉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灌溉用水標準。
④整形修剪:整形:適宜的樹形是疏散分層形。疏散分層形一般有6-9個主枝,分2-3層。第一層3個,第二層2-3個,第三層1-2個主枝,第1-2層間距約80cm,第2-3層間距約100cm。每個主枝配備2-3個側枝。
修剪:棗樹修剪應夏季修剪與冬季修剪結合,主要的措施有,抹芽,摘心,拉枝撐枝,刻傷,短截,回縮,疏枝,結果枝組的培養和更新等。對結果枝組進行更新方法有三種:一是利用枝組附近萌芽的棗頭更新衰老結果枝組;二是對衰老的結果枝重截回縮,促進基部剪口下主芽萌生強壯棗頭,更新原枝組;三是利用衰老枝組基部已萌發的棗頭來更新。
⑤保花保果:一是環剝和環割。一般在盛花期進行,主幹直徑5釐米以上進行環剝,5釐米以下實施環割,二是花期噴水、GA、硼酸。
⑥病蟲害綜合防治:防治用藥嚴格執行GB4285-89之規定。
可在棗樹發芽展葉,大部分幼蟲進入二齡時噴灑75%辛硫磷1000倍液以防治棗尺蠖;在幼蟲上樹後噴灑50%敵敵畏800倍液或菊酯類農藥2000-3000倍液防治棗粘蟲;在6月中旬-8月上旬,噴灑50%殺螟鬆乳油1000倍或菊酯類2000-3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蟲;
***4***產品收穫後的規定:在相棗收穫後,及時清除病蟲枝、枯枝等,集中燒燬或深埋,確保基地內環境達到無汙染。
***5***生產記錄要求:閻良相棗生產全過程,由專業合作組織負責對生產的各個環節建立生產記錄檔案,統一作務模式,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生產檔案,全面記載並妥善儲存,以備查閱。
產品典型品質特性特徵和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1***外在感官特徵:閻良相棗果肉厚、核小、皮薄、色紅、果實呈扁圓
形,單果重9.38g,果形指數1.25,核重0.42g,核長1.86cm,寬0.75cm。
***2***內在品質指標:果實可食率96%,口感甜中略帶酸味,鮮棗含水量6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7%,可溶性總糖16.1%,Vc含量204mg/100Fw,有機酸0.61%,幹棗***含水量23%***時,含可溶性總糖29.2%,有機酸0.31%,制幹率46%,適於鮮食和制幹,制幹後外觀光亮、果形飽滿富有彈性。
***3***安全要求:閻良相棗執行《無公害食品落葉核果類水果》***NY5112-2005***中的衛生要求。
包裝標識等相關規定
***1***包裝:嚴格執行GB5835-86《國家標準》,包裝材料***紙箱、隔板、網袋等***、庫房以及運輸工具等均要保證清潔、無毒、無異味。
***2***標識:閻良相棗的包裝袋內/外標識應完全一致,袋外應掛卡片或列印色,標明“閻良相棗”字樣及等級、淨重、產地、包裝日期、封裝人員或代號,並將同一內容的卡片裝入袋內。
***3***貯藏與運輸:閻良相棗的貯藏、運輸執行《綠色食品貯藏運輸準則》***NY/T1056-2006***之規定。
:賈三灌湯包
賈三是西安城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該去拜望賈三先生的,該去品味賈三先生透徹人心的清真和美倫美煥的技藝。找到賈三,你就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小吃。西安的小吃多,“賈三灌湯包子”是名頭最大、字號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 賈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經商理財、運營資本的天才;同時,西安的回民有著悠久的吃苦敬業、愛國愛教的傳統。賈三依靠著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祖祖輩輩傳下的敬業精神,歷經三年初創,五年立基,十年的潛心發現,二十年的不斷出新,創制出了“灌湯”形式的、以“賈三”冠名的系列美食。“賈三灌湯包子”的價值和意義,不只是拘囿於為西安食苑填空補缺的層面,他的“灌湯包子”蘊籍著許許多多令人思考的東西。
傳統的小吃多大以“頂盤挑架”“沿街呼號”形式買賣,進一步發展也就出現了“明鍋亮灶”“前店後家”的店鋪和街市格局,而賈三灌湯包子是以“集團化”的營銷思路進入市場的。賈三名下有自己的專業研究隊伍、營銷策劃隊伍和產業開發隊伍。可以說,賈三以“灌湯包子”響名享譽,同時,賦予“灌湯包子”無限的價值和意義。賈三本著中國文化“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傳統理論,用小小湯包做出了無限大的事業。我們不能簡單化地理解賈三,也不能簡單化地理解“灌湯包子”,他所提供給我們的是思想層面的啟發,同時,他也從價值觀念和營銷理念兩個方面給了我們深刻的啟迪。庸常的小吃經營者習慣使用“黃金分割法”指導營銷,從而導致“地攤”,“沿街小賣”成風成習,極大地限制了西安小吃的內在價值蘊藉,同時,也導致了社會管理層和治安管理層面的複雜;賈三採用“冰山結構法”指導營銷,以高品位、高配製的人才支援,確保技術質量和從業人員的素質質量,在穩定中求發展,於微利處見精神,體現了一個高階營銷者的清晰思路,體現了具有西安小吃傳統特色的全部內蘊。基於以上兩點,賈三就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縱觀全國小吃行業,你不難發現:西安小吃多,品種全,花樣多等特色,但真正具有“西安特色”的卻未必很多;大都是家常化、粗食化、雜食化的營銷品種,缺少具有鮮明個性的、品質優良的小吃品牌。賈三是西安小吃苑的一朵奇葩,夠得上貨真價實,也夠得上獨道獨行;他在展示西安小吃區域特色的同時,更多展示了西安穆斯林飲食文化的特色。
進了位於西安回族聚居區的北院門仿古一條街,在古雅端莊的牌樓和廊棟之間,你會很容易地找到“賈三灌湯包子”的金字招牌,你會感受到一份撲面而來的熱情和周到;站在他的店裡,四壁懸掛著許許多多你很熟悉的名人、名家的題詞和照片;這時你會驚異地發現——幾乎全國所有的名人都光顧、品嚐過“賈三灌湯包子”;而且你會從中發現——在賈三的營銷思路里,文化品味和文化品格佔有很大的比重。只有在“賈三灌湯包子”的店堂裡,你才能真正地發現——包子的文化和文化的包子。賈三是西安的名人。來到西安,你是無論如何都該去品嚐“賈三灌湯包子”的。去領略那裡的民族風情,去品味那裡的文化色彩.
:羊肉泡饃
陝西風味美饌,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因它暖胃耐飢,素為西安和西北地區各族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嚐,以飽口福。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用以招待國際友人,也深受好評。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
牛羊肉泡饃***英文名:Pita Bread Soaked in Lamb Soup*** 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其製作方法是:先將優質的牛羊肉洗切乾淨,煮時加蔥、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麵烤餅,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交廚師在碗裡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蔥末、白菜絲、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單勺製作而成。牛羊肉泡饃的吃法也很獨特,有羊肉燴湯,即顧客自吃自泡:也有幹泡的,即將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饃、肉,碗裡的湯也被喝完了 老孫家
。還有一種吃法叫"水圍城",即寬湯大煮,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這樣清湯味鮮,肉爛且香,饃韌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醬、糖蒜,別有一番風味。是一種難得的高階滋補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饃館很多,其中老字號有"老孫家"、"同盛祥"等較有名氣。 泡饃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吃食,相傳宋太祖趙匡胤落魄時,流落長安,正值寒冬,***,囊中只有一餅,餅冷口乾,難以下嚥,街邊一家賣羊肉湯的老闆,見之不忍,給了 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趙匡胤將餅掰碎泡入,吃完頓覺神清氣爽,豪氣沖天,一掃頹廢心情,踏上征程,登基以後,嚐遍世間美味,心中獨獨放不下記憶中的羊肉湯泡餅,傳令廚房仿製,近百廚師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現今的羊肉泡饃,據說老趙吃後龍顏大樂,成為每天定點菜品,廚師長封了萬戶侯,估計是世界上首位因為推動飲食文化發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沒法考證,要不中國又多了一個世界最早。 泡饃味道厚重,即現北人豪爽本質,常見幾彪形大漢,人人端一碗,碗若小盆,熱氣騰騰,個個埋頭不語,盞茶功夫,饃盡湯幹,外地人初到西安,都驚奇不已,私下卻告訴我感覺泡饃簡單,不如南菜精緻,味道豐富。其實泡饃是外放豪爽簡單,內在卻精緻複雜。
做法
先說做,泡饃講究湯清肉爛,煮湯是最重要的,骨湯和肉湯分開煮,肉先醃製20小時,再煮8-12小時。常見坊上回族煮泡饃湯,一口近1米口徑的大鍋,下的調料使用50斤的面口袋,裝滿滿一袋,投到鍋裡煮。講究的賣家都是把一鍋湯賣光就關門,所以味道好的泡饃店幾乎都是早上10點開門,下午2點左右就關門了。 吃也是有講究的,掰饃有掰,撕,掐,揉,搓等12種手法,大小如蜂頭***其實隔夜饃饃比新鮮的更好***,掰好後要告訴夥計你的口味要求,口重---口味偏重,口輕,幹拌--湯較少,口湯--吃完饃碗底剩的湯剛好一口,水圍城--湯較多。泡饃端上吃的時候,講究蠶食,忌使勁攪和,為的是從頭到尾,口味始終如一。搭配糖蒜和辣醬,真正的吃家開始是不吃這些的,影響口味,吃到一半,感覺有些膩的時候,吃一顆糖蒜,挑一點辣醬拌在饃中***拌的量以一兩口吃完為宜***,然後用送的湯清清口,然後繼續吃,這樣才不影響口味。 味道好的泡饃油很少,主要是湯的香味,吃著也不膩。 “羊肉泡饃”,即牛肉和羊肉一塊熬湯來泡饃, 牛羊肉泡饃以陝西本地牛羊及其骨架、精鹽、花椒、八角、草果、桂皮、良姜、 牛羊肉泡饃
蒜苗等為調料,分骨肉處理、煮肉、撈肉、掰饃、煮饃五道工序。一碗好的泡饃,首先須先有一鍋煮製成的好湯,好湯的製法當然是商業祕密。而煮肉工藝也特別講究,先要將牛羊肉反覆漂洗,浸泡約5小時,切成約5斤重的大塊,再把牛羊肉入鍋,下舊調料袋提味兒,大火煮約4小時,肉塊入鍋,換新調料袋,加蓋壓實,旺火燒開後煮2至3小時改用文火燉約6小時,待湯濃肉爛,出鍋上板備用。
傳統煮法
羊肉泡的傳統煮法有四種:單走、幹拔、口湯、水圍城。
所謂“單走”,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餅***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一碗鮮湯,曰“各是各味”。我以為正宗的羊肉泡是煮出來的煮饃,這樣食法還不如品嚐另一種西安小吃:水盆羊肉。“幹拔”有人稱“幹泡”的,煮好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另一種叫“口湯”,泡饃吃完以後,就剩一口湯。“水圍城”顧名思義,寬湯,像大水圍城。您掰完饃,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夥計便會明白,這是“幹拔”。吃“口湯”和“水圍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為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一的,原則是湯寬饃塊大,反之則小,有經驗的廚師看到你掰饃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湯了。 泡饃的掰法講究。泡饃是特製的,稱飥飥饃,一個二兩。據說是九份死麵,一份發麵揉在一起烙制而成。全是死麵,口感不好,且不利消化;全是發麵,就泡不成了。有的假行家會說掰出的饃要像蜜蜂頭,越小越好,其實不然,如上所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一的,幹拔、口湯、水圍城,饃的大小依次如黃豆、花生、蠶豆即可。
饃掰好後,請夥計呈給掌勺大廚,加羊肉湯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絲、蔥花、蒜苗、香菜,高階一點的***西安都稱之為“優質的”***還有木耳、黃花菜和香乾等即可端上來吃了。這樣一大碗自己親手掰好的泡饃,翠綠的蔥花、蒜苗、香菜、紅褐色的牛羊肉、黃色的金針菜、映襯著潔白晶瑩的粉絲、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指大動。還應注意的是:端上來的泡饃應是泡饃墊底,粉絲覆成網形,佐以蔥花、香菜、牛羊肉擺成魚形在最上面。如若不然,您完全可以調侃一下老闆請的師傅是不是叫南郭。 吃時左手拿勺,右手執筷,泡饃上桌後,把辣子醬鋪在上面,切忌攪動,講究從一邊“蠶食”,以保持鮮味,一老吃家說這樣鮮熱之氣跑不散,但我尋思攪動過甚,泡饃不成其為泡饃,羊肉湯變成麵糊糊才是最可怕的。糖蒜用否,個人自願。餐後飲用一小碗原汁烹製而成的高湯,以為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