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風水文化

  中國文化幾乎一脈相傳,包括易經、風水、中醫、武術、兵法等,那麼?

  中國文化包括風水、易經、中醫等雖然含有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廣泛的內容,但其含有的科學性無疑是最有生命力的。研究中國風水的科學性要注意其特點,否則容易走入誤區而不可自拔。這裡分科學界與民間的兩大誤區:

  其一是風水的科學性是綜合的而非具體的,是研究外界自然力或場或能量作用的綜合科學而非具體科學,這是與分門別類的具體現代科學技術的主要區別。也是現代科學界無法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中國風水必須綜合利用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資訊學、控制論、建築學、地理學、天文學、水文學等等現代科學的基礎知識,並具有特別的構建能力、思想活力等,才能揭開風水的祕密,否則只能看見風水的外衣。

  中國風水另外一個就是民間的誤區,即中國的各派風水有意或無意抓住了風水的一個側面,往往就固步自封,不肯輕易外瀉,固步自封、私人傳授而“非天下為公”,雖然保持了風水學的多元化發展,但同時也在一定時間、空間上限制了風水的交流、科學性發展,使其陷入進退維谷、緩慢發展的境地。

  圖:風水文化喜聞樂見,81%***騰訊調查***的人支援風水文化。

  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中國風水注入活力,也為中國風水指明瞭方向,那就是中國風水的科學化、技術化,當然也因此可以形成風水產業。 利用科學技術重建中國風水,使風水成為具有理論、實踐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特點,也容易為大眾接受與理解。

  中國風水應用領域廣泛 啟示良多

  中國風水以房屋建築、園林規劃、古都市建設等為基礎發展起來,仍然是主要的應用方向。但社會的發展變化,也表現出風水向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像對現代城市規劃、經濟佈局、財經投資、房地產投資等方面都有所應用。

  另外,中國風水學是個系統工程,對現代科學的啟示特別是對人類、動植物的影響必須綜合考慮。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心理學等也要考慮在內。現代自然科學不單要在單一科學的深入發展,更重要的是研究交叉相互作用,建立綜合的科學群體。人們在征服自然的同時,也要考慮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的反作用及影響,同時也要對天時有所研究,以適應天時的反常變化等,即如我們現在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文化一脈相傳 輕易否定不可取

  中國文化幾乎一脈相傳,包括易經、風水、中醫、武術、兵法等,如果進行深入的研究,就會明白雖然它們是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研究、揭示事物的規律,但最終的結果都會達到殊途同歸,揭示出類似的規律。這說明中國文化從點到面所反映的規律相互印證而基本正確的,這是無庸置疑的;另外也要求對中國文化需要綜合研究,從科學與文化的角度對中國的各種文化進行整合與發展,編輯出現代的“四庫全書”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外加緊對中國文化從點到面的縱深掠奪。像中國與韓國端午節之爭,就以韓國端午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而告一段落。國內還在對中國的風水在爭論是非之時,年初日本就對風水提出申遺,國內一片譁然,而韓國也在對中國的中醫又虎視眈眈。

  所以對待中國基本文化我們更應該加緊保護。所謂保護,不要只停留在吶喊、保護的初級階段,而應該從科學技術等方面進行縱深研究與開發,輕易否定,簡單的、片面的定為“偽科學”、“迷信”等是不可取。中國文化只有在吸收現代科技文化過程中壯大,拋棄落後與糟粕的東西后再度輝煌。

  破除迷信與糟粕,中國文化健康發展

  中國文化經歷5000年的歷史,自然有糟粕與迷信等成分,這是應該批駁與拋棄的,所以對中國文化的整合,應該區分那些是必然規律應納入科學的部分,那些是文化、藝術、心理等、那些是民俗的東西、那些是糟粕與迷信的成分等。這樣才能使中國文化沿著科學的、文化的軌道快速發展,在新的社會條件下發揮出應有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