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清明節掃墓的習俗

  掃墓時間在清明節前後五天,和清明節當天都可以,但寒食節這天不能掃墓,俗話說得好,長幼有序,拜祭時更需要遵守秩序。各地關於清明掃墓又有什麼習俗呢?清明節掃墓的禁忌又有哪些?由小編來為大家介紹!

  

  不同地域清明節掃墓的習俗不盡相同。

  1、“清明蕎菜”不可少

  廣州人祭祀完了後,分了豬肉,並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會將豬肉帶回家後,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著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捲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在清明前一天,許多人會去買一串新鮮的柳枝,插在門上,這樣子就可趨吉避災。

  有一些地方的風俗是不準女子上山的,山上的祭祀形式只能是男丁才有資格完成,女子做好雜事就行,如,做紙錢、元寶、蒸糕點等等,只等男丁們把燒豬肉帶回家後立刻炒了供一家子吃,這樣,女子才算沾了點祖宗的福。

  2、食蔗要食到尾

  在肇慶,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傳統的祭品一般是四大件:燒豬、甘蔗蘋果等水果、紙錢元寶、發糕麵點等。“祭祖金豬”寓意紅皮赤壯、巨集圖大展。

  清明節肇慶還有吃甘蔗的習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大人都會叮囑小孩子,吃甘蔗要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據說這樣子以後做事情才會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3、採擷艾葉做粄

  韶關地區的客家人在每年掃墓時,都首先會將祖墳周圍的雜草鏟光,土坡進行清理,然後用雞鴨魚肉、鮮果糕點、酒水等進行祭祀,最後鳴放鞭炮,回家就餐。

  許多山區群眾便會採擷新鮮艾葉,和以糯米、白糖,用於做“青粄”,俗稱“清明粄”。這種小食擁有一股獨特的山野青草芳香,不僅可以祛風祛溼,還有驅除體內寄生蟲的奇效,最適合天氣潮溼的春天食用,因此這種習俗在客家地區代代相傳。

  清明掃墓禁忌

  清明節掃墓的習俗自古流傳下來的過程中也產生了一些禁忌。

  一、不適合掃墓的人群

  1、孕婦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2、剛動手術的人避免掃墓

  體弱是主要因素。民間傳說,剛動手術的人要是去了墳場,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術傷元氣,元氣弱的時候,邪氣也就特別容易入侵,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著想,剛動手術的人還是不要去掃墓的好。

  3、三歲以下的小孩避免掃墓

  有一種說法是7歲以下的孩子不合適,但其實從命理角度上去看,3歲的更不合適,因為不管從中國的宗教還是國外前世今生理論,都提及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看到另一個世界。從科學角度上來講,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因為掃墓現場的各種條件限制不好攜帶,外出到一個相對汙染比較厲害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議帶去了,哺乳期的媽媽就更別帶自己嬰幼兒去了。

  4、印堂發暗或眼窩發青發黑的人避免掃墓

  印堂發暗和眼窩發青發黑的人處於一個很晦氣的時期,掃墓是祭拜祖先,大部分墳墓規則不會是個很獨立的地方,而是要經過不少其他家的墳墓。晦氣臨門更不合適去穿越陰氣扎堆的地方。

  5、重病患者避免掃墓

  掃墓可不是一個鍛鍊的行為,大部分墳墓都離住的地方比較遠,大部分墳墓還都要走一段路。重病患者需要的是調養生息,不能過度操勞,免疫力低下,身體陰虛,心神漂浮,易遭各種邪氣,所以,不推薦。

  二、清明節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

  掃墓時要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穿深色、黑色衣服莊重肅穆,不宜穿大紅大綠的衣服,這與掃墓的氣氛不協調,素色或白色衣服則適宜。

  掃墓時要專心致志,不要東張西望,不要細看別家墳墓和踩踏別家墳墓,或對別家墳墓評頭品足,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適宜的。這樣做不單隻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而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也許會惹一身麻煩回家。

  三、清明節不宜將陰氣帶回家

  清明節掃墓要做到心態平和,安穩,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在墓區亂丟東西,吐痰等。也不要在墓區吃東西,情侶之間不要打鬧嬉笑。

  從墓地回來,建議你先去人氣旺的大超市轉轉,之後再回家。人多的地方氣場旺,可以驅散心中的不良情緒,消除各種負面資訊,讓自己的心情開朗起來;平時容易受外界資訊影響的人或膽子小、身體弱、運勢低的人,還可以用過火盆的方法,來處理陰氣,消除負面資訊。

  具體方法是,在出門前,就準備好:幾張金銀紙“錢紙店有買”,放在一個不鏽鋼盆裡,回家後,把紙點燃,人從燃燒的紙上走過去,即可。

  四、掃墓時不得嘻笑怒罵、相互打鬧

  因為墓地是先人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譁、嘻笑怒罵,汙言穢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隻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

  五、多加了解當地風俗習慣

  中華民族傳承已久,各地都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民風,因此要多向老輩人諮詢瞭解一些本地的風俗,雖然有些事情可能看起來有些怪異,但我們要知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既然存在了很久,就一定有其道理。我們可以在借鑑或遵照實施的同時,將這些風俗習慣牢記並傳承下去。

  辭別時,首先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後可離開。離開時要決然離開,不能一步三回頭,以免將不吉帶回身上或引回家中。拜祭回家後,必要時可以進行淨身儀式,可除去因時運勢較低時,拜祭所招惹回來的氣場入宅。

  清明節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忌諱自然不少,其他忌諱主要有:忌諱探視朋友親人;忌諱選擇清明時期結婚;忌諱搬家入宅;忌諱喜慶類宴請;禁止修建房屋***只適宜修墳、包墳等***;忌諱去別人祭掃比較多的山旅遊;忌諱說不吉利的話,特別是對亡者不敬的話;忌諱晚上活動不謹慎等。盡信書不如無書,但人有一絲敬畏、多一些顧忌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