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蜈蚣養殖方法有哪些
蜈蚣養殖池的建造養殖池要建在向陽通風,排風條件好而又比較陰溼、僻靜的地方。養殖池可建在室內,亦可建在室外。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蜈蚣室外養殖方法,歡迎閱讀。
蜈蚣室外一般養殖法
是利用自然條件下的人工養殖法,養殖池要建在向陽通風,排風條件好而又比較陰溼、僻靜的地方。土質疏鬆,中性偏酸,如池內土質較硬,可另鋪一層約20cm厚的土。
養殖池用磚或石塊等材料砌成,水泥抹面,池深80cm為宜,池內壁四周光滑用塑料薄膜貼上,或在池口鑲一圈玻璃與池壁成直角的內簷,寬15cm為宜,以防蜈蚣外逃。
池內靠牆壁四周挖一條寬lOcm、深4cm的水溝,在水溝內側再挖一條寬30cm、深3cm的料槽供投放飼料用。池內可栽上雜草和小樹木、低矮灌木、中藥材、麥冬、芍藥、桔梗、柴胡等,用以遮蔭儘量做到使養殖池成為環境潮溼、陰爽、溫暖、安靜的地方。並堆放一些石塊、瓦片等供蜈蚣棲息。
放種苗後池上要蓋一層草簾遮光,池內應保持乾淨、潮溼、陰涼和衛生。
蜈蚣室外規模養殖法
採用半地下半地上式、模擬式、規模化的規範飼養法,首先一個原則是一定要防鼠害。坐北向南選一定的地塊,寬5m,長根據養殖量而定,挖地下lm深,北牆起地表面lm高,東西兩側起地表呈人字形,並留通風孔,上面蓋塑料大棚,開北門或東門。
1養殖池的建造
棚內挖下lm處的上沿設防逃層,用水泥固定防逃玻璃呈直角形,寬15cm,四周圍修lm寬的大養殖池,用水泥鑲成邊,上安玻璃,中間建1.5m的池子,池內圍牆設有一個寬1520cm的投食圈,並在投食圈的外圍開設一條寬12cm,深1.5cm的淺水溝,給蜈蚣提供取食飲水的地方。同時,設淺水溝也能防止蜈蚣逃跑。餘下1.5m為中間池,兩側為作業道。
2棲息床的建造
過去的辦法只是在圍牆內堆些土塊,後來選用殘磚碎瓦堆積在池內,作為蜈蚣的棲息床。最近才用整磚砌成較正規的蜈蚣巢棲息床。這是一個較大的改進。在一個養池內構築立式巢,可同時採用兩種構造形式,一個是全臥磚式,一個是臥一立磚式。
但據試驗觀察,蜈蚣夜間離巢外出活動的個體數量,兩者總是有明顯的差別,即從全臥磚巢出來的顯然很多,而從臥一立磚巢出來的很少。
據推測,這可能與兩種巢的結構形式的利用面積不同有關。因為全臥磚巢的有效利用面積大,且平臥省力、安全,故居住者多,而臥一立磚巢有效利用面積要小得多,縱向空間只可爬行,不宜居住,是居住者少的緣故。因此,構築立式巢時,以採用全臥磚為宜。
因舊式巢要求的成本較高,為遮陽、擋雨和防鼠等需要一些附加設施。因此,又設計了一種成本較低,不用附加其他設計的新式巢。
蜈蚣養殖飼養土的要求
人工養殖蜈蚣飼養土是不可缺少的,飼養土能提供蜈蚣適宜的條件和住所,冬天保溫,夏天避暑,同時能從土中吸取水分和養料,對土壤適應性強,但必須要求疏鬆的、肥沃的、潮溼的砂土、壤土均可。最好用菜地無有化肥的土壤,忌用黏土,不利於入內,易粘住口器、爬行和取食活動。土取回揀去雜質、石塊、瓦片等,晒死土中的螞蟻、蟎等昆蟲及蟲卵、病菌和黴菌,晒乾後備用。
用土時調節溼度為10%~20%,冬天和梅雨季節溼度偏低,夏天溼度要偏高,小蜈蚣稍偏幹,大蜈蚣飼養土要偏溼,產房內的土溼度要大,在飼養過程中做到溼則少噴水,幹則多噴水,每次噴水時宜做到少量多次,萬不能過量,忌噴到蜈蚣身上,特別是卵化的蜈蚣和小蜈蚣身上,會因受水刺激受涼而病亡,土的厚度,春天8cm,夏天5cm,冬天10~15cm。飼養土每年春天換一次,清掃糞便時而後適當新增飼養土,如果有病害,土全要換,而且還要徹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