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吃什麼中藥好

  痛經怎麼辦?要吃什麼中醫治療?下面小編告訴你痛經吃什麼中藥,一起來了解吧!

  痛經吃什麼中藥?

  1.氣滯血瘀

  主證:每於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分析:衝住氣血鬱滯,氣血執行欠暢通,故經前或經期少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血瘀滯,故色暗有塊;塊下瘀滯稍通,故疼痛暫減;瘀滯隨經血而外洩,故經後疼痛自消。但若鬱滯之因未除,則下次經期腹痛復發。舌質紫暗,脈沉弦,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⑴陽虛內寒

  主證: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淡,腰腿痠軟,小便清長,苔白潤,脈沉。

  分析:腎陽虛弱,衝任、胞宮先煦,虛寒滯血,故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經少色暗淡;寒得熱化,故得熱痛減;非實寒凝血,故喜按。餘症均為腎陽不足之象。

  ⑵寒溼凝滯

  主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色暗黑有塊,噁心嘔吐,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分析:寒溼之邪傷及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暢,因而作痛,經血色暗黑而有塊;寒溼中阻,陽氣被遏,水溼不運,則畏寒便溏,噁心嘔吐。餘症均為寒溼阻滯所致。

  3.溼熱下注

  主證:經前、經期少腹脹痛,經量多,色紅,質稠或有塊,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分析:外感或內蘊溼熱,流注衝任,阻滯氣血,經行不暢,故經來腹痛;熱擾衝任,則量多色紅有塊;熱灼津液,則經水質稠;溼熱下注,傷及任帶,則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脈均為溼熱內盛之象。

  4.氣血虛弱

  主證:經期或經淨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月經色淡量少,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分析:體虛氣血不足,經行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或體虛陽氣不振,運血無力,故見經期或經淨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氣虛陽氣不充,血虛精血不榮,故經血色淡量少,質稀。餘症亦為血虛氣弱之象。

  5.肝腎虧虛

  主證,經淨後小腹隱痛、腰痠,經血量少而質薄,經色暗淡,或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分析:肝腎虧虛,衝任俱虛,精血不足,行經之後,血海更虛,胞脈失養,故經淨後小腹隱痛;精虧血少,陰損及陽,經量少而色淡質薄,小腹空墜不溫;腎虛精虧,清竅失養,故頭暈耳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痠。

  痛經的按摩療法

  ***一***取穴

  ⑴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

  2.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

  ***二***治法

  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後按摩下肢。先塗擦活血藥液***如藥油、藥酒***,後再進行按摩: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並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

  2.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血海、三陰交、太沖等穴。

  ***三***溫通經絡,治療痛經

  用扶陽罐溫灸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