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誰省電

  買電腦就要挑實惠點,省電點的!那麼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哪個更省電呢?下面由小編給你做出詳細的說法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說法一:

  筆記本注重功耗,桌上型電腦注重效能,目前大部分筆記本都是40-50W的功耗,極個別的大尺寸比如16以上的接80W功耗

  桌上型電腦一般集顯都70W功耗,還是品牌機的,獨顯一般功耗都是200W以上,部分配置高的可以達到300W甚至更高。顯示器一般30-50W左右

  用途不同,你要玩遊戲尤其是大型遊戲,還得使用桌上型電腦的

  說法二:

  膝上型電腦功耗一般在50W以下,桌上型電腦的功耗就高多了,150W左右吧,有的獨顯機型300W的都有相比,膝上型電腦省電多了

  說法三:

  筆記本省電

  功率一般在65W-120W之間

  而桌上型電腦基本上都是250W-450W之間

  差異很大

  相關閱讀:

  電腦電源規範

  ATX規範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主機板及電源結構標準,ATX是英文***AT Extend***的縮寫。ATX電源規範經歷了ATX 1.1、ATX 2.0、ATX 2.01、ATX 2.02、ATX 2.03和ATX 12V系列等階段。

  從P4開始,電源規範開始使用ATX 12V 1.0版本,它與ATX 2.03的主要差別是改用+12V電壓為CPU供電,而不再使用之前的+5V電壓。這樣加強了+12V輸出電壓,將獲得比+5V電壓大許多的高負載性,以此解決P4處理器的高功耗問題。其中最顯眼的變化是首次為CPU增加了單獨的4Pin電源介面,利用+12V的輸出電壓單獨向P4處理器供電。此外,ATX 12V 1.0規範還對湧浪電流峰值、濾波電容的容量、保護電路等做出了相應規定,確保了電源的穩定性。Intel在2003年4月,釋出了新的ATX 12V 1.3規範。新規範除再次加強電源的+12V輸出能力外,為保證輸出線路的安全,避免損耗,特意制定了單路+12V輸出不得大於240VA的限制。而考慮到環保節能的需要,ATX 12V 1.3規範中還規定了電源的滿載轉換效率必須達到68%以上,這就要求電源廠商必須通過加裝PFC電路來實現。同時新規範還為當時嶄露頭角的SATA硬碟提供了專門的供電介面。

  2005年,隨著PCI-Express的出現,帶動顯示卡對供電的需求,因此Intel推出了電源ATX 12V 2.0規範。這一次,Intel選擇增加第二路+12V輸出的方式,來解決大功耗裝置的電源供應問題。電源將採用雙路+12V輸出,其中一路+12V仍然為CPU提供專門的供電輸出。而另一路+12V輸出則為主機板和PCI-E顯示卡供電,以滿足高效能PCI-E顯示卡的需求。由於採用了雙路+12V輸出,連線主機板的主電源介面也從原來的20針增加到24針,分別由12×2的主電源和2×2的CPU專用電源介面組成。雖然介面連線在了一起,但兩路+12V電源在佈線上是完全分開,獨立輸出的。這樣高版本的電源可以將主電源24針分成20+4兩個部分,相容使用20針主電源介面的舊主機板。除此之外,ATX 12V 2.0規範還將電源滿載轉換效率的標準提升至80%以上,進一步達到環保節能的要求,並再次加強了+12V的電流輸出能力。在制訂了ATX 12V 2.0規範後,Intel又在其基礎上進行了ATX 12V 2.01、ATX 12V 2.03等多個版本的小修改,主要提高了+5VSB的電流輸出要求。2006年5月起,Intel又推出了ATX 12V 2.2規範,相比之下,新版本並沒有太大變化,主要是進一步提高了最大供電功率。

  選購電源的時候應該儘量選擇更高規範版本的電源。首先高規範版本的電源完全可以向下相容。其次新規範的12V、5V、3.3V等輸出的功率分配通常更適合當前計算機配件的功率需求,例如ATX 12V 2.0規範即使在總功率相同的情況下,將更多的功率分配給12V輸出,減少了3.3V和5V的功率輸出,更適合最新的計算機配件的需求。此外高規範版本的電源直接提供了主機板、顯示卡、硬碟等硬體所需的電源介面,而無需額外的轉接。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比如一套舊的系統,並且恰巧對3.3V和5V的功率要求非常高,那麼也許需要購買舊規範的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