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似幻閒在鳳凰旅遊哦攻略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鳳凰古城的旅遊攻略,歡迎大家閱讀!

  剽悍的水手,沱江邊的回眸,還有江上來來往往的木船,那個美麗的翠翠,記者對湘西鳳凰最早的印象,來源於沈從文的小說《邊城》。大學時代的憧憬裡,鳳凰城裡的沱江、吊腳樓、翠翠,令人神往不已。

  帶著近乎朝拜的心,記者近日從武漢經過整整十幾個小時的顛簸,來到這裡。可以說,鳳凰之行是一次心靈的旅程,那份體驗和感悟不是一篇遊記能夠容納的。

  鳳凰山城,位於沱江之畔,群山環抱,關逸雄奇。來到鳳凰時已是深夜,頗有些人困馬乏,要想好好感受鳳凰的美,只有從第二天開始了。幸運的是我們當晚住在沱江邊的吊腳樓裡,可以枕著江水入眠了。

  有人說過,鳳凰要慢慢地看,細細地品。帶一種悠閒、平和的心境,去領略融會山水文化的精髓。要領略真正的湘西風情,就一定要到沱江邊去親身感受一下。第二天一大早,我們便穿過古巷石街,去看看美麗的沱江風光。青青的石板路上,沒有多少路人,早起的只有一些攝影發燒友,用各種角度拍攝鳳凰的早晨。而記者則想用心去把美景鐫刻,永遠的封存起來。

  來到沱江邊,眼前之景色不由讓人震撼,夢中的景色竟然在此刻一覽無遺,沱江似一位蒙著面紗的美麗少女在我們眼前展開了驚世容顏。清澈柔潤的江水在輕聲低絮,江水在晨靄中似乎有了靈氣,舞動著婀娜的身姿奔向遠方。碧綠的沱江水從古老城牆下蜿蜒而過,疊翠的南華山麓倒影江心。沱江靜靜地把鳳凰兩岸的民居分開,兩岸富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和高聳的東、北門城樓共同營造著濃濃的古意。下游處建有三孔石拱橋,用當地開採的紫紅巖石砌築,取名“虹橋”,虹橋建於明洪武時期,是鳳凰最大的古橋,有紅巖和長虹臥波雙重含意。

  來鳳凰,就不能不在沱江上泛舟,那真是別有一番情趣。領略了沱江的清晨之美后,逐漸喧鬧起來的沱江迎來了它繁華的一天。和許多遊人一樣,我們坐上沱江的狹長形木船。船家搖動船槳,水在槳的攪動下嘩嘩地響,那種簡單的節奏足以驅除一切雜念,只覺得心靜神明,清風輕柔地拂面而過。我們繼續順流而下,那些在沱江岸邊的吊腳樓,猶如一隻只長腿的仙鶴,昂首挺立。這些匠心獨具、風格奇特的木樓,參差不齊地立於沱江之畔,形成了鳳凰古城獨具特色的木吊腳樓群,讓人驚歎設計建造這些吊腳樓的工匠們的聰明構思和高超技藝。吊腳樓後面的青山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裡,那和諧而淡雅的意境,只有在水墨畫中方能尋覓。兩岸山色蔥蘢,分不清哪是實物哪是倒影,現實連著歷史,好像沈從文筆下的“翠翠”和她爺爺生活的渡口仍依稀眼前。我們坐在船上貪婪地欣賞沱江,那迷人的夢幻般的美色,令人真想融入這片無塵的世界!忽然間,耳邊隱約傳來呢喃的苗家山歌,追著歌聲尋覓,歌聲是從江心一座竹排浮屋裡傳出來的。一位妙齡少女,身著苗族盛裝,頭上、胸前配戴光亮閃閃的銀飾,她看到我們向她招手致意,更加熱情地唱著迎客的苗族山歌,還一邊用苗鄉阿婭***苗族未婚少女的統稱***那特有的亮亮的嬌嫩的嗓子,拉著長音,向我們吆喝———“喲喂”***算是打招呼***。

  船家臨時為我們作起了翻譯,她的歌詞大意是:“郎走我門前過喲,泡碗香茶請郎喝喲,媽在屋裡頭問喲,泡茶待哪個喲,慌里慌張打破了碗,巴***燙***了腳……”深情動聽的山歌,感動了船上的所有人,人人都感到了不會對山歌而無以回報的尷尬,情急之下,不知是誰起了個音,大夥衝著阿婭唱起了“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過來……”一時間,滿江歡笑滿江歌,融入每個人的心田。以歌交友,以歌傳情,此時,記者真切地領略到了鳳凰人的純真情感。

  棄舟上岸,我們信步古城之內,徜徉於石板街巷,兩邊的古城建築各抱地勢,鱗次櫛比,亭樓重重疊疊。街道兩邊,染坊,製作銀器首飾的作坊和各種土特產的店鋪,工藝品店,酸辣店鋪和苞谷燒的醇香味使人垂涎。記者也匯入了石板街上的人流,這條古城的主要小街是條商業街,臨街不是商鋪就是飯館,各色蠟染、扎染、銀飾以及其他工藝品紅紅綠綠令人目不暇接,血粑鴨、酸菜魚、燻肉香香的,濃濃的,辣辣的味道直往鼻裡鑽。

  晃盪了一圈,到處都是熱衷於購物和醉於美食的人們。

  “世人知道鳳凰,瞭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許多人到鳳凰,是沿著沈從文作品的字裡行間來的。”不經意間來到了東正街,沈從文故居就在東正街的一條支巷裡。沈從文的童年就是在這故居里度過的。和這裡的一些高屋大宅比起來,沈宅算是一戶平常的人家,從出生到他離開,沈先生在鳳凰住了15年,這15年的生活.後來一直縈繞在他的腦海裡,也活在他的作品中。故居不大,低矮的四合院正中是一方小天井,圍著的八間舊屋裡,陳列著沈從文生平的照片、文稿手跡和他各種版本的著作,正屋中堂掛著一幅他的素描畫像,左側廂房是他過去的臥室,雕花的木窗透著湘西的風情。

  鳳凰古城除沱江、吊腳樓等景色著名外,還有周邊古苗寨、險峻風光、漂流探險等人文自然景觀久負盛名。在城裡晃了一上午,中午時分,我們便去距十幾公里外的香爐山苗寨觀光。

  來到香爐山,首先進入的是一個碩大的天坑,清澈溪水潺潺而流,涼氣撲鼻,穿過滴著泉水的森森巖洞,來到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當我們距苗寨好遠時,就聽到了清脆明亮的苗家迎客古老民歌,來到寨口,我們一起對歌、飲米酒、敲鼓,伴著喝彩聲我們進入這真實的世界。古苗寨座座房屋由地基青石,院牆土坯,屋頂青瓦建成,院落、結構、門板、屋內擺設破舊、簡陋。在寨中,我們觀看苗寨風情舞蹈節目,節目樸實、真實,體現了他們日常中的生活點點滴滴,雖然簡單,但黝黑淳厚的苗家男孩女孩表演認真,讓我們大開眼界,在苗民與遊客互動中,我們出盡風頭,又是跳竹竿、又是跳繩、又是參加趕場***男女青年相親***,好不熱鬧,還贏得了一個吉祥物骨頭雕刻的牛頭胸飾。在這裡,寨主親切隨和與我們一一握手致意,這裡還有很多百歲老人,看到他們慈祥滄桑的面容,不禁讓人感慨歲月的無情,以及他們頑強的生命力!原始紡織、香甜可口的苗家菜餚,使我們對苗寨的好奇不斷得以延續。

  當我們離開香爐山苗寨時,內心頗為留戀,原由倒不是風景,而是質樸的苗寨人。當我們離開村寨時,這些質樸的苗族婦女們依然在寨口送我們離去,直到我們走出一兩裡地,她們還在寨口向我們揮手,等到再也看不到她們身影了,那穿越雲霄的古老苗歌依然在耳畔迴響。

  我們遲歸的腳步伴著小鎮平凡的一天,一同落入流淌中的沱江,小城恬靜夜生活開始了。沒有大城市的浮華奢靡。鳳凰的夜是沉靜的。月上柳梢時,兩岸人家掛起的燈籠在眼中映成一團紅火,在古色的吊腳樓下,和氣的阿婆們三三兩兩地坐在燈下,一邊做著活計,一邊聊著鄰里的變化,看到我們,熱情的打著招呼,彷彿我們不是遠來的客人,而是鄰家外出的兒女。我們被熱情感染著,也開始用燦爛的笑靨迴應著可愛的鳳凰人。鳳凰有一條街專門在夜晚經營湘黔風味小吃。這樣的機會,我們是不會錯過的。坐在苗家的姑娘的排擋上,品著苗家的佳釀,吃著苗家的火鍋,火鍋的香氣混著嘶嘶的水汽瀰漫在深深的夜色中……

  從鳳凰回來,總想到環繞在古城周圍的清清的沱江;想到在汨汨的江水清拂下搖動不止的水草;想到清晨沱江岸邊迷濛的晨霧;還想到鳳凰居民在岸邊洗衣服的情景,他們是那樣愜意和自在,不理人事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