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愛情故事精選

  愛情,多麼美好的兩個詞眼,兩者的和諧相容又是多麼美好,當青春期撞上愛情:甜蜜,浪漫,歡喜,期待;是否還有疑慮,困惑,失望,傷痛?愛情的世界裡,色彩繽紛。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尾生之信

  莊子曾經用簡短的話語概括過這個故事:“尾生與女子期於樑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

  春秋時,魯國曲阜有個年輕人名叫尾生,與聖人孔子是同鄉。尾生為人正直,樂於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鄉八鄰的普遍讚譽。後來,尾生遷居樑地***今陝西韓城南***。他在那裡認識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兩人一見鍾情,君子淑女,私訂終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棄尾生家境貧寒,堅決反對這門親事。為了追求愛情和幸福,姑娘決定揹著父母私奔,隨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兩人約定在韓城外的一座木橋邊會面,雙雙遠走高飛。黃昏時分,尾生提前來到橋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氣說變就變,突然烏雲密佈,狂風怒吼,雷鳴電閃,滂沱大雨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發,滾滾江水裹挾泥沙席捲而來,淹沒了橋面,沒過了尾生的膝蓋。

  城外橋面,不見不散,尾生想起了與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顧茫茫水世界,不見姑娘蹤影。但他寸步不離,死死抱著橋柱,終於被活活淹死。

  再說姑娘因為私奔念頭洩露,被父母禁錮家中,不得脫身。後伺機夤夜逃出家門,冒雨來到城外橋邊,此時洪水已漸漸退去。姑娘看到緊抱橋柱而死的尾生,悲慟欲絕。她抱著尾生的屍體號啕大哭。陰陽相隔,生死一體,哭罷,便相擁縱身投入滾滾江中,譜寫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幕驚心動魄的愛情悲劇……

  中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帝王將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一個小小的尾生僅憑堅守那個或海誓山盟或漫不經心的約定,“抱樑柱而死”名留青史,似乎顯得那麼另類而離經叛道。尾生的故事起初是盜跖作為反面例子講給孔子聽的,“尾生溺死,信之患也。”但是隨著時光的推移,歷史的變遷,才有少許人漸漸認識到尾生重情守義明信的可愛與可敬。於是便有了“常存抱柱信,豈登望夫臺?”的感嘆,於是便有了“安得抱柱信,皎月以為期?”的淺唱,於是便有了“***若未乖前約,一死何辭更抱橋。”的低吟。而今,又有幾個人能夠記得尾生、理解尾生、欣賞尾生、願做尾生呢?

  篇二:破鏡重圓

  隋開皇九年***公元5***,***,陳國為隋所滅,陳後主叔寶的嬪妃、親戚都被虜掠進宮,其中有陳叔寶的妹妹棗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也就是陳國的樂昌公主。

  由於楊素破陳有功,加之樂昌公主才色絕代,隋文帝就亂點鴛鴦,將樂昌公主送進楊素中,賜為楊素小妾。楊素,字處道,在輔佐隋文帝楊堅結束割據,統一天下,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不僅足智多謀,才華橫溢,而且文武雙全,風流倜儻。在朝野上下都聲勢顯赫,頗著聲名。楊素既仰慕樂昌公主的才華,又貪圖樂昌公主的美色,因此就更加寵愛,還為樂昌公主專門營造了宅院。然而樂昌公主卻終日鬱鬱寡歡,默無一語。

  原來,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兩心相知,情義深厚。陳國將亡之際,徐德言曾流著淚對妻子說:“國已危如累卵,家安豈能保全,你我分離已成必然。以你這般容貌與才華,國亡後必然會被掠入豪宅之家,我們夫妻長久離散,名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夢中神會。倘若老天有眼,不割斷我們今世的這段情緣,你我今後定會有相見之日。所以我們應當有個信物,以求日後相認重逢。”說完,徐德言把一枚銅鏡一劈兩半,夫妻二人各藏半邊。徐德言又說:“如果你真的被掠進富豪人家,就在明年正月十五那天,將你的半片銅鏡拿到街市去賣,假若我也倖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會趕到都市,通過銅鏡去打問你的訊息。”

  一對恩愛夫妻,在國家山河破碎之時,雖然劫後餘生,卻受盡了離散之苦。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經過千辛萬苦,顛沛流離,終於趕到都市大街,果然看見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而且價錢昂貴,令人不敢問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銅鏡,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淚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價給了錢,又立即把老者領到自己的住處。吃喝已罷,徐德言向老者講述一年前破鏡的故事,並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銅鏡。顫索索兩半銅鏡還未吻合,徐德言早已泣不成聲……賣鏡老人被他們的夫妻深情感動得熱淚盈眶。他答應徐德言,一定要在他們之間傳遞訊息,讓他們夫妻早日團圓。徐德言就著月光題詩一首,託老人帶給樂昌公主。

  詩這樣寫道:

  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

  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

  樂昌公主看到丈夫題詩,想到與丈夫咫尺天涯,難以相見,更是大放悲聲,終日容顏悽苦,水米不進。楊素再三盤問,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動。他立即派人將徐德言召入府中,讓他夫妻二人團聚。府中上下都為徐陳二人破鏡重圓和越國公楊素的寬巨集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嘆不已。在歡慶的感激之情。宴罷,夫妻二人攜手同歸江南故里。這段佳話被四處傳揚,所以就有了破鏡重圓的典故,一直流傳至今。

  篇三:沈園情夢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一生波折重重,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青梅竹馬,婚後情投意合、相敬如賓、伉儷情深。但卻引起了陸母的不滿,她認為陸游沉溺於溫柔鄉中,不思進取,誤了前程,而且兩人婚後三年始終未能生養。於是陸母以“陸游婚後情深倦學,誤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後不能生育,誤了宗祀香火”為由逼迫孝順的兒子休妻。雖然兩個感情很深,不忍分離,但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雖然萬般無奈,但最終陸游還是遂了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而唐婉也被迫嫁給越中名士趙士程,縱然百般恩愛,終落得勞燕分飛的地步。

  轉眼十年,公元1151年***南宋紹興二十一年***春日,沈氏園對外開放,陸游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前往,卻意外地遇見唐婉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儘管兩人中間隔著十年的光陰悠悠,但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他們情感世界的最深處,正當陸游打算黯然離去的時候,唐婉徵得趙士程的同意,差人給他送去了酒菜。陸游觸景傷情,悵然在牆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唐婉見之,感慨萬千,一病不起,終因愁怨難解,鬱鬱而終!病中,唐婉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厥: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婉是個重情誼的女子,與陸游的愛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結合,卻毀於世俗的風雨。趙士程雖然重新給了她感情的撫慰,但畢竟曾經滄海難為水。在女人的感情世界裡,往往比男人來得執著。唐琬被家婆逐出家門後,嫁給趙士程。此時的唐琬是萬般無奈的,她或許在試圖接納另一個人,但並不是因為她愛他,而是因為她需要愛他,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排擠心中那個人***陸游***。然而唐琬終是一個放不下的女人,她的內心始終裝著一塊大石頭,也許改嫁後曾有過一段相對平靜的日子,然而後來在沈園偶遇陸游之後,她心裡那塊大石頭又浮出水面,最終因承受不了沉甸的生命而離開人世。追憶似水的往昔、嘆惜無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著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鬱成疾,在秋意蕭瑟的時節化作一片落葉悄悄隨風逝去,只留下一闕多情的《釵頭鳳》,令後人為之唏噓……

  此時的陸游,仕途正春風得意。他的文才頗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稱賞,被賜進士出身。以後仕途通暢,一直做到寶華閣侍制。這期間,他除了盡心為政外,也寫下了大量反映憂國憂民思想的詩詞。晚年,他上書告老,蒙賜金紫綬還鄉了。陸游浪跡天涯數十年,企圖藉此忘卻他與唐婉的悽婉往事,然而離家越遠,唐婉的影子就越縈繞在他的心頭。此番倦遊歸來,唐婉早已香消玉殞,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對舊事、對沈園依然懷著深切的眷戀。孤獨的老人常常在沈園幽徑上踽踽獨行,追憶著深印在腦海中那驚鴻一瞥的一幕,這時他寫下了“沈園懷舊”。泉路將近,陸游仍是念念難忘當初的那份深情,但燈暗無人說斷腸,這懺悔之心,恨意切切,即使到了今天,做為看客的我們讀著那些詩句,仍能體會得到那份淒涼與悵惘~~。

  半個世紀的光陰流逝可以讓世間萬事消磨殆盡,但那份思念卻歷久彌新,只可惜有些人、有些事錯過了就是一生!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