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努力後收穫成功的事例

  付出是收穫的沃土,關愛是動力的源泉,微笑是學生心目中的一縷溫暖的陽光,更是他們走向成功的階梯。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稀有動物”是人們對馬英九的形象化評價。作為臺灣政界一顆耀眼的明星,馬英九的人格魅力是更為引人注目的光環。自然而然流露出謙恭、溫和、自律、儉樸、勤勉、清廉的中華傳統美德。每每提及此,其父馬鶴凌就一臉驕傲,顯得非常自豪。馬英九之所以人格完美,無疑是父親“逼”出來的。

  1920年11月,馬鶴凌出生於湖南湘潭縣白石鄉馬家堰潭口村,後考入中央政治大學。1948年赴臺,先後任職於國民黨臺北市黨部和國民黨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

  馬鶴凌與妻子秦厚修共有5個孩子,馬英九是唯一的男孩。馬鶴凌從不諱言自兒子出生時起,就將自己的遠大抱負全部寄託給他。為兒子取名“九”,則是希望他有“九思之德”,“九經之志”和“九如之身”,去實現馬家祖輩未能實現的抱負。

  這種寄望日後轉變成對馬英九的嚴苛教育,馬鶴凌除給兒子制定雷打不動的“學習時間”,規定兒子必須清早6點起床讀文籍習字外,同時也向兒子灌輸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以“國士”風範培養這個獨子。他一生深受曾國藩的影響,曾以曾國藩的“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送給兒子作座右銘。馬英九受“特別費”***困擾的時候,曾經用“打脫牙齒和血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而這句話恰恰就出自曾國藩之口。難怪,有評價說“馬英九有曾國藩氣象”。

  仕途上“子大父小”

  馬鶴凌與馬英九的仕途發展還曾有一段“子大父小”的時期。1981年馬鶴凌出任“國民黨臺北市委員會***現臺北市黨部***副主委”,同年9月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馬英九返臺,出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兼當時蔣經國英文祕書,3年後被拔擢出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現中央黨部***副祕書長”,成為馬鶴凌的頂頭上司。

  馬英九曾形容父親在他心中像“獅子”,相對於馬鶴凌的瀟灑直率,馬英九從小便維持臉皮薄的乖小孩形象。隨著馬英九年紀漸長,嚴父對這個么兒,也由指導、引導轉為尊重。

  2005年五六月間,國民黨為黨主席王馬之爭相持不下時,馬鶴凌雖說“切腹自殺”表明力挺連戰留任,但連戰確定無意續任後,馬鶴凌即支援兒子的選戰到底。對父親流露的疼愛之情,馬英九也感念在心,因此即使因馬鶴凌的快人快語屢屢為馬英九帶來困擾,但馬英九從不正面反駁,甚至為還有八旬老爸能耳提面命感到欣慰。

  馬鶴凌曾預立遺囑,遺囑中直言:“我有急性心肌梗塞,自知朝不保夕,特立遺囑,寄望我兒英九繼志述事,適時全力以赴,主張兩岸政要,我對英九最大的願望是,要活在大家心裡,要活在歷史上。”

  只盼與父親來生緣

  2005年11月5日,臺灣民眾看到了一個幾乎淚流滿面的馬英九,也看到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喪禮,這是馬英九85歲的父親馬鶴凌的喪禮。“我站在床邊,緊握他餘溫猶存的右手,噙淚默唸:父子結緣55年,只盼來生再續緣”,這是馬英九親手寫下追悼父親的文章,喪禮這天發表在臺灣報章上。除了這篇悼父文,馬家不發訃聞、不開弔、不舉行公祭,甚至不設靈堂,婉謝各界弔唁,遵循馬鶴凌遺願“後事一切從簡”。馬英九身為臺北市長和國民黨主席,為父親冶喪做到“簡樸”和“守法”,被輿論視為政壇典範,也顯示出馬鶴凌教子有方。

  “父親一生,官雖不高,權雖不大,但他一身傲骨、兩袖清風、滿腔熱血、全身活力。他留給我們子女的不是有形的家產,而是修身、齊家、治國的理念與價值,這些才是我們子女最值得儲存的資產。”馬英九在悼父文的結尾寫著,“淚眼中遙望西天,爸爸您好走,只盼來生再續父子緣!”

  2012年1月15日,馬英九獲勝臺灣大選之後祭父,除向父親報告競選連任成功,也感謝父親的教誨。“我特別跟媽媽講,我說,我一生最自豪的,就是我們的家教。”馬英九此時鼻頭泛紅,一度哽咽,“未來4年,我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一定會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為社會、歷史留下典範。”這位被父親逼出完美人格的“稀有動物”將如何更好地帶領檯灣前行,讓人拭目以待。

  篇2

  正在上班,一個朋友神祕地對我說:“做一個心理小測驗如何?”“說吧!”我的好奇心頓起。“有五種動物,聽好了: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你到一個從未到過的原始森林裡探險,帶著這五種動物,一路上險境重重,你不可能將它們帶到最後,你不得不將它們一一放棄,你會按什麼樣的順序放棄呢?”

  考慮良久之後我說:“孔雀,老虎,狗,猴子,大象。”“哈哈哈--”朋友大笑起來,說:“果然不出所料理你也首先放棄孔雀。”難道孔雀意味著什麼嗎?朋友一一向我解釋:孔雀代表你的伴侶,愛人,老虎代表你對權力和金錢的慾望,狗代表你的朋友,大象代表你的父母,猴子代表你的子女。這個問題的答案意味著你在困苦的環境中會道德什麼,讓你看看你是什麼樣的人。孔雀代表我的愛人?我一下驚呆了。在困難的環境中我會放棄我的愛人?在選擇中我為什麼首先放棄孔雀呢?因為我覺得孔雀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最不能幫助我的東西。我對朋友的評價不以為然,於是開始讓很多人也來做這個遊戲。正如朋友所說的那樣,無一例首先放棄的是孔雀。當我最後提示答案,許多人的反應也正發我的反應一樣,甚至有人說,設計這個 人,一定心理不正常。

  有一天,我給一位朋友打電話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這個問題,於是讓他也來做。這個男人考慮了很久之後對我說:猴子,老虎,大象,狗,孔雀。我大吃一驚,他是我遇到的惟一一個最後選擇放棄孔雀的人。“為什麼你最後選擇放棄孔雀呢?”

  我一個勁地問。他對我的問題大吃一驚,說:“是啊,你想想,在所有的動物中,孔雀是最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的,我怎能輕易放棄, 置身於一個危險的環境中呢?”

  我頓時明白了我的悲哀。

  在我們選擇的過程中,我們大多地考慮了別人對我們的付出,而沒有想到別人需要我們什麼的付出。

  篇3

  一次孔子的弟子外出,路遇一人落水,將之救起,對方感恩以一牛相贈,收之。回來之後孔子稱讚他做得對。結果大家爭相效仿,民風得以改善。咱們不能不佩服大聖人的遠見卓識:付出有時也要有回報,這樣會激勵更多的人去做。

  付出之後大家都渴望得到回報,物質或精神的回報,但是大家習慣把他們分開來,無私奉獻更高尚一些,殊不知這是人性的壓抑、心靈的扭曲。陶淵明先生被稱作靖節先生,多少人讚歎他的高風亮節,又有多少人讀懂他的心,耿耿忠心報效祖國,換來的卻是嘲笑與排斥,只能走進荒山野林,只能伴著青燈、殘卷。他不想得到回報嗎?想。

  大慈善家陳游標走到哪裡都愛宣揚自我的慈善,這有錯嗎?沒有,相反還激勵了更多的人去做這件事。父母的愛是無價的但不能說是無私的,他們也渴望得到回報,一句問候,一個眼神往往就是回報。“鴉的反哺之義”、羊的跪乳之恩感動了多少人,但又回報了什麼呢?

 

的人還:

1.付出努力收穫成功的事例

2.付出努力收穫成功的名人故事

3.付出汗水收穫成功的事例

4.付出努力成功的事例

5.付出汗水後成功的事例

6.付出努力收穫成功的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