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分數來源的數學典故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典故,希望大家能夠從中有所收穫!

分數的來源

  在拉丁文裡,分數是來源於“破碎”一詞,因此分數也曾被人叫做是“破碎數”。在數的歷史上,分數幾乎與自然數同樣古老,在各個民族最古老的文獻裡,都能找到有關分數的記載,然而,分數在數學中傳播並獲得自己的地位,卻用了幾千年的時間。

  在歐洲,這些“破碎數”曾經令人談虎色變,視為畏途。7世紀時,有個數學家算出了一道8個分數相加的習題,竟被認為是幹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歐洲數學家在編寫算術課本時,不得不把分數的運演算法則單獨敘述,因為許多學生遇到分數後,就會心灰意懶,不願意繼續學習數學了。直到17世紀,歐洲的許多學校還不得不派最好的教師去講授分數知識。以致到現在,德國人形容某個人陷入困境時,還常常引用一句古老的諺語,說他“掉進分數裡去了”。

  一些古希臘數學家乾脆不承認分數,把分數叫做“整數的比”。

  在西方,分數理論的發展出奇地緩慢,直到16世紀,西方的數學家們才對分數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甚至到了17世紀,數學家科克在3/5+7/8+9/10+12/20時,還用分母的乘積8000作為公分母!

  而這些知識,我國數學家在2000多年前就都已知道了。我國現在尚能見到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刻在漢朝初期的一批竹簡上,名字叫《算數書》。它是1984年初在湖北省江陵縣出土的。在這本書裡,已經對分數運算作了深入的研究。

  稍晚些時候,在我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裡,已經在世界上首次系統地研究了分數。書中將分數的加法叫做“合分”,減法叫做“減分”,乘法叫做“乘分”,除法叫做“經分”,並結合大量例題,詳細介紹了它們的運演算法則,以及分數的通分、約分、化帶分數為假分數的方法步驟。尤其令人自豪的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發明的這些方法步驟,已與現代的方法步驟大體相同了。